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有故事丨世界粮食日 听中国稻花香飘马达加斯加的故事

资讯有故事丨世界粮食日 听中国稻花香飘马达加斯加的故事
2024年10月16日 19:43 国际在线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中国不仅解决了自身14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近年来还帮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

  经过中方专家的不懈努力,马达加斯加已成为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累计种植面积达7.5万公顷,平均产量在每公顷7.5吨左右。当地很多农民采用了中国的水稻种子和农业技术,实现了脱贫致富。

  马达加斯加农民蒂娜:自从我使用了杂交水稻种子和中国技术以来,水稻产量是我之前使用的水稻种子产量的三倍。我收获了很多稻米,可以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建造我的房子、购买设备。中国技术人员带来的技术很容易学习。如果有杂交水稻种子,我们就不会更换其他种子。

  马达加斯加农民奇毕纳:我有幸在马义奇镇种植杂交水稻,获得了很多好处。之前每年我种水稻,每公顷产量是1.5吨,使用杂交水稻种子后每公顷产量达到了5吨。我有很多剩余的稻米可以出售,还能让我的孩子上大学。我的愿望是能够继续种植杂交水稻,如果有很多农民都像我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农业自给自足了。

  2007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启动,一批中国专家来到这里。2019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在马达加斯加首都附近的马义奇镇正式成立,致力于为当地培养更多农业技术人员,并选育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杂交水稻品种。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左)与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执行主任张立军(右)。

  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执行主任张立军:马达加斯加有600多年的水稻栽培基础,当地人也是以大米为主食。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品种筛选、实验示范、人员培训……在几个主产区开展这些工作。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今年66岁,在马达加斯加已经工作17年了。

  胡月舫: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一是实现“禾下乘凉梦”;一是让杂交水稻辐射全球,让世界人民吃饱饭。我们尽力借援外项目这个平台进行跟进。第一大困难就是在这种气候条件之下,如何把杂交水稻推广开,而且获得高产。我们这些专家大部分都在田间地头,深入到马达加斯加全国每一个省、每一个村、每一个农户的家庭,开展高产示范工作。

  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执行主任张立军:杂交水稻虽然先进,但是在新的区域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的消费水平、抗性各方面品质吻合的品种。所以我们带了几十个品种,最终筛选出3个适应马达加斯加广大区域种植的品种。在几个主产区从播种开始教,新品种的学习有一些专门的教程,是用马达加斯加语编制的培训手册。

  阿丽拉拉是马达加斯加农业和畜牧部安博伊德季莫地区的农业技术员。

  阿丽拉拉:“杂交水稻种子的使用”这个项目很好,因为我们获得了关于水稻的新知识,产量比当地水稻提高了两倍以上。对农民的好处是,他们能够使用种子获得良好的产量,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并改善了种植技术。

  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执行主任张立军:当地的官员、有知识的人都很敬佩我们中国农业技术员;老百姓和我们天天打交道,也很尊重我们。中国对非洲几十年的援助很多很多,很多老华侨也以我们这个团队为骄傲。我们让更多的当地老百姓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米质又好,所以当地人的友好都源自内心。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李德生说,中国专家先培训技术人员和那些有种植杂交水稻意愿的农户,手把手地教他们摒弃粗放种植,慢慢接受中国的精耕细作方式;再树立模范种植农户、样板种植稻田,每到收获的时候,邀请四周村民参观学习,从一户带动一村,把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逐渐推广开去。

  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执行主任张立军:种植杂交水稻,产量最少增加一到两倍。种植户整个家庭的生活、读书、全年的口粮、医疗和房屋设施等都有改善,因为收入多了,房屋的面积也增加了,盖新房的人也多了,买农机的人也多了……这都是能够看得见的。只要种了我们水稻的都说好。这个意义非常大。

  马达加斯加农业和畜牧部安博伊德季莫地区的农业技术员阿罗拉莱纳说,农民们可以看到与他们日常种植的水稻相比,产量提高了两到三倍,这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阿罗拉莱纳: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将水稻产量提高两到三倍,肯定会带来国家的变化,这将降低马达加斯加的贫困率,因为大多数贫困人口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