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12月18日,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主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指出,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明确指向了要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而政府回应民众诉求,是其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基本责任。
姜国华提到,截至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超过9亿人,城镇化率达到66%。城市治理的成效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人民是城市治理的中心,也是推动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就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指向了要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不断引发城市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重构,这其中包括了居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和诉求的多样化。姜国华指出,“这些日益复杂的需求,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政府更加敏锐感知社会变化,迅速响应民众关切。从政府治理的供给层面看,政府回应民众诉求是其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基本责任。”
他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经历了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如今面对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治理需求,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中的回应性,这本身也是一种有温度的治理方式。
在基层意见表达渠道增多的同时,全国目前已有300多个城市建立政务服务热线,实现24小时全天候诉求回应。姜国华认为,北京12345热线是全国范围内的标杆案例,热线服务在诉求的范围、内容、平台形式上都进行了扩展。2019年起,北京市通过接诉即办改革,构建了一套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的机制,具体包括诉求派单、诉求办理、诉求评级、诉求报送等步骤,让市民的诉求能真正落地得到有效解决。
“从被动回应到主动回应,这是提升政府回应的一大趋势。这意味着光是等着问题找上门已经不够了,政府在更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姜国华表示,在这方面,北京市也探索了很多有益的做法,值得各方借鉴。比如借助热线大数据,梳理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攻坚解决。同时,对于诉求最集中的区域,北京市在统筹各方力量开展专项治理,鼓励基层社区主动作为,通过社区与居民的紧密互动,真正实现共治共享。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