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主变业主 中国信达11.3亿购入三和大厦

债主变业主 中国信达11.3亿购入三和大厦
2024年06月25日 23:37 观点地产新媒体

观点网 随着企业的不断暴雷,“资不抵债”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大量的项目沦落为不良资产,如何处理抵押物却成了债权人头疼的问题。

6月21日消息,上海静安区三和大厦在京东拍卖成功拍出,成交价格为11.3亿元。

据悉,标的物建筑面合计45179.96平方米,其中约37,600平方米为经营性面积,成交单价约为3万元/平方米,竞得人为上海合静延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拍卖的竞得人上海合静延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信达资本及中国中国信达全资持有,而三和大厦的债权人也是中国信达。

原本是债主的中国信达摇身一变成为了三和大厦的业主,可以更加便捷进行项目后期的处理,也是为盘活不良资产提供了新思路。

债主变业主

据了解,标的物包括位于静安区延平路121号、延平路123弄5号楼地上1层、地下1层共计137套不动产,这137套房产主要是商业办公和地下车库。

其中延平路121号便是上海三和大厦,该项目竣工于1996年,建筑面积合计39416.2平方米,底层用途为商业,2-31层用途为办公。延平路123弄5号楼地上1层、地下1层则为两层车库。

房产原为上海三和房地产有限公司所有,部分有人使用,部分空置,此次拍卖,部分带租约。然而,目前三和大厦的业权并不完整,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被拆分出售,掌握在小业主手中。且该项目的土地并未记录使用期限,或许在未来会有一些麻烦。

此次上海三和大厦被拍卖的起因是项目原所有人上海三和房产,与中国中国信达管理有限公司产生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据了解,上海三和房产曾向中国信达借款4.21亿元,按合同约定还款日期为2019年8月13日,合计利息825万元,抵押物便是此次拍卖的标的物。

然而借款到期后,上海三和房产无力偿还所欠借款,中国信达便向法院提起诉讼,上海金融法院做出判决三和房产偿还4.29亿元。

上海三和房产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此次双方达成调解,根据调解书,上海三和房产应于2022年6月30日前归还所欠本金以及利息,但到期后仍无法按时偿还。

2023年4月25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执行裁定书,将拍卖三和大厦抵债。期间,上海三和房产也曾多次提出上诉申请,但最终未能如愿。

资产盘活

作为中国最大AMC之一,中国信达长年处理大量股权债权处理事项。在股权债权拍卖方面,除了此次三和大厦由自己接盘外,今年以来经手的事项已有数宗。

包括6月21日,宁波信达将持有的杭州昕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应收账款、持有的杭州犇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全部债权再次挂牌拍卖,起拍价约3.83亿元。该标的是首次拍卖起拍价约2.31亿元,吸引了795次围观,但最终流拍。

更早前5月14日,福建信达针对恒成实业有限公司项目债权公开转让进行招商。

资料显示,截至基准日2024年3月31日,福建信达所持有的该项目债权金额合计约3.82亿元,其中重组债务本金2.52亿元,应收重组债务补偿金及违约金1.30亿元。该债权的担保抵押包括5.70万平方米住宅用地土地使用权、阳光城2176万股股票,并由福建阳光集团实际控制人吴洁、林伟民夫妇提供连带责任。

近期,信达与奥园美谷的合同纠纷诉讼也有新的进展情况。该案件目前处于一审判决阶段,涉案金额达1.25亿人民币。信达资管也出具了《确认函》,同意追索奥园美谷对剩余7项债权项下的本金,并豁免了公司对其他相关债权权益的担保责任。

法院的判决结果显示,被告天津凯华奎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需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而奥园集团等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原告信达资管对抵押房产拥有优先受偿权。

呈现在财报,根据中国信达发布2023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信达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近300批次,收购规模超过1800亿元,同比增长56%。

同期,处置回收现金超过630亿元,同比增长23%,收购了79家地方中小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达到890亿元,同比增长19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