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解放西为什么这么火

守护解放西为什么这么火
2023年03月28日 14:59 南风窗

2023年3月24日,守护解放西4番外更新。本文发表于2022年1月《守护解放西3》开播之际

那个生猛抓马、奇葩云集的《守护解放西》,它回来了。

开场就高能密集。

一名情感偏执的36岁女子跟踪、骚扰一名21岁00后男子长达三个月,当她在审讯室里听到年轻男子口中飙出“结婚”二字时,忍不住喜上眉梢,面溢春色,全然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所犯何事。

《守护解放西》第三季第一集中一女子骚扰一名男子长达三个月,并称与他有一个孩子

浑身赤裸的年轻男子称自己被一个秃头男人侵犯,但面对警察的询问,忽然自顾自笑了起来。警察在查看监控后却发现,年轻男子不是被强行带走,而是自愿跟随的,两人甚至还是手牵手进的酒店。

这是《守护解放西》(下文称《解放西》)第三季首集里的2个故事,尽现都市闹剧、丑剧。

《守护解放西》第三季海报

从2019年播出的第一季到今年的第三季,这档定位为“中国首部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的节目在豆瓣评分没低过8.7分,第三季9.0,第二季评分9.1,播放量近1500万。

《守护解放西》一、二、三季的豆瓣评分

从类型上来看,警务纪实节目在国内早已有之,2019年《派出所的故事》、2017年《巡逻现场实录》都口碑不菲,但《解放西》突出两个字:观察。

聚焦上海的警务纪实节目《巡逻现场实录》在豆瓣也高达8.9分

拍摄手法上,《解放西》与过往大多数法治类纪录片有所不同,没有旁白和解说,摄像机不间断实时跟拍,观众和节目组都不是上帝视角,都只能等着“反转”和“真相”来到。

“记录”的基础上糅合一些“综艺”风格,如花字、弹幕、背景音等,出乎意料地达到了1+1>2的效果。

用节目系列总策划季荦怡的话说,就像是一部“派出所版的《编辑部的故事》”。

《守护解放西》中三位经常出现的警察

看惯了刑侦探案片里的高智商犯罪、血海仇杀,观众也会想看一些平时失声喑哑的都市个体,以及被浮华压缩的真实民生百态、人间冷暖。

既有醉酒失神的,贼喊捉贼的,也有戏精上身的;看得到情侣互殴背后的家暴真相,强奸乌龙里的勇气与黑暗,也能窥见失意崩溃的轻生者所承担的生活重压……

在长沙的解放西路坡子街派出所,想象力还可以再大胆一点。

01

您有新的警情,请查收

江湖有言:“北有三里屯,南有解放西。”

解放西路之于长沙,就像南京路之于上海,第五大道之于纽约。这块1.21平方公里的片区毗邻湘江,聚集着7家大型购物中心、近2500家大小商铺、1300家酒店和宾馆民宿。

长沙解放西

“繁华与沧桑相溶、高楼与平房并存”,夜夜笙歌,欲望、迷茫、失意、骄纵肆意沸腾。

用《解放西》系列制片人何昊桐的话来说,解放西人多故事多,简直就是一个“故事富矿”。

总导演肖姝则在采访里透露,在解放西路的坡子街派出所,高峰时期民警们一天要出警171次,日处理报警最少30多起。

《守护解放西》截图

白天,派出所不间断上演“迷惑行为鉴赏大赛”:买猫咪不满意要退货、酒醉后幻想自己变成鱼、因对方不回微信控诉强奸、6年情侣为了100元分手费大打出手……

这群给城市当爹又当妈的警察,会叫你相信童年那首儿歌:路边捡到一分钱,是真的可以交给警察叔叔。

▲《守护解放西》中吸毒的男子穿着女装带着假发被误以为是一名女性

如果当作一部戏剧来看,不少犯事儿的“反派”无疑是智商捉急的“丑角”:

小偷在内衣店偷了睡衣,却穿身上招摇过市,分分钟被民警查获;

