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人刘强东,杀入汽车领域

狠人刘强东,杀入汽车领域
2024年06月13日 06:58 商界BUSINESS

:刘强东在汽车领域,正在悄然布一个大局。

“未来电动汽车根本不需要4S店,也没有4S店的概念,进入电动汽车时代,就像买一台电脑主板坏了换一个主板,显卡坏了换显卡,硬盘坏了换硬盘就好了,都是组件化、标准化、模块化。”2018年刘强东,提出一个引发行业巨震的观点。

虽然不知道这一畅想何时实现,但已经可以看出刘强东在汽车服务领域的勃勃野心——谁来取代被颠覆的4S店?在哪个平台上随买随换汽车组件?

答案不言而喻。

1

汽车领域

刘强东在下一盘大棋

近几年,刘强东在汽车领域,正在悄然布一个大局。2018年,京东汽车整车交易平台上线。2021年,京东内部成立京东汽车事业部,京东汽车成了京东集团旗下第6个子品牌。2022年,京东京车会升级为京东养车,汽车配件、线下汽车养护维修整合到一起,全链条切入汽车后市场。

尤其是在今年,刘强东的汽车布局明显加速。从跨年晚会的冠名送车(使用权)到央视春晚的强力营销,到京东汽车大集百城千县100座城市覆盖目标的提出,再到联合各大汽车品牌投入5个亿的补贴助力汽车“以旧换新”......

这么大的手笔,刘强东想干什么?

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称:“这五六年无数人问老刘(刘强东)是不是要造车,我这几年也在问他,但我们有深度共识,京东一直定位的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公司,所以非常清楚(京东)在汽车这件事情上要做好配套、做好服务。”

简单来说,京东除了不造车,其他的都做。

自2014年马斯克第一次访华后,中国兴起了一批又一批新能源车企,造车企业从顶峰的478家,到如今的20多家,造车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显然,刘强东并不想加入这个超级内卷的战场。

但不亲自下场“淘金”,却可以当“卖铲子的人”。刘强东很明确,一切布局都要结合京东的特长。而京东最擅长的就是:以供应链为基础,为用户做好服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购物网站,京东有超过6亿的消费者、有2亿多车主,新能源用户数700多万。网站上,京东差不多有4.7亿车品的SKU。

海量产品加海量用户,构成了京东汽车布局的底层逻辑,京东可以通过对这些客户资源的整合,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大做文章。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提出,“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演变成超大电器”。京东汽车将复刻京东电器的成功经验,用户买电器,上京东。未来用户买汽车这个“超大电器”,也可上京东。

京东希望在汽车服务领域,也能打造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围绕车主看车、选车、买车、养车、用车、换车等全生命周期需求进行全业务体系的变革:

买——购买汽车,推出京东整车

配——配件选购,推出京东车品

养——维修保养,推出京东养车

用——用车服务,推出服务网络

换——以旧换新,推出以旧换新

产品在变化,用户在改变,规则在改变,不变的是市场需求的驱动。随着汽车车主行为正向线上迁移,必然需要线上平台来承接。

现在行业的一个突出痛点是,一个车主手机里到底要下N个App,而京东就希望依托供应链资源的优势,成为那个合并N个功能后的“1”。

2

跨界“打劫”

京东如何颠覆传统行业

现在,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服务市场也是一片繁荣。但行业快速发展,用户服务质量却没跟上,到处都是套路和隐形消费。

想必有车的朋友们也有这种痛苦的体会——去4S店修车对价格不放心,怕被“宰”;去路边维修店又对质量不放心,怕被“黑”。

由于缺乏高质量的竞争,这种无奈的格局,一直未被彻底改变。在这种时候,可能只有跨界的打劫,才能叫醒这些装睡的人。

那么怎么用互联网电商的思维,来重构这个行业?

