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地上的医院”到武汉压舱石,雷神山战疫50天

从“工地上的医院”到武汉压舱石,雷神山战疫50天
2020年03月28日 21:41 每日经济新闻

“你来过雷神山吗?来过还行,那你能找到我。”大连援鄂医疗队的刘志宇放下电话,他担心,他马上要接待的人会在雷神山医院迷路。

“雷神山医院就像一座迷宫”——这是多数医务人员在刚刚到达时的感慨。不过,他们中大多数每天的活动范围都是“酒店-病区”两点一线的。活动板房内统一色温的灯光和空气消毒机发出的“嗡嗡”声,让雷神山医院的每个病区都显得一模一样。

张珍珍是最早一批进“神山”的人,她见过接收第一批病人时的慌忙场景,也感受过送别治愈者时的欢欣。50天过去,来来往往,她记不全他们的名字,也可能不会再有重逢,但雷神山医院这段特殊的记忆,如同它的使命一般,深深烙印在张珍珍的心里。

“一定是托底的。”这是雷神山医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袁玉峰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金银潭医院的定义。1月下旬是武汉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期,雷神山医院一刻也不愿等,边建设边收治,持续了近十天。2月8日晚,当雷神山医院正式交付时,虽然只有1个病区,但这个消息让很多人心里有了底,雷神山医院从工地上的医院逐步成为武汉战“疫”里重要的压舱石之一。

3月19日,一名医护人员从雷神山医院内标牌下走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堰塞湖”下的兜底式出场

检测跟不上感染,床位跟不上确诊,武汉早期的疫情形势一度让医疗系统陷入混乱。1月29日,“肺炎患者求助”的微博超话创建,里面几乎都是武汉疑似病人求确诊、求床位的信息。

中南医院从1月初就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并在1月22日托管了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身为副院长的袁玉峰深知疫情的严峻形势。而在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所在的科室,紧急隔离出的16张符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ICU床位早在1月10日就已经收满。

其他医院的床位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已经加到五病区、六病区,但还是无法满足需求。武汉市卫健委2月1日披露的数据显示,到1月31日23点,武汉全市23家定点医院共开放床位7259张,已用床位7332张。

常规医院再也没办法多匀出床位,数以万计的疑似病例早已形成堰塞湖,全国人民都迫切希望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可以尽快投入使用。

建设中的雷神山医院,大量大型机械正在作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滑昂 摄

35岁的张珍珍曾是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从小学到大学都从没离开过武汉。“工作了将近十年,我想未来能够做一些什么不一样的事情。”但她没想到,自己年前刚辞了职,武汉就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

2月1日,武汉市当天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94例,已经在家自行隔离十天的张珍珍在小区业主群中看到,雷神山医院在招聘清洁工。“我家先生提了三次反对意见,但我第二天还是开车去了。”

1月26日,地处江夏区黄家湖片区的雷神山医院开工。尽管自己也曾在网上当过“云监工”,但张珍珍还是在见到雷神山的第一眼时被吓到了。医院才刚刚形成雏形,极少做家务的她在雷神山第一天的工作是冒雨“开荒保洁”,晚上睡觉的折叠床是自己搬到了项目指挥部四楼,“一个房间20多人,没有独立卫生间,你可以想想条件多么艰苦。”

在张珍珍到达雷神山医院工地的2月2日,项目建设方中建三局统计,工程总体完工度75%,其中隔离病房完成70%,二期ICU病房钢构吊装完成仅为40%。而按照最早的规划,医院将在2月6日收治首批病人,这样的工程进度不免让外界揪心。

张珍珍事前不清楚哪家医院会最终接管雷神山,但她和工友稍早些接到的任务是,务必在2月8日晚间前,将感染一科15(A15)和16(A16)病区的建筑垃圾全部清出并完成保洁。首批由武汉市其他定点医院转入雷神山的新冠肺炎病人,将被送到这两个病区。

张珍珍在雷神山医院ICU病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这天晚上,18公里外的中南医院灯火通明,一批搭载着医疗人员和医用物资的车辆向雷神山医院缓缓开去,中南医院正式接管了这家尚在建设中的“战时医院”。另一边,35名重症患者也进入雷神山医院接收治疗。

“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包括金银潭医院,一定是(在疫情中)托底的。第一是治疗作用,第二也鼓舞士气。”袁玉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

边建设边收治的一场“险胜”

武汉市卫健委从2月1日开始更新23家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有热心网友把这个信息分享到微博的肺炎求助超话里。但在2月8日以前,很多医院的空床位都是零。当时,很多医院每天的空床位不到5张,雷神山就是希望。

