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别人家的公司”?

如何成为“别人家的公司”?
2024年08月05日 17:28 王长胜

撰文 |王长胜

7 月 26 日,京东总部1号园区 DEF 座正式启用,与京东2015年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的1号楼ABC座连成了一座一体化的园区。站在亦庄经海路地铁站的路口,右手边的京东青年城一期项目已经封顶,1号园区与2号园区、4号楼共同构建起集办公、居住、休闲、商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办公园区。

笔者在DEF座转了一圈,楼宇之间的连廊超级宽敞,布置了休闲和会客的桌椅沙发,摆放了绿植,餐厅、健身房、托幼中心,也是应有尽有。位于F座一层的托幼中心,类似于幼儿园的布置,这是我在各大厂办公楼里第一次见到。据幼托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接收京东员工的1岁半到3岁的子女,也就是没有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京东员工可以上班时带来,下班时带回家。一共三个班,预计每班20人,看护人员4人,第四季度开放。不得不说,这个举措真的很贴心。

与高大、宽敞、设施先进相比,我觉得人性化更重要,这里最能够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怀。都说,员工要以公司为家,那么,怎么才能让员工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在各家大厂中,京东在这方面做得算是出类拔萃了。毕竟,京东的业态很多,除了北京总部的4万左右办公人员,在宿迁还有1万多的客服人员,以及遍布全国各个区域的仓储、配送小哥,只有让这个庞大的群体认可自己的工作是有尊严的、有成就的,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客户。

要知道,京东,拥有60多万名员工,以它的市值和体量来说,在中国科技企业界绝对是一个异类。单就这一点,京东就有资格称得上是“别人家的公司”。为什么京东可以像一个人才吸铁石一样?因为,京东对员工好,而且是可以为员工想得很多的好。这是创始人性格决定的,也是一家公司的基因。

“别人家的公司”

回顾京东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创业史。

1998年,刘强东用仅剩的2万元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下三尺柜台,以此为起点,从北大资源西楼到苏州街,再搬到北辰世纪中心,业务的快速增长让京东一方面不断更换更大的仓库,也在不断换更大的办公楼。到 2015 年,京东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的第一座属于自己的办公楼,再到如今宿迁、上海、成都等地数百万平米的自建职场,一路走来,京东职场的变化,映射着京东的成长。

位于北京海淀苏州街20号院的银丰大厦,如今在一片高楼之间并不起眼,大楼的一层如今还是京东的服务中心。2002 年,京东在银丰大厦12楼买下一间188平米的办公室,由于空间有限,当时的销售和客服人员都拥挤在一个大房间里办公,甚至还要腾出地方来做库房,前排客服常因后排销售人员的声音过大而烦恼。然而就是在这间办公室,京东完成了从线下门店到电商的转型。

2007年,自建物流之初,京东还主要靠租用仓库,员工午餐甚至只能趴在纸箱子上吃。但各个仓库负责人积极改善环境,增添设施。《创京东》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年,京东租下的仓库也慢慢在改善,增加了员工餐厅,安装了空调、椅子,不像以前乱糟糟的、随便找块地方吃饭。还增加了篮球场、健身房等设施。还努力跟政府沟通,因为仓库禁止明火,希望能够引进一些特色小吃店,给员工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大一些。”

书中还写道:“上海仓储还想在培训室多功能厅做电影院,用投影仪放,还规划做广播站,表扬标兵,或者通告员工家里喜事,或者祝福生日。可能有人觉得是做秀,但是基层员工的心态完全不一样,过生日的时候记得他,点一首歌,胜过奖励他一千元钱。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给员工多一些人文关怀,让背井离乡孤单打拼的他们,多一点家的温暖。”

如今,京东遍布全国的物流园区,为员工提供了15000 多套免费宿舍,配备丰富的生活商业设施,甚至引入了麦当劳等快餐品牌。

办公居住条件改善最明显的,还有京东在宿迁的客服人员。2009年,京东开始在宿迁筹备客户呼叫中心,刚开始只能借用开发区管委会办公楼,不通车,没有暖气,周边连个吃饭的地方也没有。三年后,京东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办公楼,等到二期工程的时候,19层楼中,4层用于办公,剩下15层用于员工住宿,所有房型都配有阳台和落地窗,有独立卫生间,还能提供热水。去年建成的“京东智慧城”三期,不仅建成了一座158米的宿迁第一高楼,还建设了5栋员工公寓,包含了2929间精装公寓以及体育场馆和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

2023年,京东投资60亿元在总部园区建设了“京东青年城”,建成后将提供4000套家电、家具齐全、可拎包入住的员工公寓,此外,还有幼儿园、电影院、篮球馆、游泳馆、商业街等休闲、娱乐、健身配套场所,共同构成了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米的建筑群,这也是近年来行业最大的员工福利投入。