警察在监控里跟踪性侵犯,忽然发现“笨蛋嫌疑犯”正在身后若无其事地跟着看热闹;

一嫌疑人在警察查监控时“凑热闹”被发现

一男子醉酒后以为自己是弹涂鱼,坚持要用鱼鳍(屁股)走路,手动把自己挪出派出所大厅,经警察提醒才反应过来自己是两栖动物……

解放西拥有全国闻名的酒吧街,坡子街派出所民警们常到大街上捞醉汉:喝醉后坐在地上哭晕过去的、睡得不省人事被抬上担架的、酒桌上因和女友闹矛盾而一气之下砸车的、酒后持刀互砍的……

坡子街派出所警察一晚上能接到数起醉酒事件

在酒精的催化下,城市夜归人的醉生梦死袒露出来,不夜城的落寞和糗态浮现真面目。

前两季播出后,坡子街派出所门口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长沙也因这些奇葩故事被网友戏称为“抓马之城”。

幽默和戏谑感来自真实,恐惧和沉重感也来自真实。

一女子失踪后被发现已坠楼

当观众意识到这些奇葩事、离奇事“都是真事”时,荒谬的嘲笑过后,反思和凝重沉淀下来。歌舞沸腾的解放西背后,藏在羊肠小道里的罪恶、偏执、孤独或迷茫浮现出来。

独居的中年男子死在家中,一周后才因异味扩散被发现,更叫人唏嘘的是,该男子的亲戚朋友其实一直住在周围邻里;

一男子摔倒数日后被发现已死亡

未成年少女怀孕,嫌疑人归案后,DNA检测结果却显示女孩腹中子与该嫌疑人并无亲缘关系;

捡破烂的八旬老奶奶丢了钥匙,被锁在家门外,民警得知其丈夫、儿子都已去世,警察小哥想将孤苦伶仃的老奶奶带去派出所暂时过夜,奈何后者死活不肯去:“我的家在这里”;

一老人找不到钥匙后不愿跟警察回派出所,只愿守在自己家门口

25岁男子生意赔光,上有老,下有小,不堪负重之下决定轻生,在民警面前,这个绝望的小伙子忍不住嚎啕大哭。双方拉锯三个小时后,民警最终将他拦下来,安慰他:“小伙子,你还年轻没什么迈不过去。我们所一百多号兄弟明天可以一人来买一件衣服。”

一男子生意赔光后意欲跳楼,民警陪伴劝了三个小时

看似荒谬奇葩的案件背后可能也有不为人知的酸楚。

骚扰年轻男子的36岁女士彭某,经历过不幸的感情和婚姻,精神变得偏执反常,其父母一副无可奈何的放弃态度。

误入歧途的13岁女孩小玲被男子强奸,结果其母竟然以工作繁忙为由不愿意配合调查。

13岁女孩被强奸后民警想要其母亲来配合调查,母亲却多次推脱

被亲人放弃,被城市抛弃,被生活压垮……

城市角落里隐匿着无限的、被压缩的微小个体,有人孤苦伶仃,有人迷茫失意,有人疯疯癫癫。观众笑着笑着,也许就哭了。

只有在类似缉毒等极少数需要配合刑警出动的紧张时刻,你才能看到电视剧里那种激烈紧张、全副武装的警察形象。

全副武装的刑警

他们一反往常在派出所的调解态度,雷厉风行,不容片刻迟疑,摇晃的镜头仿佛《速度与激情》,霸气的警察小姐姐直接上手用斧头砍门,弹幕激动地直呼“抓了么?”