“一共是1402张床。”袁玉峰亲自去数了每一张床位。他还能准确报出雷神山医院员工构成——9个省市,16支医疗队,286家医院,3202名医务人员,660名后勤支持人员,总计3862人。在那些天,他们有着同一个目的地——雷神山医院。

雷神山医院副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袁玉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但这1402张床位,由于工程进度原因并不能统一开放。在中南医院接管雷神山医院的当天,辽宁省大连市大集结的500人医疗队飞抵武汉。刘志宇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副院长。他带领的大连医疗队二队接上级任务,将接管雷神山医院普通病区中的A2、A6、A10和B3病区,共180张床位。

这样的普通病区,在雷神山医院共有30个,另外还有2个ICU病区。“落成一个病区,验收一个病区;验收一个病区,准备一个病区;准备一个病区,然后逐一开放病区。”刘志宇团队接管的四个病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开放接诊的。

“我第一眼看见雷神山医院想的就是,边施工边收治病人太有挑战了”,袁玉峰回忆道,“担心工地的安全,患者的安全,还有所有医务人员的安全。”但在当时,中南医院共466名医务人员开始全面进驻雷神山医院,大家接到的都是“死命令”。

雷神山医院的医学影像中心由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全面负责。2月9日,团队才第一次进场考察。“现场就像一片没有完工的工地”,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胡金香回忆当时的场面时说道:“我们每天早上来,干到晚上十点离开,从清扫环境、添置物品,到标识制作及张贴,所有事情亲力亲为。第四天,我们开始接收病人做影像检查。”

但更大的困难还是来自病区建设。新冠肺炎是传染病,建筑工人不能够与患者有任何接触。此外,已投入使用的病房必须保证绝对的负压。每当新的病区建成后,工人会在建成区和建设区中间放置挡板,重新设置洁净区路线。“是一个滚动型的施工。”袁玉峰介绍道。

过度强调施工进度,也不免带来一些麻烦。在A10病区,大连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在每个门把手上面都贴了“上”和“下”的纸条。据病区护士介绍,“有的给装反了”。

另一名在A病区通道内路过的医生则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漏雨,好在患者那时候没住进来。后来领导来开现场会,给加了防雨层,开始没有的。”而像空调漏水、水龙头漏水、地漏堵塞,甚至负压病房密封不稳定的问题,都随着雷神山医院新病区交付,不断整改维修。

“赶完进度以后,(有一天)半夜病人就来了,病人就在外面等,救护车也着急,(我们)验收完立马就收病人。”刘志宇回忆团队一次突击接收病人的经历。

从2月8日开诊,至2月20日开放全部床位,雷神山医院就像在进行一场战争。据中南医院宣传部介绍,截至3月27日,雷神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2005人,中间累计出院1628人,目前仍有约400名患者还在住院治疗。

从“兜底”到“守门员”

从初期的“兜底式”出场,雷神山医院就如同它的使命一般,进入战时状态。

“(这个病人)下医嘱和写会诊申请,是下ICU一科对吧?”A10病区内,一位在普通病房中治疗了10天的患者病区恶化,将被转移至重症监护室。而雷神山医院运行的50天,极少有过病床空闲的,只有ICU病区。

雷神山医院ICU北区,这里的“顶梁柱”是早已声名在外的彭志勇。3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雷神山医院见到彭志勇时,他正在查看手机上的英文邮件。一周前的3月13日,彭志勇与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一道,为美国医疗界的一百多名专家介绍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

“这边建好我就过来了。”彭志勇谈到,他的团队也是用了三天时间,让ICU病区具备开诊条件。

在建设火神山、方舱及雷神山医院后,武汉的集中收治容量大幅提升,强调多天的“应收应治”原则正式落地。2月9日,雷神山医院就已经收治了近100位从其他医院转过来的重症病人。

主任“眼睛总是肿肿的”——张珍珍对彭志勇印象深刻。而彭志勇自1月初在中南医院ICU参与抗击疫情工作后,一直没有休息。他现在需要在中南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两家医院穿梭,不是在病区,就是在参加国内外的新冠肺炎研讨会。

“这个病是肺损害,针对这个我们没办法。但怎么样才能过病毒这一关,防止病人呼吸困难缺氧死亡,我们有很多模式,这个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彭志勇介绍自己在此前与国际同行对话中分享过的一个观点。

