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关键在于优化投向、聚焦主要矛盾和问题

专家:超长期特别国债关键在于优化投向、聚焦主要矛盾和问题
2024年10月08日 22:03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10月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已经先发行了1万亿元。所以明年继续发行是有预期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今年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他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下一步的关键在于优化投向和提升资金利用综合效率,聚焦当前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郑栅洁在10月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同时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

从历史经验看,如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而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投资,年初形成并下达项目方案,10月派出31个督察组下到各省项目单位查项目前期合规、资金到位、项目开工情况。

张燕生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体现在用途上,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用途相应进行一定调整。比如,去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已增发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用于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央发债相对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长,超长期特别国债形成了优质资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杠杆导致的风险,为地方财政腾出了空间。”张燕生说,有相对优势的“特别国债”可成为积极财政政策新的开源可选项,弥补财政支出不足,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

因此,他认为下一步特别国债的支持范围,会根据当前形势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不仅仅局限于‘两新’‘两重’,我认为还会增加一些其他内容。‘两新’‘两重’都是国家使命,特别国债也需要考虑地方发展的需求,还有一些现在非常急迫的民生问题,比如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补短板等。”张燕生说,特别国债的投向范围和作用,既要照顾当前经济工作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需要,也要考虑当前内生动力不足的实际问题。

据了解,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分别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对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张燕生表示,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对提振经济信心和预期意义重大。与前三次出于应对特定紧急风险和挑战需要发行特别国债相比,此次连续发行重在扩内需、促转型、增后劲,服务国家中长期战略,说明发行特别国债由应急性转为常态化。同时,强调连续性且规模较大,发行期限明显延长,有助于增强对长期限项目的保障能力、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也满足国债收益率曲线建设需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