《守护解放西》第三季中女警霸气锤开装着“笑气”的仓库大门

这么看,《解放西》的情感浓度与情节密度其实毫不亚于一些职场职业剧。

切口小,容量大。啼笑皆非的乱纪、丑事、谬事,社会危害性重大的违法犯罪,都压缩在每集不到一小时的体量里,通过设置悬念、情景再现等叙事手段,把人物的外在社会矛盾与内心冲突呈现出来。

02

“耐得烦”的守护者

近年来,许多国产剧似乎较难拿捏好特定行业面貌的尺度。尤其消防员、医生、刑警等职业,在影视剧中,要么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不在话下,要么沦为主角感情线的工具人。

《扫黑风暴》中的警察形象

比如最常见的刑警,作为探案推理主力,无不活在编剧的金手指下,所有线索似乎紧紧围绕着他,充满紧张刺激的反转、突发,把刑侦片拍得像动作惊悚片。

当然,不能用商业片的维度去衡量纪录片。但不可否认的是,观众有多渴望在荧幕上看到真实、接地气的警务形象,《解放西》带来的惊喜和意外就有多大。

《守护解放西》中的警察

坡子街里的警察们同时扮演多重身份:事无巨细的居委会大哥,心平气和的劝架好心人,耐心的家长,刚硬严厉的民警……总之,首先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头顶光环的钢铁侠。

观众记住了随口金句的“段子手”刘星宇,一身正气、长得像张嘉译的“罡哥”任罡,古板严肃的“教导主任”鹏哥,可爱又霸道的“一点点”易点,还有第三季新出场的“颜值担当”,24岁的青年民警齐翔宇……

坡子街派出所中队长张鹏

常出镜的主角个个活宝,配角也“人设立体”。比如表面一身警服,私下有着漫画梦的青年警察,他表示如果不做警察,可能会想成为一名漫画家;又如从音乐院校毕业,偶然加入情报组的警察小姐姐,将声乐的气场巧妙运用到执警过程。

相比起刑警、武警、消防,对民警而言,勇气和冲劲儿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要求退货猫咪的买家与卖家都不肯出检测费,僵持不下之时,民警主动提出自掏腰包垫付,“之所以出这个钱,是因为我把自己当做是纠纷的中间人,让大家冷静一下,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守护解放西》中的易点在调解中帮忙付钱

此话一出,卖家立刻觉得不好意思,主动付了单,买家也不再逞口舌之快,把猫抱走了。

依法办事的确是刚性要求,但有时候为了真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民警们常常要做许多超出职业范畴外的,出自“警察”身份之外的事。

唯有用己心却贴近这座城市,共比城市里的人和感情,才可能真正承担起有血肉的“守护者”角色。就像所长黄俊龙用长沙方言说的那样:“做我们这工作,你必须要‘耐得烦’”。

面对受害者,警察们也主动共情,暂时脱下警服,拉近与涉案者的心理距离。

为了安慰被强奸的女孩,辅警杨光把自己手机里的旧照给她看,分享自己曾经200斤时被人嘲笑、陷入绝望的经历,以鼓励女孩“人生总有一些你觉得迈不过去的坎,但只要勇敢面对……”

面对因为丧子而不想活了的农民大爷,警长刘毅昇也搬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还没工作时,我爸爸就得了尿毒症要换肾,你晓得我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吗?你还有后半辈子,我父亲到现在,瘫痪在那里……

警长刘毅晟跟丧子的大爷讲述自身经历

这些细微、有人情味的执警过程,给刻板印象里严肃刚直的警察形象祛了魅,凸显出更具体的、独特的人,又“寓教于乐”地普了法。

如果只是抛出社会问题,当然远远不够。

当罗翔忽然出现在第三部时,我不由得慨叹了一下:《解放西》节目组,确实有点东西。

罗翔加盟《守护解放西》第三季

不是说他们请到了普法达人罗翔,而是在如何既达到普法的目的、又不落说教俗套,保持轻松和年轻风格的问题上,节目是下了功夫、花了心思去致力达成的。

罗翔在《守护解放西》第三季中分析“笑气”事件

在B站出圈的罗翔普法风格幽默,与整体基调偏向娱乐轻松化的《解放西》调性一致,网友戏侃:“罗翔加入后,解放西更抓马了,罗老师更正经了。”

03

职业纪实,人的尺度之延伸

从《解放西》的喜怒哀乐里淋漓一身后回过神来,我想起十年前另一部同样以派出所为拍摄地点的纪录片《差馆》。

《差馆》海报

导演周浩将镜头对准2010和2011年春节前几天的广州火车站派出所(粤语“差馆”),平实、安静地记录,把话语主体交给火车站的老百姓们,记录下那些有刺痛感的民生百态。

