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快过了,你会怀念它吗?

2022快过了,你会怀念它吗?
2022年12月14日 22:07 南风窗

2022快过了,你会怀念它吗?

作者 | 邢初

在突如其来的寒潮中,时间蜷缩起来,连广东的雨也冷了。但与此同时,阳光也柔和下来,阴影不再明显,不远处的大雪重塑了一个明亮的世界。

这一年,我们在无数个“身边”与“远方”之间拉锯徘徊。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罗翔呼吁大家,去拥抱具体的人,去爱具体的人;人类学者项飙也发出鼓励之声:要关心附近。将你的目光从茫茫远方收回到身边的方寸之围,关切附近的发生与存在。

巨变的时代,总有一些朴素而坚韧的信念等着我们去追随,总有一些稀缺而肯綮时代脉搏的价值,等待我们去寻找。

这是一个罕见的时代,我们第一次如此清晰、直观地见证历史的感觉,共存亡的凝聚感前所未有,没人可以置身事外。

在时代的洪流中,没人能够置身事外(《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照)

还好,我们仍相信理性与热情,仍坚守对良知与真相的信仰。记录、看见、表达、对话,这些免费的东西仍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坚实桥梁。它们将不同切面上每一个心怀梦想、心系公共社会的个体缀连起来,将每一份探索良善生活的热情与勇气衔接起来,共筑通往一个更宽广世界的路。

信念与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像西西弗一次次坚决地走向山脚,扛起巨石,坦荡告诉世界我们的坚守。当冬季如约而至,长途跋涉过后,我们大可张开双臂拥抱彼此,呼应时代的鲜活脉搏,让人与人重新连接。

10月8日,202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这位年逾八旬的女作家在作品里不厌其烦地叙写她的父母和青年时代。起初,与大部分初读者一样,我对这位“私人书写”作家满怀困惑与偏见:一个执着于书写记忆的作家,如何担得起格局宏大的诺奖?

但随着对埃尔诺作品及生平的了解,我渐渐走进她的世界:出身平民底层的埃尔诺见证了不同时代太多冲撞与悖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认识自我,这是一种向内而生的力量,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内心世界存在的必要,是为了抵抗外在世界的不合理。

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点击图片可阅读相关文章

更早之前,暑意正浓时,香港作家倪匡逝世的消息传出。这位享年87岁、躬耕文坛半世纪有余的高产文匠,为这个时代留下了最后的沧海一笑。

虽为悲事,但不可否认,回访倪匡是件畅快的事,就像他本人一样浑身透着畅快、通透、豁达。这个时代太需要快乐了,倪匡的生存哲学很难不惹人歆羡与慕叹:“有美丽,有青春。阳光灿烂,秋风凉爽。不饥,不寒。感情上有一定的寄托,有人为之神魂颠倒。这样的人生,已经是最高的境界。如果再为小事而郁郁不乐,那实在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

倪匡(点击图片可阅读相关文章

一代代人熟悉的名字渐渐远去,但总有一些留下来的东西,不可被抹去,不可被擦除。

不久后的七月下旬,逢另一位香港名人李小龙忌日。我走进其传记与录像、电影的角落,才知道原来李小龙也演过曹禺先生的《雷雨》,才知道看似刚如磐石的他,武术理念竟是建立在关于“水”的哲学之上的:柔能克刚,无形而无限。

一个人能做到极致的事,往往是其本人的写照。“能奔流,能缓行,能滴溅,亦能冲击”,李小龙对“水”的理解,不仅是对武术理论的理解,也是对做人的理解,人活着必须要有所思考,要对自己的存在有所认知,要去表达、去建设。

李小龙(点击图片可阅读相关文章

人的精神、人的思想、人的灵魂与感情,也得时刻保持流动才不会“发烂发臭”,既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也要守住那些我们认为值得去坚持的东西。

这是一个需要时常拂去纷扰,回首本心的时代。人之何以为人,人将如何继续“成人”,已经有太多先验之理摆在我们面前,而他们的共性是,关注生命本来的模样,诚实地对待自我。

那些“死去却仍然活着”的人,总能一次次点燃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激情,穿越时空与之共饮半杯岁月,被人笑吔又如何。

