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二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与广东,如何互相成就?

文博会二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与广东,如何互相成就?
2024年05月23日 18:45 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文博会也在今天迎来了自己的20岁生日。

20年前的2004年,首届文博会在原深圳高交会馆举办,一出世便卓尔不凡。在历时五天的时间里,参观人数超过47.7万人次,7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合同成交额和意向成交额总计达356.9亿元,并入选了2004年“全国十大文化事件”。

如今,二十年倏忽而去。文博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发展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

20年间,文博会的展示规模从首届4.5万平方米增至16万平方米;线下展商数量从首届700多家增至3076家;参会国家和地区从首届10个增至108个;每年吸引海内外超10万种文化创意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展示与交易,范围辐射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20年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增长近17倍,占比GDP从4%增长到8%。2023年统计快报显示,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369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实现营业收入11007.95亿元。

20年间,文博会也见证了广东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增长6.0%,全国占比超过1/6(17.36%),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

这些数字,浓缩成了一部属于文博会的时间简史。让我们顺着时间脉络,探寻文博会的“前世今生”,一起来梳理这场展会与深圳、广东乃至中国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博会二十年大事记

2004年 | 文博会正式诞生,并扎根落户深圳,第一次入选“中国文化十件大事”。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国开始振兴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那一年开始推广创意城市,而深圳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战略目标。

2006年 | 文博会第一次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之一。《纲要》提出:“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2007年 | 形成了“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精品化、规范化”的“五化”办展方针,参会人数第一次破百万。2007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上升到6.88%,深圳的动漫游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高清媒体产业迅猛发展。

2010年 |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首次全部参展。这一年,广东正式提出文化强省战略: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 GDP的比重达8%,广东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中心。

2011年 | 第一次提出“1+N”的办展模式,从文博会平台逐步衍生出艺术深圳、中国(深圳)工艺美术博览会等文化类展会。据了解,2011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529亿元,同比增长30%,约占全国1/4,占全省GDP比重4.8%,拉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 | 展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参展商数量第一次突破2000家。 2013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增加值为1357亿元,而2003年的增加值为135.3亿元,增加值恰好是10年前的10倍。

2014年 | 突出交易实效,交易额第一次突破2000亿元。10年的发展,文博会参展商数量从700多家增加至2000多家,交易额从357亿元增加到1665亿元,历届总成交额已超万亿元,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2016年 | 文博会第一次被列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成为“十三五”时期深圳文化创新的重点项目。2016年1月《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该方案提出构建五大体系,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2017年 | 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程度,受邀海外采购商第一次突破20000人。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5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

2021年 | 正式迁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一次启动线下与线上互动结合的办展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现代化服务体系、运营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展会规模、办展模式、品牌质量全面升级,充分展现“新时代、新文博、新会展,新内容,新成效”。

2022年 | 文博会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同年,国家版权局第一次列入文博会主办单位,文博会国家级地位进一步深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市GDP比重超过8%。

2023年 | 文博会与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第一次同期举办,双星闪耀,影响力空前。2023年6月广东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提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而“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是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2024年 | 第二十届文博会,第一个20年,创新设立主宾国机制,新增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重点提升国际化、促交易功能,全面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今年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0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63亿元,增长8.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