没钱吃饭甚至差点饿死的,无家可归的,小偷小摸的,捡垃圾的,借水泡面的,露宿街头的刑满释放者……没有春节的欢庆,没有回家的幸福,只有令人唏嘘的民生百态。

《差馆》剧照

社会以往被大众忽略的默然一面在派出所浓缩立体起来。感谢有影像,帮助我们一窥那些活在平行世界里的、真实而心酸的众生相。

众生万相,皆无相。

“人是万物的尺度,既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个体似乎永远难以通过表象认识全部的世界。

一个职业、一个行业就像一扇窗,对准普通人平时看不见的世界景观。观众喜欢看其他行业故事的深层次心理,大多因为每个人自身的人生经历都有限,通过一个陌生的行业,可以透过另一扇窗,看到另一个视角。

《差馆》剧照

通过这一点,《差馆》或许与《解放西》类似,被记录下来的个体组成纪实版的《活着》,无论怎样活着,总是有办法活着。

《差馆》是那种全程看得人沉重的纪录片,画面粗粝,不经特效,没有旁白背景音,扑面而来的泥土与沧桑感,但即便放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鲜活生猛。

《差馆》中一老人报案说自己攒的瓶子被偷了

相较之下,《解放西》似乎显得太“不正经”和“嬉皮”了点。

实际上,从第一季开始,一些争议就始终围绕着这档节目:有观众认为,卡通特效、背景音和俏皮字幕,把严肃的警务工作“娱乐化”“综艺化”,是对执法的不尊重。

《守护解放西》中经常会出现综艺花字

但从操作层面看,只要保证节目取材与拍摄未经人为加工,某种程度上,后期吃瓜般的特效处理,反而更能抽丝剥茧地突出了喜剧效果背后的真实悲剧性。

例如文首那位通过骚扰他人幻想“爱情”的36岁女子,被拆穿后似乎并没有“被执法”的恐慌和羞愧,反而被节目画上夸张的卡通动态表情。

对观众而言,除了鄙夷和批评外,亦不难感受到一股滑稽的惨痛,感受到那些受到创伤的、缺乏爱和被爱能力的个体,在言行举止背后深层次的、真实的市民情感。

横向观察近几年大放异彩的行业纪录片,如《人间世》《法医密档》《火线救援》《是这样的!法官》等等,它们都做到了尽可能平视行业、平视观众,让无数悲喜剧在镜头里短暂停留,如水流般又匆匆掠过,把现实还给现实。

近几年受到关注的行业纪录片

“把现实还给现实”的意思是,摒除单向的感动、愤怒或怜悯,承认一种保持距离的、维持冷静与理性质疑的旁观者态度。通过个例,去达到对现实世界更完整、全面的认识。

不论是《差馆》里的火车站派出所,还是解放西里的坡子街派出所,那些来了又离开的形形色色的人,只是构成城市百姓版图里极其微小的一角,观众渴望了解他们,是因为渴望了解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

《守护解放西》

“人类的悲欢不能相通”并不必然是一句充满指摘意味的话,相反,它训诫我们要保持对真实的敬畏,保持对自我的真诚与勇气,不作无畏的自我感动、愤怒,但也始终保持警惕与关怀。

就像《解放西》第一季中,橘子洲头绽开烟花的瞬间,众声欢呼,而人潮汹涌中,有人被送去了医院,有人丢了手机,有孩子走丢了……焦急,痛苦,无心旁顾。

《守护解放西》中的民警在橘子洲头放烟花时为救护车通路

而更多路人始终仰着头,对于脚下的痛与泪,稍作停歇,唏嘘或侧目后,继续仰望烟火。

职业纪实这扇窗口的存在,或许就是让人们时而低头,时而平视,平实、真诚地观察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作者 | 肖瑶

编辑 | 徐观 莫奈

排版 | 菲菲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