彭志勇在雷神山医院ICU病区监控室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彭志勇此前曾估算,在中南医院ICU,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约在20%,低于平均水平。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有创呼吸机)的使用上要精细化管理,“其实每一种通气模式对肺都是有损害的,要尽量用保护性的通气方法。”

“我们(中南医院)早期第一批病人,治得还比较顺利。后期的病人转了好多医院,再送到我们这里效果就不好了。病人下机(呼吸机)率越到后面越低,时间长了就不好治了。”面对此次疫情彭志勇承认,如今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较自己科室疫情前收治的常规重症患者要更加难治。“(治疗患者)不能犹豫不决,每一步都不能拖。第一步不行换第二步,再不行换第三步。”

“但我们是守门员,球到这了你不能让它进这个门啊!我们挡住它,不能让患者死亡。”彭志勇比喻道。

张珍珍是主动申请由普通病区调到ICU病区工作的。“ICU里面都是重症患者,他们的情况不乐观,我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我不敢跟他们说太多的话,怕自己说错了话,或者是让他们费了太大的力气。”

据彭志勇介绍,2月底时,随着疫情拐点来临,自己团队负责的ICU病区负荷终于开始走低。张珍珍也第一次见证了两名患者从ICU病区转出,“他们两个就像凯旋的将军,或是胜利者坐在轮椅上。”

“他俩相互说着鼓励的话,也对剩下的病友说鼓励的话。我也向他们挥手,他们回应了我,那个时候我特别激动。”张珍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

注定要坚持到最后的人

对于自己在雷神山医院的工作,袁玉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夯实基础搭建营房,第二阶段是将无序变为有序,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我们对患者、环境全都熟悉了,是一个正常的工作阶段。”

将来自9个省区市,16支医疗队,286家医院的力量整合到一起,难度只有经历过的人最清楚。“辽宁医疗队是我2月8号晚上从天河机场接回来的,(9号)凌晨三点。那时候疫情最紧张,有援军来了很激动。”袁玉峰将2月初时自己的工作概括为“白天收病人,晚上协调物资、接医疗队”。

随着武汉市内的医院陆续恢复正常接诊,包括中南医院在内的本地医疗人员,正在有序撤出雷神山医院。而袁玉峰和亲自一趟趟接来的外省市援鄂医疗队,则可能需要在雷神山医院坚持到最后。

3月10日,武汉市在“应收尽收”任务中发挥关键力量的14家方舱医院在运行35天后,全部休舱。雷神山医院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以怎样的方式完成历史使命?

“(能)关门确实是大吉,我希望它开的时间越短越好。”袁玉峰说道。但他透露,按照上级安排,雷神山医院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会坚持到抗疫最后阶段。

大连医疗队作好了坚守到底的准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90后护士刘玉是雷神山医院的“新晋网红”,她在A2病区墙壁上最先画出的“热干面与海蛎子面的故事”漫画,原本是想为冷冰冰的病区增加活力,舒缓压力。不曾想到,这股“作画风”会席卷雷神山医院。各家医疗队将本地历史典故、特产、所在医院文化建设等纷纷使用漫画的形式表现,获得媒体的广泛关注。

最先在病区内创作漫画的大连医疗队护士刘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谈及自己在雷神山医院一个多月的工作,刘玉说道:“我们医院来了174个人,感觉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内心也没有那么多恐惧。可能刚开始比较辛苦压力很大,现在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

几日前,另一队支援方舱医院的大连医疗队完成任务,先期撤回大连。医疗队的大部分队员都看到了家乡人民高规格欢迎医护人员的视频。刘志宇坦言:“我们队员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方面是感动,另一方面不可能不想家。我们队伍中最小的是95年、96年的,有的队员初为人父人母。”

“后来我给大家泼了冷水,这个节骨眼上,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这个时段,我们必须不能松懈。”刘志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

张珍珍也打算坚持到最后一刻。刚到雷神山医院时,她喜欢在夜晚悄悄溜到指挥部边上的操场,“站在一个高一点的地方看,吊车把板房从这边吊到那边,我觉得特别特别自豪和有成就感。”

“离开雷神山之后,我们会回归到普通生活,成为之前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但是我知道,在我心里,我的人生当中有这么一段特殊经历,我曾经为这段困难的时期做过些什么。”

3月25日,雷神山医院运行第46天,感染一科A5病区实现患者“清零”,成为了这篇曾经的“大工地”中首个“清零”的病区。

3月27日下午,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柳东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武汉主战场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武汉市整体由高风险区降为低风险区。”

夜色中的雷神山医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应采访者要求,张珍珍为化名)

记者|滑昂 金喆

编辑|梁枭 何小桃 肖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