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布产业发展“三大工程”

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布产业发展“三大工程”
2025年01月10日 20:40 新京报

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1月10日举行。大会现场发布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三大工程”——“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和“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到2027年,通州区将形成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建筑业和现代金融为支柱的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梯度培育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布局形成一批十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副中心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

会上,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永杰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实施方案》。他介绍,接下来通州区将每年实施“场景双百”行动,挖掘场景机会、推介场景能力不少于100项,三年累计服务不少于500家企业。

依托网安园、京津冀信创小镇等,打造未来信息、自动驾驶等场景。依托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数字人民币等,建设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场景。围绕医疗机器人、新型储能、绿色工厂等,打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智能制造等场景。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商圈消费综合体、特色消费示范街区等场景。依托大运河、三大文化设施等地标性载体,从“文旅+”科技、演出、艺术、非遗、轨道等方面打造文旅场景。加快推进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数字农业云平台等载体建设,建设科技+种业、智慧农业等场景。发挥建筑工程项目资源丰富优势,打造智能建造、绿色建筑、零碳示范区等场景。

通州区将助力场景创新赋能社会高效能治理,打造更智慧的治理环境。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等,建设人工智能+养老、平安社区等场景,打造数字化社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医疗服务、智慧诊疗、智慧医院管理等场景,推动智慧医疗。利用VR、AR等技术,建设数字化课堂、教育资源共享、智慧教学管理等场景,发展智慧教育。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打造智慧交通枢纽、智慧路网、智慧交通治理等场景,构建智慧交通。升级完善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智慧气象、智慧水务等场景,实现智慧应急。

千亿固投重大项目场景下,通州将梳理并分阶段释放项目需求清单,强化供需对接吸引优质企业参与项目场景。土地要素供给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施策,探索产业空间精准匹配、灵活便利土地供给、创新土地供给政策等场景。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高线公园等载体打造一批场景创新示范区。

科创资源倍增已有成果落地

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实施方案》。方案设置五项主要目标。到2027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领先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创新主体快速集聚;创新平台布局持续优化,创新平台能级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创新人才发展壮大;创新产出不断加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网络、培育链条基本完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吴孔安介绍,围绕科创资源倍增工程的落实与实施,已有首批成果率先落地。其中,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黑马数字孪生孵化器获批通州区首家北京市引领类标杆孵化器,一方创新医疗孵化器获评通州区首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实现“零”的突破。首个由医院与企业共建、首次在园区挂牌的北京安贞医院与灵赋生物实验动物共性技术平台获评市级共性技术平台;北京安贞医院创新型心血管器械和药物研发概念验证中心、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概念验证平台通过市级概念验证平台认定。

2027年形成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林正航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方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梯次培育、分类施策,数智赋能、融合发展的原则,旨在形成梯次成长、接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到2027年,城市副中心将形成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建筑业和现代金融为支柱的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以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为特色的十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布局形成一批十亿级未来产业集群,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数字经济为引擎,城建场景为驱动,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和商务服务为支撑,生物育种为特色,新型储能、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产业链群“十亿壮大、百亿跨越、千亿突破”的梯次发展新格局。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