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远洋的重组进展还在不断更新。
9月22日,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要进展,英国重组计划聆讯定于2024年10月18日,香港协议聆讯定于2024年10月31日。
次日,经香港高等法院决定,远洋集团清盘呈请聆讯也将延期至2024年12月23日。
这不是远洋清盘呈请聆讯第一次延期,债权人提出的清盘呈请聆讯原定于9月11日进行,但因需更多时间审查文件和证据,此前已被推迟至9月23日。
谈判再度拉长,不仅有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博弈,债权人不同组别之间也存在分化,不同地区法律框架区别也为远洋的重组增添变数。
反对者声音
远洋这轮麻烦起源于6月28日,该公司披露收到美国纽约梅隆银行有限公司伦敦分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盘呈请,内容有关一笔2026到期3.25%有担保票据,涉及本金4亿美元及应计利息。
到了7月18日,远洋集团首次披露境外债重组方案框架。
重组方案包括约40亿美元的公开票据和约22亿美元的银团债务,其中未偿还的债务本金部分为56.36亿美元,其中美元债券规模约31.18亿美元,占比超过55%。
重组后,远洋集团将向债权人发行年利率3%的22亿美元新债,并提供全面综合的增信保障。剩余的未偿债务,则置换为两年期的无息强制可转债或永续债,将在重组文件生效的第三年起逐步偿还,按年利率3%每半年支付一次现金利息。
这份重组方案按照新发债券、强制可转债和新永续债偿债,分为A、B、C、D四组,作为四组债权人的重组对价,设定了强制的重组分配比例,依次分别为分别为60.0%、27.4%、7.3%和5.3%。
A组包括银团贷款和双边贷款,涉及金额为130.4673亿港元和2.4975亿美元;B组为本金共计19.2亿美元的美元票据;C组为本金共计11.98亿美元的永续债;D组为本金6亿美元的永续债。
厘清不同组别是这场重组的关键,因为这支美元债受英国法管辖,所以远洋试图走通一条“英国重组计划”,即其中一个组别75%金额的债权人同意,其他组别可获得比清盘等替代情况下更优的回收率,且远洋集团可自证公平,就有望获得法官裁定重组方案生效。
自2021年首例跨组别绑定的案例出台以来,英国法院已多次动用自由裁量权裁决重组案件强制通过。目前,尚未有房企通过该方式重组的先例,成功的亚洲案例有香港航空。
9月10日,远洋集团公告显示,A组债务超过75%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仅从这一点来看,远洋离重组过关似乎只差临门一脚,但反对的声音不容忽视。
就在七月份重组方案出炉不久,据债权人代表之一的律所年利达确认,超过60%债券持有人反对重组支持协议。
年利达表示,远洋集团有大量的境外地产项目,还有约36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间应收账款,因此在短期内可以承受额外的现金支付,也可以承受更短的支付期间。
此外,部分债权人认为远洋集团拟直接削债最高近90%,剩余债务延8至10年到期,最低回收率仅1%-2%,该方案”隐藏巨大风险和漏洞“。
另据报道,有投资人与远洋集团沟通时得知,银团债务有许多既有的担保主体直接或间接持有境外资产,而美元债券发行人不持有实质资产。
8月14日,远洋集团的境外债权人在香港媒体发布了整版广告,反对远洋集团的债务重组方案,并要求远洋集团需向法院提交相关的清盘呈请证据。
在英国法官最终落槌之前,结果仍扑朔迷离,各方或许还会重新回到谈判桌。
时间换空间
相较于此刻错综复杂的境外债,远洋集团今年1月已完成180亿元境内信用债展期。
此前,远洋集团曾对多只境内债券的本金或利息进行展期,甚至已经展期的债券又经历第二次、第三次展期。
以“H18远洋1”为例,远洋将先支付应该于2023年11月2日和2023年12月2日支付的合计10%(2亿元)兑付款,在剩余15亿元本金基础上再次进行展期,即第三次展期;其余展期的核心条款和整体展期方案一致,不超过30个月,从第15个月开始按季度分期摊还本金;增信措施不变。
一而再、再而三的展期也暴露了远洋当下处境,唯有以时间换空间。
8月28日发布的中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远洋集团借贷总额为966.69亿元,净借贷比率约650%,上年末为438%。期末该集团现金资源总额(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银行存款)共计47.09亿元。
该公司表示,净借贷比率上升主要是由于今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深度调整中,受整体销售回款减少、资产出售困难、行业融资环境严峻等极端因素叠加的影响,导致整体行业利润被侵蚀,资金回笼速度仍然较慢,使净借贷比率上升;下半年随着国内刺激房地产市场政策陆续出台,集团也将持续积极化解债务风险,持续专注物业开发项目的交付回款,改善净借贷比率。
从实际结果来看,1-8月远洋集团累计协议销售额约为人民币221.8亿元,同比减少44.72%;累计协议销售楼面面积约为1,854,700平方米;累计协议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约人民币12000元。
其中8月的协议销售额约为人民币20.6亿元,同比提升4.6%;协议销售楼面面积约为178,900平方米;协议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约人民币11500元。可以看到,8月份单月销售额同比转正,但整体颓势尚未扭转。
值得一提的是,核数师对远洋的中期财务报表不发表结论。核数师称,远洋涉及多项应付借款、项目延迟交付以及诉讼案件,显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持续经营产生重大疑问。
造血不足,官司缠身,远洋是否还能借助外力度过债务危机?
从股权结构看,远洋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人寿,持股比例为29.59%,第二大股东为大家保险持股29.58%,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据媒体报道,远洋一个重要境外债权人团队已致函中国人寿,敦促其为远洋境外债重组提供给资金支持。
此前8月24日,在中国人寿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方面表示,公司持有远洋集团的股份属于财务性投资,其项目对公司的总体的投资资产影响可控。
作为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已在今年6月与太古地产联合接受远洋集团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的股权及相关债权,总代价40亿元。远洋方面表示,颐堤港二期出售事项预计录得未经审核亏损约17.63亿元。
就此而言,中国人寿并未隔岸观火,但愿意承担的角色也相对有限。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