据统计,创业20多年来,京东除员工薪酬之外的各项福利投入已近500亿元,仅在改善员工居住条件上就投入了220亿元。在提高员工福利水平上,京东不仅保持着高于行业水平的力度,还有让员工时刻感受暖意的温度。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代表哈耶克认为,一个良好的雇主品牌应该尊重员工的个人权利和自由,给予员工足够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雇主品牌概念的创建者赛蒙·巴洛(Simon Barrow)也表示:“雇主品牌,来源于由雇主提供的、涉及到功能性的、经济性的和心理层面的实际员工体验。雇主品牌管理的作用是提供一个保持连贯性的框架,以简化和聚焦优先事项,提高生产力,提高招聘、保留和参与度。此外,还应确保(对雇主品牌)进行定期衡量,确保外部和内部沟通,在现有员工看来,是具有说服力、独特性和真实性的。”

逆势招聘

与京东新办公大楼投入使用交相辉映的是京东校招的全面启动。

京东2025年校招于8月1日全面启动,将面向在校大学生提供10000多个毕业生就业岗位和6000多个实习岗位,并为这些毕业生、实习生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和成长空间。

一直以来,随着京东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京东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力度每年都在持续加大。尤其,在今天这个特殊的经济周期,裁员好像才是主旋律,京东能逆势而为,绝对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

过去三年,京东已累计向在校生提供了50000多个就业岗位,遍布零售、科技、物流、健康、产发、工业、自有品牌、保险和国际等多个业务板块的300多种岗位类型选择,不但拓宽了人才发展广度,还推动了高质量就业。

自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后,京东即启动“博士管理培训生”人才项目,甄选国内外顶尖院校优秀博士生,大量中科院、清北、常青藤等,在各个技术领域拥有不凡见解或建树的高端人才加入京东。

在京东今年的校招岗位中,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开发工程师、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占比超过半数,这其中,多模态识别、分布式计算、量子计算等尖端技术岗位首次向应届生开放,为年轻技术人才提供更多元的职业选择。

在人才培养方面,京东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精细化设计招聘项目,如针对专业性人才的JDS新星计划、培养领导力的TET管培生项目、针对博士科学家的 DMT 项目以及针对在校生的实习项目JD YOUNG。每一个人才招聘项目,都匹配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方案,助力校园人才快速成长成才。京东的“BigBoss”机制也授权更多一线业务单元自主决策,鼓励年轻人独立操盘项目和生意。

2021年京东年中晋升数据显示,超过40%应届生获得晋升,其中近半数人才年内连续两次晋升;近八成90后技术应届生快速成长为高级人才,越来越多90后、95后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比同龄人更快进入职业发展高速期。

今年初,京东宣布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京东零售全员将平均加薪不低于20%。年中,京东再次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创业20多年来,京东除员工薪酬之外的各项福利投入已近500亿元,仅在改善员工居住条件上就投入了220亿元。

创始人的“执念”

作为行业公认的“别人家的公司”,京东近年来在雇主品牌领域也斩获诸多殊荣,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认可。

京东四次上榜“福布斯最佳雇主”,位列中国企业前三;在“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榜单排名,从第十名跃居第四名,还获得了“2021中国最具吸引力雇主”、智联“大学生最喜欢雇主”、脉脉“最职得去的公司”等多项大奖。

京东的雇主品牌建设成果,源于其创始人刘强东的创业初心以及公司“一切成功源于团队”的商业信仰。

刘强东不止一次说过,他当年创业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要让那些做最苦最累的基层员工,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客户和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收获有尊严感、幸福感和成就感的工作生活。

因此,京东始终秉持“员工发展先于商业成功”的理念,要不计成本,不期回报,给予力所能及、没有上限的员工关怀。

真心对员工好,就是要让人资、行政部门时刻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刚毕业好不好租房子?结婚买房首付够不够?过年回不了家要不要把家人接过来?甚至是餐厅的饭菜符不符合口味?工服在天热时是否吸汗、天冷时能否保暖?即便是园区里引入什么样的商业店铺,也不是行政部门一拍定板,而是要让所有员工投票选出;餐厅、卫生间、健身房……几乎每一处员工服务场所都贴有二维码,员工有改进建议,用手机扫一扫随时随地反馈。

这些点滴细节,看上去似乎不太符合一家追求效率的企业的经营之道,但是,刘强东就是这么做了,也许这就是一个创始人的“执念”吧,但愿拥有这种“执念”的创始人越来越多。

杰克·韦尔奇在畅销书《商业的本质》一书中提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雇主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那些能够关注员工需求,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和福利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雇主品牌方面的出色表现,让京东成了众多人才向往的“别人家的公司”,也为行业树立了榜样。

创业20多年来,京东所取得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商业上的成功,更是打造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正所谓“员工发展先于商业成功”。

这是一个最朴素不过的道理: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财务业绩的增长,更在于其对员工的关怀和培养。良好的雇主品牌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