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会见闻录 | 绿城释放的信号

股东会见闻录 | 绿城释放的信号
2024年06月15日 02:07 观点地产新媒体

观点网 绿城中国2024年股东大会再度释放企业信号。

6月14日下午2点,张亚东带领多位管理层出席在杭州举行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与一众股东和投资者进行了交流。

根据此前披露的2023年报业绩,绿城2023年营业收入由2022年1272亿元涨至2023年1314亿元,股东应占利润也实现增长,由2022年28亿元涨至3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绿城非房开收入达到108亿元,而非房开核心归母净利由2022年的9亿元涨至2023年的12亿元。

行业底层逻辑发生改变,洪流中的房企们难以独善其身,但对于绿城而言,在市场变化中似乎是处于有利的一侧。

凭借自身经营能力来面对行业不确定性,在如今更为重要。

据参会投资者透露,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于股东会上表示:“绿城将坚定回归企业金融本质,着力企业稳健经营,持续推进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努力保证自身经营的确定性,持续做精、存量做优、增量做强。”

要有所作为

据参会投资者向观点新媒体转述,绿城目前项目平均首开去化率已经超过75%,在行业内领先。而在投资方面,从2023年至2024年,不断加强投资质量迭代,宁可错过,也不错投。

管理层表示,2024年投资拿地数量相较于往年少一些,主要与还在寻找好项目的原因有关。绿城的投资资源要用得非常精准,没有好项目、没有好城市,就没有好办法去投资,所以需要更精细地筛选。

“义乌是三四线城市,现在基本上绝大部分房企都不会去投了,但是我们今年不但投资,而且首开就呈现了非常好的价格,动态净利润率达到13%。”另据绿城透露,其在海南蓝湾小镇的潮鸣苑项目净利润可以达到24个点。

“绿城的投资是用资源让项目发挥最大的效益。”据参会投资者转述。

资料显示,2024年5月,绿城集团自投项目取得销售3637套,销售面积约49万平方米,当月销售金额达到162亿元;1-5月,绿城集团取得合同销售面积约212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680亿元;其中归属于绿城集团的权益金额479亿元。

寻求投资效益更大化之外,绿城也进一步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

“建立团队很重要,有好的经营体制机制,但没有好的团队,是发挥不出来的。”参会投资者转述管理层的表态称,未来绿城还会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近6年来一直进行行业形势、企业环境研判:“(所有形势)我们都进行了充分预判,并且所有预判在今天来看都是准确的。”

股东会上,绿城管理层还进一步提及代建业务的规划。

据了解,2024年5月,绿城代建管理项目取得合同销售面积约5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约合78亿元,前5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则已经达到308亿元。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分离代建和自投两个商标,代建和自投的理念与规划已经做了一些区分。”

绿城期望,未来几年大家能看到绿城中国在高端住宅市场有更多发挥,得到大家认可。

生存与发展

一年前的股东会上,绿城管理层在席间向投资者们表达了对于房地产的展望——433模式。

一年过去,这家企业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原来提过433模式,40%是商品房或者高端商品房,30%是共同产权房,还有30%保障房。”投资者转述管理层的表态称,现在国家更加注重以及推动保障房建设,以后肯定也会是这种模式,但具体比例还值得商榷。”

此外,绿城中国管理层还表示,房地产仍是中国所有行业中第一的基础产业,至少目前没有能替代它的行业,“未来房地产依然会是支柱产业,依然会保持相当大的体量。”

在转型过程中,头部企业会承担更多市场份额,而这恰恰会给予绿城更多的机会。

从绿城旗下项目观察,台州绿城凤起潮鸣、义乌凤起潮鸣这两个项目为代表的凤体系,北京西山云庐、杭州咏溪云庐为代表的云庐系等,均为产品创新中实现的具体案例。

“我们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创新和迭代,也相信随着更多创新以及实践,绿城的产品将得到持续更新。”据投资者转述管理层现场透露。

于内,绿城选择在主要业务中保持创新发展路线;于外,市场对于绿城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

股东会上,绿城管理层表示,一些券商对于绿城给予了非常清晰和明确的认可,“行业处在多事之秋,房企在非常艰难的求存。但绿城也深知,要牢牢把生存放在首位考虑,只有把当下危机解决了,才能够发展。”

观点新媒体获悉,在绿城中国召开股东会同日,中金公司发布了关于绿城中国的研究报告。

报告中维持了对绿城中国的“跑赢行业”评级,并给出了10港元的目标价。

报告中提到绿城中国的土储情况、经营质量以及央企股东背景,认为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板块的估值回归中获得机遇。

另于5月13日,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份关于绿城中国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摩根士丹利予绿城中国“增持”评级,预测2024年至2026年绿城中国股息率可能达到7%至9%。

面对当前的市场波动形势,绿城选择继续保持战略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优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