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委员”集体采访,11位委员讲述履职故事

“我是委员”集体采访,11位委员讲述履职故事
2025年01月12日 23:57 新京报

1月12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办“我是委员”集体采访活动,邀请了11位市政协委员参加。委员们走上红毯,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联系群众履职为民、画好最大同心圆三个主题,面对面接受采访,讲述自己的履职故事。

把群众的心声带到会上

联系群众、履职为民,是政协工作的价值追求。委员们表示,要将基层的声音、群众的心声带到会上。来自民盟界的市政协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体制研究室主任王喆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近两年,他一直积极参与市政协的相关履职工作,尤其关注民生问题。

“作为一名首都政协委员,国之大者要铭记于心,民之关切更要实践于行。”去年,王喆提交了《关于加强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助力养老送餐的提案》,建议完善三级养老助餐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呼吁在更多街道、社区探索建立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平台。

王喆表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是每一位政协委员的应有情怀。作为一名发改战线、民盟界别的委员,要心系万家灯火。今年他将继续关注首都的养老问题,围绕“发挥人工智能第一城技术资源优势,提升助老服务能力能级”提出建议。

来自农业界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芮玉奎也在回答中分享了自己的履职故事。过去一年里,他走进田间地头,聆听基层一线的声音,提交了各类社情民意信息130余篇。芮玉奎表示,希望利用专业优势和政协委员的平台,为我国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倾听民众声音,将他们的期望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提案。”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市政协委员、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院长何银萍在发言中提到了自己的一次义诊经历。何银萍回忆,在一次义诊中,她遇到了一位右臂两年无法抬起的老人,经过诊断和15分钟调理,老人的右臂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并且能够完成洗脸动作。“那一刻,老人脸上绽放的笑容和眼中的感激之情,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医生和政协委员的价值与责任,还有更多人等待我们去帮助。”何银萍说。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提案,是刘宁作为政协委员最骄傲与开心的事。刘宁是来自社会科学界的市政协委员、房山区人民法院河北人民法庭庭长、审判员。身为一名基层法官,刘宁从事未成年人审判,常常与孩子打交道,她说:“这份情怀与关爱让我把政协履职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未成年人。”

让专业和身份指导履职实践

“我是委员,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来自民进界的市政协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总经济师相均泳提到,担任政协委员以来,他利用担任北京民进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有利条件,发挥界别优势,用好主题宣讲、集体学习等老阵地,开拓在线交流、小组讨论等新阵地,积极推动专委会委员学习宣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来自无党派人士界的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王传利表示,他拥有政协委员和高校教师的双重身份,将发挥好政协委员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越性的独特优势,发挥好政协委员研究和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独特优势,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工作,努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从事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理论研究的本硕博多层次的优秀人才。

来自环境资源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在发言中提到,2024年是他在北京市政协履职的第二年,围绕专业领域,他提交5项目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进行14次座谈讨论发言。例如,黄绵松提出聚焦北京“23·7”特大暴雨暴露出来的防洪体系薄弱环节,围绕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提案,其中部分建议已经落实;针对北京流域系统治理,建设数字流域一张图的协商议政会发言,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

身为一名基层政协工作者,来自特邀界的市政协委员,大兴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禹学垠讲述了自己探索基层政协履职的实践故事。“这些年,围绕加强政协协商和其他协商形式的协同配合、完善协商民主体系,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推出建设‘京华议事厅’协商平台,探索基层政协协商民主的新路径。”

禹学垠回忆:“大家在协商活动现场你来我往、争相发言,这种互动式、开放式的协商氛围,把大家的议事热情激发出来了。”这次经历让禹学垠意识到,“京华议事厅”这种模式既能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又能拉近委员和群众的距离,为基层政协更好地服务人民、开展工作开辟了新路径。他表示,今后将在市政协指导下,依托“京华议事厅”聚政协精英、解百姓难事,把协商平台搭建到基层,把“智囊团”送到百姓家门口,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提案办理成为履职动力

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来自特邀界的市政协委员、高通资本集团董事长马志刚常年往返于京澳两地,作为一名连任三届的委员,他表示,在履职过程中特别关注如何推动京澳间的资源联动与优势互补。

在任期内,马志刚参与了数十次专题调研和协商会议,围绕青年就业、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等重点议题提交了多份提案和报告,其中包括《关于进一步推动港澳青年参与冬奥会实习的提案》。他表示,通过提案的实践,不少港澳青年亲身参与到北京冬奥的筹备工作中,成为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经历。“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的发展成就,对国家认同感进一步加深。”

来自农业界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副理事长郎晓雷的提案同样得到了实践。结合国内外调研,郎晓雷提交了“推动露营产业与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北京乡村振兴”政协提案,得到批复后,推动了北京市露营产业发展。

来自少数民族界的市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娜木拉在发言中介绍,近些年,由她提案并发起组建的“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活动”成立了全国首个“京港澳青少年交响乐团”,为京港澳三地青少年搭建了音乐艺术交流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了3届活动,共有157所学校的学生参与,达到万人关注、千人参与、百人乐团。”

当前,该活动已由京港澳三地扩展到京港澳台内蒙古五地,以音乐作为交流沟通的桥梁,提升青少年文化认同感。娜木拉说:“在履职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她表示,将进一步探索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根植在孩子们心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