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自我

哲学与自我

新京报制图/刘晓斐

  自我对这个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并去衡量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这也许是所有哲学家都试图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的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中,自我通过思考而得以确立,并划分出我与其他世界的疆界。而随着启蒙主义的盛行,在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中,自我成为了纯粹思维运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我成为了理性世界的延展,我们熟悉的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得以展开。而到了二十世纪,狂妄的理性和技术自负逐渐成为了自由的威胁时,我们又听到了海德格尔的呼吁:技术所代表的僭妄的理性成为了一种自主性的力量,而哲学与自我的领地在这种威胁下,将变得越来越局促。

  与自然科学的更新迭代不同,关于自我的叩问与哲学的试探永远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悬置于我们心灵的问题,今天仍然在熠熠生光。随着伦理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的发展,解释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不再为哲学家所垄断。甚至如哲学家普特南所设置的实验“缸中之脑”一样,我们的大脑并无法确定自己存在于一个真实的世界抑或是在科学家精心设计的“缸中”,“自我”究竟是思想、意识、精神的主体,还是一种被刺激而形成的感受?

  然而这些问题也许重要得事关我们如何界定人性的疆界,又或许只是一场茶余饭后的思想实验。最重要的是,如何界定自我,是必须由我们自己身体力行实践并体验的旅程。只有属于自己的无数独特的经验,才能构成面对世界的真正的自我。(撰文/朱天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