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指数2024”发布,中关村示范区稳中有进

“中关村指数2024”发布,中关村示范区稳中有进
2024年11月18日 19:30 新京报

11月18日,“中关村指数2024”发布。结果显示,2023年,中关村综合指数329.4,较上年提升19.9个点,体现出中关村示范区稳中有进的总态势。

创新引领指数增长最快

中关村指数由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制,已连续13年向社会发布。中关村指数指标体系由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双创生态、开放协同、宜居宜业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构成,以2013年为基期,加权合成综合指数及五个一级指数,旨在直观有效刻画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的新动态、新特点、新趋势,成为表征我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中关村指数2024”结果显示,综合指数329.4,较上年提升19.9个点,体现出中关村示范区稳中有进的总态势。五个一级指数中,创新引领指数478.0,较上年提升72.2个点,增长最快;产业发展指数262.8,较上年提升17.2个点,回升向好;双创生态指数477.9,较上年提升12.2个点,平稳增长;开放协同指数303.4,宜居宜业指数124.6,与上年基本持平。

“中关村指数”综合指数变化趋势图。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供图

中关村示范区锚定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总体呈现出增势平稳、创新提级、结构向优、动能向新的发展特征,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

北京连续8年位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中关村示范区依托北京科教资源优势,加快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汇聚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77家、居全国第一。

在外部环境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情况下,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研发创新仍较为活跃,2023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4494.1亿元,约四分之一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10%。截至2023年底,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约20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98.6件。

中关村示范区已形成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中关村产业发展指数回升向好,达262.8,较上年提升17.2个点。

去年,中关村示范区贡献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约三分之一、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的约六分之一。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中关村示范区规上企业技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28.5%,占比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国高新规上企业实现总收入约4万亿元,对中关村示范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6%。人均产出不断提升,人均收入306.8万元/人、人均净利润32.7万元/人,分别是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的1.5倍、2.2倍。

中关村示范区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上企业实现总收入4.7万亿元,对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0.2%,37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24年度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前百家企业”;人工智能处于全球前列,已备案上线大模型(80款)占全市85%、占全国35%,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近五成;集成电路设计收入约占全国六分之一,车规级高算力芯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三成。

2023年中关村示范区国高新企业1.96万家;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358家,较上年增加千余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5家,当年新认定243家。

去年,中关村示范区平均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约141家

2023年中关村双创生态指数稳步向上,达477.9,较上年提升12.2个点。

中关村示范区持续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汇聚更多高端智力资源。2023年中关村示范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77.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62.4%;高技能人才10.2万人,同比增长24.8%。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快集聚,2023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411人次,占全国(含港澳台)的28.8%,助力一批人工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科研成果在中关村示范区落地转化。

硬科技创业特征凸显。2023年中关村示范区新设科技型企业51497家,平均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约141家,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新设企业数量实现30%左右的快速增长。企业获得股权投资额约1000亿元,其中约85%投向硬科技新赛道,人工智能领域获得股权投资额占中关村示范区的近三成,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万物等获得数亿美元投资;医药健康领域获得股权投资额约110亿元,主要覆盖小分子药、mRNA药物、细胞疗法等细分赛道。

中关村示范区聚焦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了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北京拥有7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标杆孵化器、51家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以及2100余家备案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成果孵化转化成效明显。中关村示范区通过推广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开展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3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输出技术合同65275项、技术交易成交额6837.7亿元,均同比增长10%以上。截至2023年底,北京孵化机构在孵企业10602家,累计毕业企业30760家。2023年中关村示范区新晋独角兽企业26家,85%集中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硬科技领域,其中智谱华章、中科富海、思谋科技等4家源自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10622家

2023年,中关村开放协同指数达303.4,受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略有小幅波动。截至目前,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10622家,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设立了通州、怀柔、天津、燕郊等分中心,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京津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相继成立。

去年,中关村宜居宜业指数走势较为平稳,达124.6,较上年提升0.5个点。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深入推进,部市联合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4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已全面落地,部市出台50余项配套政策,为国家在重点领域改革试点进行了压力测试,其中基础研究税收政策试点、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等试点政策已在全国推广。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先行实践者和未来引领者,未来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更加注重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以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表示,中关村在“十五五”要做好谋篇布局,瞄准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总目标,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率先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领先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着力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