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1月5日,大型通俗理论节目《文耀中华》播出第七集《天朗气清》,展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空间当中,如何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生态,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互联网逐渐成为老百姓“收音”、“发声”的主渠道,也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进”给我们的整个传播生态带来了诸多的可能。
2021年,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在网上火爆“出圈”,掀起了“边追剧边学党史”的现象级热潮。编剧龙平平讲述了《觉醒年代》的“触网”故事。
龙平平坦言,当初写剧本时,曾认为这样一部思想性比较强的电视剧,在党的高级干部、知识分子,或者对党史比较有兴趣的群体里会有反响。对于年轻人,说实话没有把握。但从热搜上、从网络的反响来说,是出乎意料的。
龙平平说,“安徽合肥有一条路叫延乔路,《觉醒年代》播出以后,每天都有大量的青少年到这条路去献花,去向烈士致敬。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也成了广大青年祭奠革命英雄的这样一个场所。还有网上年轻人留下的语言真的是让我非常感动。比如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续集’,看到这句话时我流泪了。因此我经常说,不能低估当代青年的政治鉴别力、艺术欣赏力。”
包括《觉醒年代》在内,近些年来,中国影视作品界出现了一批精品力作,如《大江大河》《长津湖》等主旋律影视作品都深受网友喜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认为,这说明在今天,理直气壮唱响网上主旋律,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是掌握互联网战场主动权的重中之重。要掌握主动权,就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拿出过硬的内容和产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把握互联网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是媒体人必须写好的“大文章”。虚拟现场探访环节,外景主持人展示了一系列主流媒体推出的“刷屏”爆款融媒作品。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人民日报推出了融媒体作品《新千里江山图》,将新时代10年的发展成就和奋斗故事都融入到了名画当中,让《千里江山图》“活”了起来。
2021年新华社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的融媒体作品《2021,送你一张船票》,以1921年中共一大闭幕所在的嘉兴南湖红船为线索,串联起了建党100年间的大事。
央视网通过一支完成度超高的全流程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的视频《AI我中华》,展现从古老皇城到赛博都市的变迁,将对祖国的热爱通过AI(人工智能)说出来。
主流媒体在积极探索全媒体时代的这种“破圈”密码。乘着媒体融合发展的东风,主流媒体将会拥有一个更具想象力和更具创造力的未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认为,借力AI、5G等新技术,主流价值传播力的版图在不断扩大。很多的主流媒体已经实现了多个信息端口的融合,推出了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态的融媒体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的青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强调了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主流媒体手里握的是“金话筒”,要挺进互联网这样的“主战场”,就要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凝聚共识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董振华看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的课题。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推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就是新时代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的创新举措。
近年来,县级融媒体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县域受众高度认同的“身边的媒体”。江阴市融媒体中心用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出“直击一线”栏目收到群众爆料后直奔现场,探寻解决方式的新闻幕后故事;浏阳市融媒体中心则在水果基地展现了助力大围山地区农特产品直播促销的过程。
县级融媒体中心闯出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新路。目前,全国两千多家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新闻舆论、社会治理和文明实践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基座”、“托底”的角色。不仅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些年来,各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也在提速,融合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可以说是融合发展的局面大开,舆论生态气象一新。
建设网络良好生态
一根细细的网线,连接来自大山的孩子们的梦想。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海嘎小学,一群少年组成摇滚乐队,通过互联网勇敢追梦。
海嘎孩子们在央视网络春晚上演唱五月天的《倔强》,走红网络。“当时选《倔强》这首歌,是孩子们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劲。虽然他们身在大山,但我希望他们像鹰一样自由,能够飞出大山。”贵州省六盘水市海嘎小学教师顾亚表示,一开始也没有想到会引起关注,很多网友都特别喜欢这群孩子。
乐队成立之后,顾亚也通过视频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带他们看视频下的评论,与网友互动。通过网络,孩子们与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有人说小胖子现在已经很厉害了。谢谢鼓励,还需努力。”
“音乐给我带来了快乐。”海嘎少年乐队成员杨成梅高兴地表示。
“基于这些机会,带孩子们走出了大山参加表演、演出。比如音乐节、咱们贵州的‘村BA’(篮球联赛)、电视节目等。孩子们渐渐地学会表达,变得自信。”顾亚感慨。
“网络把海嘎孩子们的故事带给更多的人,让我们能够跨越空间的距离,感受这来自大山深处梦想的力量。”来自法国的网络达人爱黎表示。
在杨乘虎看来,网民通过屏幕感受这群来自大山的孩子们真挚的声音里面所传递出来的自立自强、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正是海嘎少年在网上走红的一个原因。现在有很多像顾亚老师这样的自媒体账号自觉地进行正能量的创作,一系列有内容、有温度、有力量、有筋骨、有道德的优秀作品,在互联网中间激发网友的情感共鸣,实现了正能量和大流量的同频共振。
一根根细细的网线,也牵连汇聚着亿万网民的真切心声。互联网是怎么样让来自小村庄的声音“走进”中南海的?
在库布齐沙漠和黄河“几字湾”交汇处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蒲圪卜村,社会热议的“互助性养老”话题,就与当地的一位村干部李电波在互联网上的一条留言有关。
“我2009年来这儿的,平时琢磨最多的还是村里边这些老人咋地养老。通过老人之间这种感情的纽带,实行互助养老比较现实、可行,也符合老人的需求。”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蒲圪卜村村委会主任李电波说。
2020年8月份正好是国家起草“十四五”规划,征求网民意见。李电波抱着试试的心态,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直到2020年10月份,人民网打电话过来核实,问我网名是不是叫‘云帆’,是不是在人民网留言了。随后新华社联系来实地采访,说我的留言从几百万条建议中筛选出来被采纳。”
李电波表示,后来听说当时“十四五”征求意见的时候有一百多万条建议,有很多养老的建议。起草组就单独把养老从卫生健康领域单列出来,第四十五章其中有一句就叫“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互助性养老”。2021年,当地政府投入四十多万,帮村里建了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和餐厅,随后又陆续改造老人集中居住的地方,目前,我们村能够满足全村的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我留意过后续相关报道,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中央专门就相关的工作在网络征求意见,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其中有一条就是来自李电波,他以‘云帆’为名,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古树木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听取民意、汇民智、聚民力的重要载体。”张涛甫表示。
董振华认为,面向未来,我们只有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写好用网治网大文章,才能更好地掌握住舆论主导权,把握时代主动权。要继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运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实现媒体融合发展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使好的舆论真正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