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俭戒奢,佛教一直在践行

崇俭戒奢,佛教一直在践行
2022年07月12日 07:42 超奇葩惊奇秀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各宗教共同提倡和尊奉的道德准则。各宗教的教理教义均倡导崇俭戒奢,佛经说,“节俭用财物,彼得出欲慧。”

2022年6月8日,在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十九次会议上,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倡导传统美德,反对不良风气;倡导环保实用,反对贪大求奢;倡导修身养德,反对奢靡之风;倡导简约适度,反对铺张浪费。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

悟公上人墨宝

佛教里,“崇俭戒奢”作为一种优良传统,始终被重视和传承。千百年来,一代代佛弟子践行着崇俭戒奢的理念,将它融入到弘法利生及日常生活修行当中。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崇俭戒奢的典范。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衣、食、住、行都极其简单,看到别人浪费,就会呵斥他不懂珍惜。弘一法师在《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里有这样一段记述:

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

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

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饮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虚云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直到一百多岁,都保持着最简朴的生活。绍云老和尚在回忆虚老时曾说: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

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事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

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塌呀。”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我们都不敢作声了。

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是佛教界律宗的一代宗师,他一辈子不蓄常物,一个藤条箱拎了几十年,一件衣服穿了又补,补了又穿。除了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东西,须五六年一换之外,他的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常有人给弘一大师送好的衣服或珍贵物品,他大半都转送别人。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他说,“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

悟公上人

悟公上人以前是不住带卫生间的房间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舍不得用水。一张餐巾纸,上人从不用一次就丢掉,用了,折一面,放进口袋,下次接着用。一张纸巾就折来折去,反复使用。

视频:悟公上人百年诞辰纪念特辑 | 惜福

别人用过的一次性杯子,上人舍不得扔,几个叠在一起,以作他用;废弃的矿泉水瓶,用剪刀剪一剪,变成器皿,又接着使用。在上人眼里,所谓“一次性”,只是人的观念而已,也可以用两次、三次。

上人曾题过四个字,叫“崇简习勤”。就是说,要崇尚简朴的生活,多做正确的事。

一位大善知识对身边的弟子说,成佛是需要很多福报的,我多节约一些福报,就可以早一点成佛。反过来说,不惜福就是在浪费成佛的机会。实际上,成佛道,做菩萨,甚至获得世间的财富、人缘、事业等等,都需要惜福。

《禅林宝训》中说,“节俭放下,乃修身之基,入道之要。”把物质的累赘去掉,才能给精神世界腾出空间。

在我们的生命里,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但我们的贪心总是想得到更多。《佛说八大人觉经》里,第二觉知就是: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远离虚饰,生命的质感就会提高。作为一个修行者,如果在这个世间占用太多,最后这太多的东西又会变成求生净土的障碍。所以佛弟子修行,怎么在物质层面做到节制,让精神层面得以开发,不断壮大,最后超越生老病死,这是我们要去好好消化的。

只有突破了外在物质的关系,才能直视生命的主题,去寻找自己的佛性。所以要给生活做减法,克制贪欲,珍惜当下,然后慢慢地,超越物质的束缚,坚定自己的精神追求,最终“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