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武汉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

先行先试,武汉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
2024年11月12日 00:07 新京报

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武汉位列全球第13,比2018年上升30位。去年底,《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发布,武汉位居全球第10。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武汉科教资源丰富,拥有高校90所、在校大学生近130万人、国家级创新平台149个。今年以来,武汉坚持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打造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城市。

体制改革

铺就科技成果转化“快车道”

“不需要资产评估,直接和企业议价,96%归科研团队,我们都在甩开膀子加油干。”近日,谈及近5年来科研转化经费已达500万元,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教授柳志杰感叹赶上了赋权改革的好时候,也实现了以科研服务社会的初衷。

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如何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2020年5月,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湖北工业大学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单位。“学校全面简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将成果转化96%的收益或90%的对应股权奖励给成果完成人所有,从科技成果鉴别、定价到收益分配,进行全流程革新,最大程度激励成果完成人。”湖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心彬介绍。

过去,高校科技成果“不能转”“不敢转”“不愿转”“转不快”的难点,在湖北工业大学迎刃而解。目前,该校科研团队已与3000多家湖北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大量科技成果实现“就近快速”转化。学校技术交易总额达9.1亿元,是改革前10年总和的5倍,连续两年入选全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让百强。

事实上,作为科教大市,武汉早在2017年就率先在全国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局,成立院士专家顾问团,当好成果转化“桥梁”。今年2月,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20条新政中,在汉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最高可获3000万元综合奖补等激励政策,支持在汉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等奖励政策,都直面“如何让高校的科研力量成为武汉的科技力量”这一问题,助力武汉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产才融合

500余名“科技副总”助企创新

武汉市洪山区是湖北省科教资源最富集的区域。近年来,为承接大学优势学科“资源溢出”“知识溢出”,大学周边空地渐渐变身为创新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地。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环理工大创新带正加速形成,周边已聚集洪山科创大厦等众多创新载体空间,形成了一条“创业在孵化器,成长在楼宇,集群式发展在园区”的阶梯式企业培育路径,入驻科技企业120家,与学校开展横向科技合作283项。

位于创意天地园区的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大厅内,20多款智能便携式标签打印机有序陈列,展示其成立12年来技术升级迭代之路。据介绍,精臣是国内领先的标识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占据国内40%市场,出口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服务1300多万用户。

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以这款B32产品升级为契机,公司开启了与武汉理工大学科学团队在射频芯片及天线等元器件和材料领域的合作,在他们技术加持下,全球首款三寸热转印RFID智能标签打印机于2023年正式上市,截至目前,单品营收已超千万元。”精臣公共事务部部长朱清说,武汉理工大学祖浩然教授还被政府选派担任公司“科技副总”,双方团队每周都会进行技术联合攻关。

顾名思义,“科技副总”是指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聘高层次科技人才到企业任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副总等职务,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自2020年起,武汉市已连续5年开展“科技副总”服务企业选派活动,共500余名教授专家到岗履职服务,有力推动了产业创新。

技术攻坚

加快“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

“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合作,一举突破了超精密主动减振器关键技术壁垒,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DUV光刻机、先进封装光刻机配套的主动减振器国产自主可控。”在位于光谷的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该公司多款“拳头”产品。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格蓝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多年来,坚持多赛道发展,逐步形成精密运动控制、电网智能感知、激光微纳制造三条主赛道。“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保持着长期产学研合作,先后共建了电气智能感知与人工智能技术中心、激光微纳制造联合研究中心。今年6月,投资1.5亿元对陈学东院士团队高精密减振技术进行成果转化;9月,正式挂牌武汉格蓝若-陈学东院士工作站。”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俯瞰光谷中心城区域。受访者供图

高校林立的光谷,是湖北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近年来,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优势,众多科创型企业脱颖而出,突破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首条印刷OLED显示屏生产线量产在即,凭借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尹周平团队力量;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在湖北九峰山实验室下线,其间也有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团队的攻关……

今年5月底,武汉市印发加快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产教融合发展、产才融合促进、创新策源筑基、核心技术突破、改革创新攻坚五大行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快形成“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创新发展增长极。

【数说武汉】

14720.98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14720.98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6%,增速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4.1个百分点。

2400余公里

近年来,武汉市每年建设绿道超100公里,全市绿道总里程已达2400余公里。随着沙湖湿地艺术园、樱花溪公园等园林工程建设,全市公园达980余座,今年可提前实现“千园之城”目标。

记者 揭明玥

编辑 袁国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