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的肠癌由息肉恶变而来,留意2个排便症状,或能提前发现

超80%的肠癌由息肉恶变而来,留意2个排便症状,或能提前发现
2023年06月26日 18:35 39健康网

“上厕所便血不是痔疮吗?怎么会是直肠癌啊。”62岁的吴先生难以置信。

吴先生近几个月来经常出现排便次数增加、便血的症状,原先他以为是痔疮发作了引起的,就吃些药,但吃了药还是没能缓解。并且症状还越来越严重了,除了不停跑厕所,腹部还会剧痛,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不得不去医院做检查。

经检查发现吴先生肠道内存在一个直径5cm的肿块,考虑是直肠癌,且病程已经不是早期状态。

在询问过往史时,医生得知他在15年前的体检中发现肠道内有5mm的腺瘤样息肉,但当时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以他没有当回事,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复查过。就这样放任不管十多年,5mm的息肉整整长大了10倍,成为50毫米的病变。

对此医生觉得十分惋惜,如果在发现息肉后吴先生可以定期复查,也许就不会发展成癌症,但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一、肠息肉100%会变成肠癌吗?

肠息肉指肠粘膜受到刺激后出现的异常增生,是肠道内的异常赘生物。临床上将息肉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三种。那是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肠癌呢?

重庆圣佑肛肠医院胃肠科主任医师黄显凯医生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演变成癌。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般为良性,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极低。而腺瘤性息肉发生恶变的风险相对较高,包括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等,其中绒毛性腺瘤息肉的恶变风险最高,10年内的恶变风险可达到40%。

二、4种异常,或是肠息肉来临信号

早期息肉还很小的时候一般是没什么症状的,当息肉持续长大或者已经开始恶变的时候会出现以下4种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病变可能。

1、便血

肠道内出现异常病灶后很容易引起便血症状出现,一般为间断性的少量出血,血液会附着在粪便上。发展到后期时,可能会有大出血的症状表现。

2、大便习惯改变

肠息肉存在于结肠远端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会诱发便秘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会有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症状。

3、腹痛

部分患者会有弥漫性腹痛症状出现,在排便时、便后症状会加重。

4、带蒂息肉脱出肛门

一些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较低,日常在排便时会有病灶脱出肛门外的症状,但该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

二、不同部位的息肉该如何应对?

其实不仅仅只有肠道会长息肉,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胃,胆囊,子宫,声带等等都会长息肉,那这些部位长了息肉会癌变吗?要不要切除?

  • 肠息肉

当发现肠道内存在息肉时,一般是建议在结肠镜下直接切除。尤其是一些直径>2cm、贴着肠病生长、多发的息肉,恶变风险较大,更需要尽早进行切除。

  • 胃息肉

发现胃息肉后,是否进行切除需要根据息肉大小、性质以及数量等决定。一些单发性的小息肉,通常是建议在胃镜下直接切除进行活检。而对于一些多发性息肉,则建议切除最大的息肉,并对其他小息肉取组织活检。如若活检结果为腺瘤性息肉的话,则建议完全切除,其他良性息肉,则可以定期随访。

  •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如果直径如果单个息肉>1cm、短期内快速发展、合并慢性胆囊炎,符合其中任意一条都需要尽早对息肉进行切除。

  • 子宫息肉

罹患慢性宫颈炎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宫颈息肉,如果息肉体积较小的话,一般是建议定期随访。但对于直径>1cm,或短期内快速发展的息肉,则要及时进行手术。

四、4招降低肠息肉癌变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1/3以上的癌症可预防,肠癌就是其中之一。在预防肠癌上,除了遗传因素无法改变外,在生活方式上是完全可以做到改变的。日常生活注意这4点,可以大大降低息肉癌变风险

1、45岁后建议做一次肠镜

大量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如果能在早期及时发现息肉并及时切除,就能有效阻断其演变成肠癌。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辉教授表示,发现结肠息肉和结肠癌最有效的一个检查就是做结肠镜检查。建议45岁的人,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而如果是高危人群则应该40岁后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为肠癌高危人群:

  • 大便潜血阳性

  •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 有肠道息肉史

  • 本人有癌症史

  • 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等。

2、规律排便

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对于肠道健康很有好处,建议早晨起或早餐后去厕所排便,上厕所时不要带手机,每次排便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3、适当运动

运动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还可以预防便秘。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调整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等,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当发现体内存在息肉后也不用过分担心,遵医嘱进行进一步处理就行,切不可认为身体没有不适症状就无需随访检查或是进行切除,否则很可能会将小病拖成大病。

参考资料:

[1]《忽视一个细节,切了「息肉」也可能患癌……》.生命时报.2022-11-25

[2]《结肠息肉不容忽视!小小一个癌变率高》.羊城晚报.2020-09-02

[3]《身体这6大地方发现的息肉,一定要小心!》.科普中国.2021-12-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