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双老化”社区如何治理?多位专家建言献策

北京“双老化”社区如何治理?多位专家建言献策
2024年07月03日 16:25 新京报

北京“双老化”社区如何治理?北京市科协决策咨询沙龙——“双老化”社区治理日前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现场,多位专家从双老社区的年轻化更新、人因工程学研究对适老化设计的启示等维度,为“双老化”社区如何治理建言献策。

专家为“双老化”社区治理建言献策。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集中式公共服务可能成为未来双老社区更新重要模式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袁昕表示,“老”是一种自然现象,“双老化”社区要进行年轻化更新,为年轻人提供发展机会,吸引年轻人回到更新后的老旧社区。“更新不等于翻新加提高租金,复兴不等于只注重适老加老年服务。”袁昕表示,城市创新和老年服务等低成本空间的发展,需要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制度上的创新推动,未来的双老社区改造需要更加综合的考量和更可持续的长远眼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燕珉以“双老社区改造案例分析”为题,对比日本北海道上士幌町“空心化”城市社区改造和西安中铁一局老旧小区社区环境改造两个案例,指出在面对部分地区人口老龄化、稀少化的现状趋势,集中式的公共服务提供很可能成为未来双老社区更新的重要模式。

周燕珉认为,双老社区改造需要“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实际考虑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生活需求、行为动作及身心特点,要通过多方密切合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造策略,避免浪费和华而不实。

适老化研究需要多领域人才通力合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程晓青以“人因工程学研究对适老化设计的启示”为题,结合对建筑师的1.5米之问的思考,以及对“适老化人因工程学”和对老年人照护行为人因数据的研究实验,提出老年人照护行为人因数据能为提升适老化环境设计品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能为研发智能照护装备、构建智慧养老系统提供技术方向和参数,基础研究值得深入钻研。“开展适老化的研究需要多领域的人才通力合作,其中,开展建筑领域人因工程学研究有利于构建全龄友好、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城乡环境,希望更多人能关注此方向。”程晓青表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专委会秘书长刘佳燕以“双老社区更新的三维度思考”为题,认为从规划的视角而言,双老社区更新并非一个简单的改造工程项目,在社区空间环境更新和优化的背后,是一个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优化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战略议题。结合老人视觉认知友好的社区建成环境研究、气候友好的老旧小区韧性建设研究和多视角交互下的适老化社区环境研究三个研究课题的探索实践。“双老社区面临着来自可持续的多元化挑战,需要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设计推动降本增效,同时也需注意到可持续的服务和助力是实现更新红利更重要的一个保障。”刘佳燕表示。

适老化空间改造可从住宅延伸到公共区域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专业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研究员曲嘉瑶以“加快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为题,分析指出适老化改造主要面临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覆盖面有限;住房结构和实际情况异质性很高,改造需求呈现多样性,较难标准化;缺乏多学科背景的评估人才。曲嘉瑶建议,下一步的适老化改造工作可以从推动老年友好城市建设与适老化更新工作深度融合、将全年龄友好理念融入适老化改造、多种途径筹集改造资金、培育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做好评估及监管、将改造空间从住宅延伸到公共区域这六方面入手做优化提升。

会上,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以“以餐助兴——日本‘双老化’社区实践案例”为题,结合日本洲本怀旧小巷、日本青森市浅虫地区浅饭食堂,日本福井县丸冈町等案例分享了日本的“以餐助兴”理念。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养老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兵现场分享了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效。

本次沙龙的成功举办,引发了大家对于“双老化”社区治理的新思考,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一线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