今年,湖南女诗人余秀华几度成为舆论焦点。

恋爱一遭,分手又一遭。喧嚣与嘈杂里,她被话题反复咀嚼,有人同情,有人鼓舞,有人讥笑,也有人用社会学来剖析与理论。

两年前的十月金秋,我在北京见到了余秀华。那个穿碎花裙、梳松散马尾的中年少女,乐呵呵地将自己被迫置身的网络环境形容为“粪坑”,并痛快地畅谈她的不屑,控诉生活的纷繁与无聊。

余秀华(点击图片可阅读相关文章)

一个“残疾、农妇、女诗人”内心深处真正的痛与爱,鲜少有人能仅仅通过诗句抵达。

在随后两年的网络舆论场里,余秀华被贴上多重标签与特色。她仍旧不管,在朋友圈毫不遮掩地分享自己的爱与恨,醉酒与谩骂;也继续在文字里顶着暴风雨袒露自己的孤独与勇气,以及她对天底下所有可爱之人的爱、对心爱之人及自己兼存的坦荡与卑怯。

这是一个丰富的灵魂。她一定早忘了我,而我不断通过新的文字认识新的她,同时也是唯一的她,一个不能代表这个时代、也不能被时代概括的具体的人。

图源:电视剧《柯明斯基理论》

还能保持关切与对话,既是一件让人振奋得意的事,也是一大幸事。通过真诚与理解,抵达具体的他人,抻开另一种人生,抵达一个共通的外部世界平台。

用卢梭的话来说,人类从思考身边的他人和外部的世界开始,才能一点点回归内在的本真。

何为值得一过的人生?这个问题想必在近年困扰着更多人,而我们逐渐发现,唯有启自生命深处真正的热情,才能帮助我们建立面对真实世界的勇气。

幸然,不论身在何处、所事何业,总有一批走不散的人,在通过关心具体的人事物,抵达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深切关照。人,既作为万物的尺度,也作为终极目的,在这丰饶的人世间闪光。

图源:电视剧《凪的新生活》

我们极少遇到这样一个时代,沉默的大多数开始不约而同地关注宏大叙事, 不是你我的命运,而是关注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为了寻求答案,我们回望历史,为了摄取生命的光泽,我们不断求索人的尺度,叩问内心深处的激情。

这是考验,也是机会。

站在2022年回头看,距离上一次全国性的传染疫疾,已差不多过去二十年了。

2003年,一场前所未见的肺炎病毒迅速扩散,钟南山临危受命,以科学为盾,济世敢言,勇赴一线抗击病毒。

那一年,钟南山当选了南风窗首届“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

从那以后,南风窗连续18载推出年度榜单,核心宗旨皆紧密围绕“为了公共利益”。

我们关注在不同领域闪闪发光且影响了整个时代价值的领军人物。比如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一位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传统中药材开掘新药、大大消缓国人谈“疟”色变的科学家。

比如菲尔兹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丘成桐,那位立志于在中国土壤上生长出自己的学问的数学家,他对数学的热情与对家国的热忱紧紧相连,“家国兴荣一任重,廉颇老矣丹心在”。

还有,被誉为“中国三大长城之一”的体育明星姚明,“让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者郑永年,坚持反腐三十年的“反腐愚公”杨维骏……

这些人物有共性,更有特性,他们均为理想而不懈奋斗,也与南风窗这本杂志一起,淌过时代潮流,历见社会变迁,在变动中坚守那些恒世不变的价值与精神财富。

“2021中国社会价值年度榜”封面人物

2021年,南风窗将榜单升级为“中国社会价值年度榜”,旨在表彰那些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公众事业、在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奋斗者,以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

对公共社会的共同关怀,对人类未来的共同瞩目,将那些散落在各自领域星球上的明珠拾起来,将寓居在不同个体内在的信念、勇气与热情衔接起来,抵达一个更广阔的、由无限可能性与希望构成的外部世界。

在如约而至的冬季,我们仍在期待下一个春天,坚持寻找希望与光明。推高巨石,拭亮灯塔,与忠于本心、勇于探索的人比肩同行,拨响良知与理想的共振,向善、向美而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