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四千余学子今日迎毕业,毕业典礼入场券藏“惊喜”

北京大学四千余学子今日迎毕业,毕业典礼入场券藏“惊喜”
2024年07月02日 17:13 新京报

7月2日上午8点,北京大学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学生们身穿学位服,迎接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记者从北大获悉,今年,该校共有4000余名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

其中,612名本科生获得2024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同时,学校推荐190名本科生为2024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7月2日,北京大学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优秀毕业生代表获颁荣誉证书

。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毕业典礼入场券藏“惊喜”,各院喊口号仪式感拉满

记者注意到,毕业典礼现场,学校还为每位毕业生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份带有种子的毕业典礼入场券。入场券右侧票根位置写着学校对毕业生的祝福“愿你像一颗种子,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覃芷枫拿到毕业典礼入场券的时候十分惊喜,“我们大一入学的时候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一样,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在北大生根发芽,学习了很多知识、有了很多朋友,我们的梦想也渐渐发芽。未来,也要像种子一样长成大树,为国家为社会去服务去贡献。”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生覃芷枫手持毕业典礼入场券。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覃芷枫是蒙古语专业的学生。“蒙古语专业是每四年一招,我们班才11个人。今天毕业我很开心。”她提到,大三时曾去蒙古国交换学习,回校之后也曾做过翻译志愿者,“北大给了我们很多机会,让我也慢慢爱上了这个专业。”记者了解到,覃芷枫已通过保研,未来将继续在北大攻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我以后想做一名教师。”

考古文博学院毕业生杨晓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他告诉记者,回顾大学四年生活,每一门课程都认真学习、每一次活动都认真参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是非常满意的,“既收获了一群非常好的老师和朋友,也在北大有了可以充分发挥自我的平台。”对这个看似“冷门”的专业,杨晓勇已打定主意“深耕”,“我是古建筑方向的,以后准备就读数字人文方向,希望我能在硕士期间对这方面有所探索。”

每年,在北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最激动人心、最具仪式感的一刻就是各院系学生依次高声呼喊自己学院口号的那一瞬间。今年也不例外。

随着北京大学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龚旗煌宣布各院系学位授予决定,“解析理想,求导人生,一号院系,砥砺前行”“格物路修远,一生物理人”“化腐朽为神奇,学宇宙之奥秘”“万卷诗书堪用世,一塔湖图总故乡”……学生们依次站起,用最青春的声音喊出自己学院的口号。

四年前“一号院系”第一位报到学生现场分享收获与成长

“就在1400天前,也就是2020年9月1日早上6:44,同样是在这座邱德拔体育馆,我有幸成为了一号院系第一位报到的新生。”毕业典礼上,来自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毕业生冯宣瑞分享了自己在燕园学习数学的经历,他提到,自己最喜欢的数字是圆周率π(读作“pai”),“它就像我在北大的4年青春,看起来毫无规律,又有着无限可能。”

冯宣瑞提到,初入燕园,本以为要开始攀登数学高峰的自己在第一学期的高等代数实验班期中考试中遇到了“下马威”,求学以来自己第一次担心会挂科。后来,冯宣瑞直面困难,慢慢习惯并适应了大学生活。探索数学的奥秘之外,他还辅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另一种方式圆梦北大中文系,“在学数学之外,我也总能在语言学和文学史的课堂上感受到精神的充盈和文化的熏陶。”

记者了解到,本科毕业后,冯宣瑞将继续在燕园学习,攻读基础科学博士学位。“过去的4年教给了我什么呢?我想可能是更平静更坦然地去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也对下一段故事和未知永远充满期待。”

公共卫生学院毕业生汪睿彤表示,在北大学习生活的几年里,自己不断寻找获得感,“对我来说,在公共卫生领域内作出贡献、收获认可,强化自己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便是一种持续向前的正反馈循环。”

汪睿彤表示,自己也曾在学习中迷茫,感觉难以将所学直接应用于宏大的公共卫生事业,在前辈的指引下才逐渐跳出自我的圈子,不再仅仅为了考试而机械记忆知识,“公共卫生是服务群体公共健康的学科,每一次调研实践,每一项科学研究,每一个健康政策,都牵动着万千鲜活的生命。” 她回忆了本科期间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中学生科普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当看到孩子们也积极参与知识传播的时候,自己收获了强烈的幸福感。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大学的学习只是我们从学业走向事业的起点,前方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而每一步都将为人生旅途中的正向能量赋能。”

校长龚旗煌“最后一课”分享三个希望

离别终将来临。龚旗煌向毕业生提出三个希望。第一是要打牢基础,涵养创新的源泉。

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向毕业生提出三个希望。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创新是当代的主题,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取决于基础研究的水平。”龚旗煌提到,在座有900位是“强基计划”的首届毕业生,未来将在基础研究领域继续深造。他以北大1964级古生物学专业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为例,鼓励学生们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甘坐科研“冷板凳”,勇闯学术“无人区”。

第二是跨界融通,拓展前行的路径。龚旗煌提到,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高度复杂。“大家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的发展,具有突破单一视角、强化跨界的视野和能力,这就是北大给予你们的宝贵财富。” 他希望大家都用好在北大培养的跨界思维,带着科学精神和文化情怀,以多元立体的视角审视时代课题,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方案。

第三是追求卓越,勇攀人生的高峰。“未来的人生之路是一场充满希望的旅程,但未必总是一帆风顺。”龚旗煌希望学生们未来要勇于直面挑战,披荆斩棘,在点滴的进步中释放潜能,实现幸福生活,“母校永远关注和祝福你们,这里永远是你们的港湾,你们的家园,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