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院士为什么显著增多?

广东院士为什么显著增多?
2024年03月12日 13:30 21财闻汇

作者:伍素文

编辑:李振

图源:图虫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高天明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广东新增了不少院士。本地一些科研机构人才引进力度很大,越来越多在国际上做得很优秀的学者回国、到广东来,可以看出广东的政策和环境对高端人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多项主要科技指标长期居全国首位,成长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

这几年,海内外人才加速汇聚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新增院士人数也呈现上升势头。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从近5次广东新增的两院院士看,2013年新增4名,2017年新增5名,2019年新增2名,2021年新增7名,2023年新增8名。近年来,广东新增院士数量明显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的院士增选名单涵盖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医疗机构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广东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多样性和实力。近年来,广东当选院士的人数呈递增趋势,尤其是来自企业的院士比例增加,从侧面说明广东在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正在不断发力,以及企业在广东科技创新体系中起到的主体作用。

1

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优秀科学家

高天明是2021年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神经保护及抗抑郁方面的研究。

“院士可以说是站在科研金字塔塔尖的人、各领域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不仅能引领当地科技产业创新,也能带动高水平人才、项目聚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优秀的科学家。”高天明认为,广东院士数量的显著增多,与本身的经济水平、高校与研究所的科研基础、丰富且灵活的政策等密切相关。目前,全职在粤工作两院院士数量已超150人。

近年来瞄准高端紧缺人才,广东从省级层面到各地市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州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集聚人才九条措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事实上,新增院士所在的学科分布准确地反映了广东近年来的发力方向。

例如,从研究和从事的领域来看,医学领域的新增院士居多,这与广东积极布局生物医药的产业导向息息相关。最近三次院士增选,广东均有医学“大牛”入选,展现出广东多年来高度重视医疗健康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正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除此之外,新能源、土木类、材料科学、矿物学、农学等领域也多点开花,契合了广东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在2023年的新增院士中,有长期从事植物基因组学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黄三文院士,长期从事腐蚀机理、耐腐蚀材料、腐蚀控制技术等研究的华南理工大学韩恩厚院士,致力于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创新理论和自主装备研究的深圳大学李清泉院士……这些院士,都是当前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

广东目前已汇聚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全省研发人员达130万人,建立起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拔尖人才等构成的科技人才梯队,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尽管拥有研发人员人数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居于全国首位,广东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需求依然热切。新的一年,深圳喊出“深爱人才,圳等您来”,宣布为杰出人才提供高达2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广州黄埔对杰出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购房补贴或提供最长10年免租科学家寓所;香港施行“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实行至今已吸引约4万人到港……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向全球人才发出邀约信号。

2

把资源配置到真正能干事的人身上

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宣布回国留深,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引发广泛关注。一年后,深圳医学科学院宣告成立,颜宁担任创始院长。从毛坯房变成现代化的实验室,科学院只花了半年的时间,目前已吸引70余位优秀人才独立领导实验室。

这样的“深圳速度”让颜宁本人都感到吃惊。她在2月18日举行的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直言,“我的梦想就在深圳这个‘梦想之都’迅速落地生根、萌芽开花……在筹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一年从各级政府部门听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分别是‘服务’和‘保障’。”

生物医药是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之一。在一批领军人物的加盟下,当前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生态活跃,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创新平台、高端资源,加速打造国际一流研发中心和产业高地。

这个事例引起了高天明的强烈共鸣。他直言:“无论是院士,还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我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资源一定要配置到真正能干事的人身上。哪怕是有那么一两个高水平的人、高水平的学科,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做好资源配置,需要在供给端、人才端有的放矢,明确要什么样的人,为他们提供什么,怎样才能更好赋能创新创造。

人才政策密集出台,广东围绕人才服务,创造平台打通通道,研发攻关与成果转移转化激励,坚持平台、项目、环境并举,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

去年7月公布的《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财政资金设立的基础研究基金和科技人才工程中支持青年科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六十;国(境)外科技人才可以牵头或参与财政科研项目申报、 实施、评审、验收以及科技创新战略研究、规划编制等工作;等等。

去年年底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实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在人才引进、股权激励、技术入股、职称评价、职业资格认可、子女教育、商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