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养老协同模式创新”圆桌论坛。
2024年12月20日,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指导,新京智库和三河市康养产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举办。在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养老协同模式创新”的圆桌论坛上,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科技委主任王永春,北京市通州区闻竹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副校长张艳秋,小橙集团运营负责人李宏宇,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经理刘培宗等嘉宾围绕主题进行了讨论。
“95%用户是跨城养老的京籍老人”
刘培宗介绍,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燕达国际健康城五大板块之一,从事养老服务,到现在已经运营14年,是第一批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试点单位。“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有7000余位老人在燕达入住,而且95%都是跨城养老的京籍老人。”
在刘培宗看来,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政策支撑是保证,情怀追求是动力,顶层设计是根基,医养结合是关键,服务质量是核心,创新发展是未来。“没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就没有北京优质资源与燕达的深度融合,也就没有北京医保在燕达的互联互通,更不可能实现北京养老补贴在燕达的落地。当然,也就没有燕达的今天。所以我强调政策支撑是保证,我们享受到的红利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使我们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结合围绕国家的养老政策,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构建了七大服务体系,包括健康保健、医疗服务、康复服务、营养膳食、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和综合保障服务。再具化为260项服务内容。我们对这260项服务内容进行标准化,并制定了我们自己的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内部的管理,落地260项服务,最后实现老有所享,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刘培宗说。
大数据可监督到老人是否受到虐待
李宏宇介绍,小橙集团是科技型的养老服务产业,以数智化的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托起养老服务产品和养老服务,向前端输送整体的养老服务产品。
“小橙进入到养老行业还是属于比较年轻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扶持下,我们企业经历了数智化的转型,以天津为立足点,扩展到京津冀各个城市,包括北京、石家庄、沧州、廊坊。现在在整个京津冀已注册了40多家子公司,35个服务站点。我们有医疗级的护理站,还有社区的服务网点,康复租赁网点等等。”
李宏宇表示,小橙对护理人员实行数字化的管理。通过自建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从培训端开始,从护理员的面试及标准化的管理,到最后客户的反馈,实现线上流程一体化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如何把养老服务的非标准化变成标准化。此外,通过线上的手段,可以保证服务过程中的品质和实际交付的合规性。”
“比如说我们通过智能的养老设备,通过大数据的模型分析,就可以知道护理员此刻有没有输出服务,有没有在提供服务,我们给护理员配备的手机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监控。有没有虐待老人,有没有交付我们禁止的服务项目?这些都可以通过线上进行管理。经过长时间的数据沉淀,我们能知道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哪里是服务痛点,对这类客户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服务需求。”李宏宇说。
养老职业技能培训要跑在市场前面
“我们发起这个学校的初衷,是希望在养老行业里给大家输出和培训更专业的服务人员。传统的养老服务人员主要是保姆形式,如何让这些人更具有专业化,如何能够让人的专业化提升,给客户带来好的感受,让客户感到舒服,让他觉得付出的和得到的是匹配的。”张艳秋如此介绍办学初衷。
近年出现的“6060”老龄群体(指上世纪60年代出生,当前60多岁的群体)引起与会嘉宾关注。“新生代”老年人普遍知识水平更高,积累的财富水平也更高。对此,张艳秋表示,培训学校的课程也出现新的变化,除了参照国标体系以外,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向家政服务公司输出人员,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制化课程。“一些客户集中在高端社区,他们的素质也比较高,我们会提供基础的书画技能,在简单的家务之外提供文娱、茶艺、棋艺等附加的课程。不但做家务,还可以给你泡茶,喜欢写字我这里有,喜欢书画我们也可以交流。”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深加快,但很多地方的养老服务相对滞后。对此, 张艳秋认为,养老职业技能培训要走在前端,不是跟着市场走,而是要跑在市场的前面。“今年我们学校出了几个人专门去做市场调研 ,就是为了准备下一步新的工种和技能的培训。我们要了解市场真的需求在哪。”
王永春认为,针对现在的消费群体不同的需求,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上也应有新的标准。“60年代”的老龄群体进入到60岁以后,他们的财富规划,他们的健康管理,都有需求,这个需求怎么引导和满足,需要养老培训机构在专业设置上更多考虑。他介绍,当前,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布局,比如关注到了一些新的职业。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AI照护会有突破
当前,人工智能在快速发展,养老服务也在逐渐面临智能化的发展。在刘培宗看来,人工智能是燕达下一步规划的方向,包括智慧化办公、智慧健康、智慧医疗、智慧康复、智慧餐饮、智慧文娱,这些方面都有布局,做了一个三到五年的规划。“现在护理员的人力成本这么高,如何通过AI照护提高服务品质,降低服务成本,这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刘培宗也表示,现在从国际和国内AI发展看,AI照护还不成熟,预计未来三到五年,AI照护会有新的突破。
李宏宇介绍,小橙刚刚对整个企业的定位进行了重新规划,重点定位在AI数字化发展板块,为养老事业赋能。“我们通过数字化的康养平台,把目前能够实现AI的服务方式,通过AI生成。有很多居家老人,如果以传统的方式来人工评估,量太大,效能太低,导致成本很高。我们通过大数据的沉淀,通过AI智能的数据分析、评估,给每个老人生成精准的服务计划,可指导我们的护理服务。”
“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可检测老人的生命体征状况,例如一旦发生坠床,会实现后台人工报警,就省去了靠肉眼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的状况,可有效保证老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安全问题。”李宏宇说。
张艳秋表示,AI飞速发展,大家抱团取暖很重要。养老行业的专业化、细分化是值得思考的方向。“大家专注于养老,但是养老涵盖的范围太大了,我们可不可以把养老这个事情打碎,更专业,更细分,比如说我就是做人才的培养,你就是做机构的,或者做产业的,让大家更具有专业化,更具有细分化,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
在张艳秋看来,养老行业更细分、更垂直,可以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现在养老行业同质化比较严重,差异化较少,因此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服务需求,这也是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需求,市场也有,但是没有办法匹配的原因。更细分、更专业化,才能更多提供差异化、精准化的服务。”
在王永春看来,科技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大,可以为养老服务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养老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其创新成果要实现孵化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离不开标准化。在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体系里,建议建立一些区域性的标准。
“产品标准化,一个是技术标准,一个是服务标准,这两个标准依赖于服务模式,因为没有服务模式就没有市场需求,就生存不下去,这个模式离不开区域政策的支持。在政策的支持下,把创新成果变成产业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王永春说。
新京报记者 柯锐
编辑 郑伟彬
校对 吴兴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