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以“文化+”焕新老城区

北京东城以“文化+”焕新老城区
2024年09月20日 00:00 新京报
北京东城以“文化+”焕新老城区
9月11日,观中博物馆,这里成为市民游客城市漫步的一站。

保利艺术博物馆内的青铜器展品。本版图片/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到老字号糕点店体验一把换装点茶,去老厂房里看一场沉浸式演出,走进藏在楼宇中的博物馆感受裸眼3D技术下的国宝文物……当一些游客们打卡名胜古迹时,爱走街串巷的年轻人已经解锁了北京老城区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文化新质生产力,也正驱动着这里业态焕新、产业升级。

  9月19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北京东城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文化+金融”“文化+出口”“文化+科技”“文化+消费”等场景领域。2023年,东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1352.9亿元,位居全市前列,今年上半年,东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收入实现增速17.2%,位列全市首位。

  东四西大街

  隆福寺变身文化消费新地标

  要说北京老城内最热闹繁盛的地界,隆福寺总能占一个席位。12年前,隆福寺地区启动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作为北京市重要的商业地标和文化符号,这里已与故宫、王府井共同构成东城区“文化金三角”。

  目前,沉浸式展览、互动式演艺等新兴文化业态已陆续入驻街区,助力街区持续焕新升级,成为老城复兴的新典范和文化消费的新地标。其中,坐落于隆福寺园区的更读书社,采用了东城区创新推出的“馆店结合”运营模式,通过公共图书馆和书店的结合,为读者带来丰富有趣的阅读体验。

  在隆福寺二期,传统老字号北京稻香村零号店寻宝馆也新近开张。展示区内,拥有128层酥皮的龙首酥不足拳头大小,等比例缩小的青铜器糕点精巧逼真。不同于传统的北京稻香村店面,零号店主打现烤,糕点造型独特。店内布置也更具互动性,挂在墙上的“盉”模型可感应手部动作,喷出水雾为消费者净手,在互动中传递古人的食礼文化。

  门店相关负责人孙涵介绍,自开业以来,消费者更偏年轻化,除了糕点,店内的京味茶饮、文创产品也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来。“我们还推出了一些体验活动,消费者可以在店里穿汉服,亲手点茶,体验茶百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钟鼓楼后身儿

  观中博物馆成为城市漫步的一站

  地安门外大街的尽头,红墙鼓楼是游客钟爱的打卡点,但真正的City Walk(城市漫步)爱好者不会错过钟鼓楼后身儿的观中博物馆。沿着钟楼湾胡同步行几百米,始建于元代元贞年间的宏恩观原址,如今已是另一番模样。

  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中博物馆的原址——宏恩观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近年来,东城区对其进行整体修缮,并于2024年初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在这里,利用天王殿打造的山门来吧·数字艺术馆正在展出《西班牙的百年旅程》,它通过完整的古建脊梁结构与墙面地面的投影,结合雷达点触探测、动态捕捉、实时生成等交互技术,创造出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相结合的文化展览体验。

  利用帝君殿开办的观·书殿则通过开发自有IP产品及北京文化书籍、中轴线主题周边,打造“书香场景+文化交流+IP文创”模式的文化空间生态。此外,博物馆内的首家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集邮政服务、文创消费、展览展示于一体,不仅以创新形式传播了中轴文化,更以新鲜有趣的方式加深人们对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

  “观中博物馆刚开馆时,走进这里的多是周围居民、游客和文博爱好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这里也成为了许多人城市漫步的一站。”观中主理人陈雪介绍,观中博物馆对以中轴线为主题的文创、非遗、体验活动等文化新场景做了集中展示和传播,目前每天到馆约1000-2000人,较申遗成功前翻了一倍。

  东四十条桥两侧

  博物馆与剧院交织艺术的静与动

  在东二环两侧,林立的楼宇中也有文化艺术的栖息之所。东四十条桥西南角,已经对外开放20余年的保利艺术博物馆是中国首家由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出资兴建的文化艺术类博物馆。20多年来,自海外抢救的大量珍贵流失文物收藏于这里,其中包括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

  展厅内,观展者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便能通过裸眼3D光场全息技术从各个角度了解国宝文物,还能通过4厘米屏幕感受圆明园海晏堂的真实场景。

  在时间典藏多功能文保全息展柜内,国际一级文物遂公盨静置其中。这件约2900年前铸造的青铜器内底中有98字铭文,是关于大禹及德治的文献记录,被专家认为是大禹及夏朝存在的力证。在数字化展柜前,观展者不仅可以看到实体文物,还能了解文物的全貌和历史。

  “这是在一些传统、大型的博物馆里无法实现的,发现有这样的交互设计,孩子更感兴趣些,我们很惊喜也很意外。”来自秦皇岛的游客刘女士说。她轻触展柜玻璃,可将文物影像旋转至任意角度,遂公盨底部的铭文也能清晰呈现,“能看到清晰的文字,追溯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这对孩子也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认同我们的文化。”

  作为国资委序列中以文化艺术经营为主业的央企,位于东二环另一侧的保利文化集团是东城区驻区重点文化企业的代表。近年来,保利文化集团聚焦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开拓文化传播、文化资产运营、文化数字化等业务。其中,保利剧院公司围绕演出行业打造了“智慧剧院”服务平台,涵盖了保利云剧院、票务系统、大数据分析等的管理服务。

  “‘智慧剧院’服务项目将构建出一体化的‘互联网+演出’大平台,在演出行业内实现数字化创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文化+科技’跨界融合发展。”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姚睿介绍,目前全国82家大剧院由该企业运营,每年组织演出约15000场,“我们的目标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搭建一流的演艺平台,推动公司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美术馆后街

  每年200部原创戏剧从工业遗存中走出

  在美术馆后街,有从老旧厂房蜕变焕新的戏剧文化产业园区。

  2014年,由原北京胶印厂整体改建而成的77文创园正式开园。老烟囱、烫金模切机等工业遗迹被很好地保留下来,红砖墙面的小楼,迂回旋转的钢梯延展至园区楼顶,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当下园区里的16家企业多与戏剧行业相关,涵盖了产业发展的上下游。园区运营方副总经理李明告诉记者,园区内不仅聚集着一大批知名的文化企业,还有一座“网红”剧场,近年来持续为市民游客提供文化消费体验新场景。

  作为东城区首批挂牌的演艺新空间,这里的77剧场也跳出镜框式舞台的束缚,推动文化消费体验升级,在沉浸场景、互动体验、空间玩法上探索出新,为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亮色。

  “入驻园区的北京剧目排练中心有18个排练厅,也有院校的戏剧团队、专业团队汇集于此。”李明介绍,现在每年有200部以上的原创戏剧从77文创园走出,占据北京演出市场80%的份额。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