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开始“卷”起来:广州重新开放海洋馆,南京红山文创卖爆

动物园开始“卷”起来:广州重新开放海洋馆,南京红山文创卖爆
2024年06月25日 16:34 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缤纷唯美的水母幻境、赛博朋克风格的海底隧道,18米长的热带珊瑚缸……满载着很多老广童年回忆的广州动物园海洋馆,6月25日重新对外开放。

广州海洋馆 图源:广州海洋馆

近年来,文化旅游成为城市新的流量担当,特别是动物园、主题乐园、博物馆等场所,已经成为各地的“城市新名片”。

进入2024年,随着动物“明星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各地“动物园游”的热度赶超“疯狂动物城”。

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国内动物园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92%,全国动物园门票订单同比增长了649%。惊人的增长充分展现了公众对动物园旅游的高度关注和热情。

从昔日的孩童乐园到今日的网红潮流地标,动物园在短视频时代中完成了华丽转身。随着动物园的走红,不少城市也在动物园的加持下,晋级成为“幸福城市”。

广州海洋馆“焕新”回归

早晨10点半,广州海洋馆内的“鲨鱼实验室”已经被游客堵得水泄不通。占据一整面墙的鱼缸里,穿着潜水服的饲养员手里拿着鱼肉给鲨鱼喂食,人鲨和谐共舞。

鲨鱼曼舞 图源:广州海洋馆

中午12点,人鱼童话准时上演。潜水员和技术指导摆动着超大的尾翼,与水中的海洋生物翩翩起舞。

人鱼童话 图源:广州海洋馆

这一天,广州市肢残人协会专职委员黄启沃特意前来感受。

他说,20多年前带儿子来到广州海洋馆游玩,升级后的海洋馆让他有了更新鲜的体验。“图案和指示牌十分清晰,无障碍设施也改进不少,过段时间我计划带上孙子再来体验。”黄启沃说。

广州海洋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内北侧,1998年对外开放,当时由香港利京投资有限公司与广州动物园合作经营。原场馆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是一家集游乐、观赏、科研、教育于一体的,以陈列展览海洋鱼类为主要特色的蓝色海底世界,是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科普教育基地。

据当时信息时报报道,由于合同期满,广州海洋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临时闭馆。

2023年,广州城投集团接手海洋馆的改造项目,总投资约2.37亿元,旨在展现友好包容的广州城市文化内涵,助力推动广州文旅产业的发展。

改造后的海洋馆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对广州海洋馆雨林探秘(入口广场及室外亲子互动)、奇幻之境(海洋广场及海狮表演剧场)、未来海(沉浸式海洋科普生物展馆)以及精灵海湾(海豚表演剧场)四大分区进行升级改造,致力打造“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城市休闲客厅”。

项目推动方广州城投集团表示,焕新升级的海洋馆是广州城投集团及广州塔公司扎实推进广州市政府 “攻城拔寨”项目的重要举措,期待广州海洋馆能够展现友爱包容的广州城市文化内涵,以“旧地新游”唤起市民美好回忆、以全新面貌给予游客幸福快乐,切实践行“城市幸福缔造者”的使命,助推广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动物园+” 带动文旅发展

实际上,动物园一直是人们旅游度假中的主题之一。

法国历史学家埃里克·巴拉泰所著的《动物园的历史》中有这样的叙述:在1995年,全球约1100个知名动物园共迎接了6亿名游客。在德国,博物馆、剧院和体育场的客流量均逊于动物园。在1989年的加拿大,动物园的客流量是博物馆的两倍,是图书馆的三倍。在法国,有24%的人每年至少游览一次动物园。

而在我国,随着“Zoo Walk”热潮的兴起,过去被认为是儿童专属的动物园一跃成为城市的网红打卡地。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国内动物园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92%。其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和广州动物园热度最高,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游热度同比上涨139%。

今年“五一”假期,多地动物园接待游客数量再创新高。其中,重庆动物园共接待游客43.7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5月2日当天有12.6万游客入园游玩,创下重庆动物园单日接待游客数量历史新高。

“萌”经济不仅盘活了不少动物园,也成了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为例。四年前,很多人因园长的“哭穷视频”第一次关注到红山动物园。2020年7月,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曾表示,该园一度闭园51天,动物园收入为零,损失2000多万。

之后,由于院长所倡导的保护生态的理念,以及创新的运营模式,红山动物园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动物园之一。2023年全年动物园客流量达到670万人次,比2022年同比上升311%。而这一年,南京全年接待游客2亿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400亿元。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时代周报 李杭/摄

更直观的数据是,2023年上半年,红山动物园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已经突破500万元。2024年前五个月,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文创产品销售额已超过2023年全年,显示出地域特色IP的吸金能力。而在2020年,红山文创产品全年销售额只有五六十万元。

提到动物园带动地方经济这一话题,不得不提的城市还有成都。

近年来,熊猫无疑为成都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估算,买一张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50元,就能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1450元。今年五一假期,熊猫基地在采取严格限流措施的前提下,累计接待游客26.9万人次,成为“五一”期间全国最受关注的十大景点之一。

日前,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官方抖音账号邀请大熊猫“花花”担任荣誉局长,旨在通过其影响力助力成都旅游业发展。

由此可见,过去被认为是儿童游玩胜地的动物园,正在成为不同年龄段游客竞相奔赴的旅游目的地。而伴随着越来越多动物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动物园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本地和周围区域,而是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文旅招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