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危害全球产供链不会有赢家

【国际锐评】危害全球产供链不会有赢家
2024年12月11日 21:24 国际在线

  “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既损人也不利己。”“各国应该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视为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好事,而不应该视为风险。” 10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就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作出回应。同时,习主席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一贯原则立场,强调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

  在会见中,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赞赏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锚,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愿同中国密切协作,维护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中方释放出开放合作的明确信号,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宝贵信心。

  作为全球经济的“筋骨血脉”,产供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产供链是大树,那么其中的每个节点都是流通环节,任何“断点”都可能导致大树受伤、枯萎。以芯片为例,据行业专家介绍,制造一颗芯片需要至少7个国家、39家公司的产业协作,大约涉及50多个行业、几千道工序。这种流程一旦被打乱,会导致生产中断、成本上升,甚至技术创新放缓。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垄断地位,打着“去风险”旗号鼓动“脱钩断链”,损害了全球产供链合作,降低了经济效率,阻碍了共同发展,加剧了世界经济碎片化风险。这种做法与全球工商界的愿望背道而驰。意中理事基金会秘书长马可·贝廷称,“我们不需要‘脱钩断链’,应该更好地思考全球化。封闭市场是没有用的,紧密联系才是关键”。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在全球产供链上其实各具优势。比如,美国的科研实力、创新能力以及人才资源等雄厚,而中国是联合国标准下工业门类最全、配套最完整的国家。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共同挑战,中美尤其需要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为维护世界产供链稳定担起大国责任。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境外展商比例再创新高、其中美企数量最多,表明各国尤其是美企渴望与中国加强合作,一起“链”动全球。

  可见,美方一些人需要回归经济常识,切实尊重经济规律,与中方一道为全球产供链“畅通”做加法。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各国产业高度融合,各方都从中受益。这充分说明,分工协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高效循环离不开要素流动畅通。一旦受到人为干扰,世界经济将面临“伤筋动骨”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今年初曾警告,经济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损失7%,相当于法国和德国一年GDP的总和。

  事实上,美国近年来对华商品征收高额关税,造成的一个后果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通过第三方“绕道而行”,推高了全球贸易成本。据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测算,2017—202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份额每下降1%,从越南进口的单位价格上升2.0%、从墨西哥进口的单位价格上升0.6%。另外,美国一些人试图通过芯片等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来阻挠中国发展,结果事与愿违——不仅让美企损失了在中国市场的高额利润,还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科技创新。这些都表明,“脱钩断链”根本行不通,“小院高墙”只会封闭自己。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只有拉紧合作纽带,才能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共同发展。

  比如,美企充分利用中国的产业配套优势、加大在华布局,成为中美合作造福世界的一大亮点。苹果公司200家主要供货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生产;GE医疗在中国发展起多个供应链集群,带动上千家供应商发展;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在加速建设,将面向全球供应……就像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张轶昊所说,只有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共通,才能维护供应链稳定畅通、让供应链真正变成“共赢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中美都抓住机遇在创新方面发力。双方还可以在“新”字上合作,推动全球产供链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合作开发可持续航空燃料产能,到共同探索绿色农业供应链、携手发起相关倡议,双方企业都有着深化合作、破解发展难题的愿望。另外,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也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对话,促进人工智能向善普惠。这些都为中美合作推动全球产供链向“新”而行指引了方向。

  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是正途。再过一个多月,美国将迎来新政府执政。面对诸多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并为维护产供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产供链上的两个关键环节,只有彼此互通,才能造福世界。

  (国际锐评评论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