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传统商圈升级改造、新消费业态……在今年北京“两会”上,这些商业领域的热点成为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关键词。
1月15日,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朴学东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北京市商务局将围绕焕新商品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融合消费、优化消费载体、优化消费环境等六方面大力提振消费。
此外,去年北京新增大型商业购物中心17家,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朴学东表示,今年将持续推动通州区湾里、朝阳区京东超级体验店、丰台区京东生活港等重点商业设施开业运营,预计新开商业面积将超100万平方米。
今年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
新京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提振消费”被列为全方位扩大内需工作任务的首位,今年,北京市在大力提振消费方面将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朴学东:2025年,北京市商务局要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两会”精神,深化对“五个统筹”的认识,第一个就是“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在商务领域,我们也要努力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工作的九大任务中,列为首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这6个字,今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会,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落实好市政府的各项任务。
具体来说,焕新商品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促进新能源车、手机、数码产品等绿色、智能消费,加强老字号品牌创新、集合展示。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冰雪消费、银发消费、健康消费、数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时尚消费,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等。创新融合消费,建立完善商文旅体广电融合机制,推动部门间政策、场景、活动、品牌、产业等互相融合,倾力打造“商务+”“旅游+”“赛事+”“会展+”等多元消费场景供给。优化消费载体,持续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等4片国际消费体验区,推动中关村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深入推进商贸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大型活动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持续降低安全管理成本,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新京报:大型商业去年底“扎堆”入市,成为了去年底商业领域最受关注的事件。北京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新开商业总面积达到多少?新兴商圈有哪些特点?今年建设消费新地标有哪些计划?
朴学东:一直以来,市商务局坚持以“打基础、补短板、抓重点”为目标,以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为主线,有序推进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商圈品质提升。
2022年以来,全市新开2万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40余家,新开商业面积超450万平方米。这些新开项目延续了北京商业项目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发展趋势,填补了区域优质商业空白,符合商业消费空间专项规划中新增培育的引导方向,优化完善了全市消费空间布局体系,商业消费空间分布更趋平衡,与人口、产业分布更趋耦合。
2025年,我们将持续推动通州区湾里、朝阳区京东超级体验店、丰台区京东生活港等重点商业设施开业运营,预计新开商业面积将超100万平方米。
连续三年出台支持商圈品质提升资金支持政策
新京报:2019年,北京启动传统商圈升级改造,5年来,传统商圈改造取得了哪些经验、成果,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年传统商圈的改造任务单有了吗?在传统商圈改造过程中,市商务局会提供哪些支持?
朴学东:北京2019年启动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工作,结合落实总规及核心区控规、城市更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工作要求,阶段性地完成了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等2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打造了一批地标性消费项目。2022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了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打造“4+29+84+N”总体空间布局。为推动《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落地,出台了《北京市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年)》,启动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行动。截至目前,新一轮商圈改造行动计划已完成42个商圈的改造提升既定任务。
2025年,市商务局将借助城市更新契机,继续推动传统商圈改造升级,打造多元业态融合消费场景,计划完成12个商圈既定的改造升级任务。同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策支持。2024年3月,我局印发了《北京市传统商业设施更新导则》,从功能业态引导、建筑主体更新、场地环境优化、专项系统升级等方面,明确了商业设施更新实施路径、更新标准要求,更好地服务各类商业主体。连续三年出台支持商圈品质提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各商圈内的商业主体加快推进升级改造,鼓励创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和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示范商场,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
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将加速出台
新京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编制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去年北京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2.0方案,任务完成情况怎么样?有哪些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朴学东:2024年,我们用一年时间完成服务业扩大开放2.0方案超8成任务,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跑出“北京速度”。
一方面,实施更大力度开放,做好市场准入“减法”。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门槛,争取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京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保障有关开放措施落地实施,如:支持外商独资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独资开展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对干细胞与基因领域医药研发企业,探索对外籍从业人员的股权激励方式等;在全国率先开展增值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全国首家“人体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落地。为外资企业在京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出台《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生态。
另一方面,聚焦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做“加法”。围绕贸易自由便利,建设全国首个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探索建立涵盖罕见病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流通、使用全过程“白名单”制度;建立具有北京特色的临床急需进口药械快速审评审批工作模式;正式运作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将打造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为核心的综合保税区。围绕要素流动便利,发布全国首个场景化、字段级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发布全国首个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先后实施并持续深化跨境融资便利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等试点政策,跨境资金流动更加便捷。
2024年1-11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777家,同比增长14%,高于全国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两区”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9945个,新增落地项目7187个,新增预计投入资金1.02万亿元。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全国首个跨国药企生物制剂原料药项目、史太白中国总部、礼来中国医学创新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加速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出台,落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力争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更多“北京实践”。
今年将推进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新京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始终受到老百姓的关注,截至目前,北京建成了多少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025年有哪些工作计划?
朴学东:北京市以便民提质为导向,立足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693个,覆盖率达81%,服务社区3000余个,覆盖人口1280余万人。14个行政区入选商务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东城、西城两区入选商务部首批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试点区和先行区数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2025年,我们将锚定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目标,凝聚各区各部门合力,推动提升便民服务品质,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的“幸福圈”。
具体来说,推进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结合实际修改完善便民生活圈评价体系和验收指引,引导推动各区、街道因地制宜、精准补建完善便民商业网点。加强示范引领,带动提升便民生活圈建设品质。指导推动房山、怀柔等区申报第五批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总结推广一批便民生活圈建设优秀案例,加强宣传引导,示范带动各区及街道、社区提升便民生活圈建设水平。强化活动推广,有效提升市民参与度和获得感。继续联动相关区和优质企业,组织举办“一刻钟”品质生活节系列活动,结合市民需求,送服务进社区,激发社区商业活力,便利居民消费生活,提升生活服务业“温度感”。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张彦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