天龙火箭试车失利对民营航天不妨宽容以待

天龙火箭试车失利对民营航天不妨宽容以待
2024年07月02日 01:11 新京报
天龙火箭试车失利对民营航天不妨宽容以待

  ■ 观察家

  尽管道路艰难且长远,民营航天这一关终究还是要闯。

  “目前一切正常,除了火箭损失外,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在对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号的天龙三号运载火箭试车失利后,7月1日,在天兵科技河南巩义市综合试验中心,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再次确认,火箭发射前就已组织周边人员撤离,事故未造成相关损失。

  尽管如此,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仍不乏质疑声音。部分网民担心民营企业参与火箭发射的安全保障问题,还有人认为在航天领域中国已有国家队,民企有没有必要参与进来从头做起。

  火箭试车失利,自然要有经验教训的反思与总结,但舆论大可不必对此冷嘲热讽。事实上,2023年4月2日,天兵科技就曾成功发射自主研发的天龙二号运载火箭,将“爱太空科学号”遥感卫星送入5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轨道。

  当然,这些声音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即公众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民营企业参与航天探索一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我国民营企业参与造火箭至今不到10年时间,但背后推动和主导的依然是国家。这次天龙火箭试车失利,其背后体现的实际是我国民营航天发展之路的艰难曲折。

  与另一航天大国美国相比,我国民营航天市场开放较晚,相关民企都是2015年之后成立,无论在技术还是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缺口。

  而综合历史来看,人类航天探索历来都是一个屡败屡战的领域,SpaceX此前也曾失败过很多次,可以说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别无捷径。

  尽管道路艰难且长远,民企搞航天这一关终究还是要闯。因为,自从SpaceX出来,世界航天业竞争的逻辑就已经变了,中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民营航天力量,把更多的可能吸纳进航天事业中来,形成合力参与未来的国际竞争。

  中国的航天事业,当前仍然是以国家队为主导,但民营航天也有其独特优势。这首先表现为,民营企业在市场端更有活力,可以借助市场力量把更多资本和资源吸纳到航天业中来。这就相当于锅里的肉总量增多了。

  而且,民营企业的运作思路更灵活,可以更多试错,说不定就能另辟蹊径,实现快速崛起。而民营航天企业的崛起,还可以为我国吸纳、培养更多的航天人才,形成更宽更大的人才金字塔底座。

  事实上,从商业角度讲,随着对卫星需求的快速增长,单靠航天国家队也已经难以满足巨大的卫星发射市场需求。广泛的民企参与可以使我国卫星发射总成本大幅下降,快速提升总的火箭运力。

  人类航天本就是一个不断艰难探索发展的过程,即便在国家层面成败也都是寻常事。我国民营航天起步较晚,但战略意义重大,其发展成长需要更加积极、宽容的社会大环境,要不怕失败,要允许试错。

  □信海光(专栏作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