1、利用大数据,将消费者社交行为特征和购物数据统一,形成了高效、精准、安全的大数据库,建立各种车的“病历本”。

2、基于数据库信息的深度洞察,汽修店可以在地域范围获得对汽车保养维修有潜在需求的精准用户,并直接触达。

3、在京东汽车服务链条上游的B2B平台上快速找到供货商进行产品采购。要知道,传统汽修店门店的配件是从好多渠道去配的,不仅货品不全,有时候也会难免出现零件以次充好的情况。

而京东凭借平台强大的供应链实力,能在京东汽车服务链条上游的B2B平台上快速找到供货商进行产品采购,货品齐全、货真价实。

4、最后,通过京东物流体系完成高效配送。

这年头,打败你的不是竞争对手,往往是来自于别的行业。京东这样大互联网平台的入局,就像电商之于传统商贸一样,对传统汽车服务市场将形成“颠覆”。

这种颠覆性的影响,将不止汽修一个行业,将延伸至车主看车、选车、买车、养车、用车、换车等全业务体系的变革。

比如“买”,打通汽车o2o支持用户决策。“配”上,针对用户不会挑选、用户担心适配痛点,利用京东数据优势进行适配推荐。“养”上,针对标准不够统一、产品性价比低等问题,利用强供应链控制优势提供高品控服务。“用”上,解决服务缺乏保障、场景体验割裂痛点,依托平台优势提供一站式多场景服务。“换”上,解决公允价值难定、卖旧买新脱节痛点,推出“以旧换新”,打通新车二手车闭环。

一切生意,都值得用互联网重做一遍。一切生意的痛点,也因为互联网不断迎来解决方案。

3

牵手比亚迪、特斯拉

扩大车企“朋友圈”

京东汽车总裁缪钦提出,“京东汽车将做好两件事:一是为品牌提供全渠道的销售新通路;二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新体验。”

对用户的服务我们前文已经讲过,那么京东该如何为品牌提供新通路?

京东已经和许多车企展开了合作。今年“618”前夕,京东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明确了未来三年小米在京东全渠道销售额2000亿的目标。此外,比亚迪、特斯拉、岚图等也已加入了京东的战略合作“朋友圈”。

为啥车企们要纷纷加入京东的“朋友圈”?

举个例子,比如某家车企为了做一个中国区备品备件管理的系统,花了上10亿元干了两年时间。

这10亿投入背后具体做什么呢?

销售预测、市场预测、整个备品备件的预测加上备品备件的计划管理,如果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就知道这里面有非常多的质保件、生产件和维修保养件,再往前走就是整个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了,这背后涉及到很多资金、精力的投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但其实这么巨大的投入,如果能借助京东供应链优势,是不是就可以大幅节省?比如说,如果借助京东物流,那么多的标准件、很多维修保养件,车企自己还需要花钱构建这么强的预测、仓储、配送能力吗?

再比如说,对于众多的经销商和4S店来说,如果京东可以做到211准时达,从小到空气滤芯,大到企业保养的标准件,京东都可以实现按需按时配送,那么还需要自建这套超10亿的系统吗?

任正非的一句话,其实可以对现在的行业给予启发:“企业的供应链就是一条生态链,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制造商命运在一条船上,只有加强合作,关乎客户、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赢,企业才能活得长久。”

其实,京东如果能依托其强大的供应链、数字化营销、品牌用户等底层能力,以及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众多品牌(企业)的资源,与车企实现能力互换、业务共赢,或许京东会成为汽车产业链下游的“华为”。

4

刘强东真的急了

汽车领域能再造京东吗

从京东自身来看,在汽车领域布局的明显加速,其实也显示了京东的焦虑。回想2018年,刘强东说:“我们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而时隔六年的2024年,他在内部高管会上说:“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狼性”训话的背后,透露出刘强东的焦虑。毕竟京东,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快增长的京东了。

2021~2023年,京东员工人均年创收金额分别约为246.94万元、232.25万元、209.76万元,两年内下降约37.18万元。

在消费品电商之外,汽车行业是一个具有足够想象力、足够发展空间的巨大市场。如果能在汽车市场再造一个京东,那绝对会让京东达到一个其他企业望尘莫及的高度。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京东要想实现汽车领域的梦想,必须要解决好线下线上融合的重重困难——

无论是卖车(包括配件)还是服务,京东汽车在完成线上的链接后,线下部分能否保持线上的高品质呢?毕竟,线下部分不可能100%“京东自营”,这种不可控才是决定京东汽车业务能走多远的关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