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归来后,未来身位战在哪打响?

“宁王”归来后,未来身位战在哪打响?
2024年03月27日 12:05 科记汇

3 月 15 日,宁德时代发布 2023 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 4000 亿元大关,达 4009 亿元,同比增长 22.01%;归母净利润为 441 亿元,同比增长 43.58%。

其中,宁德时代 2023 年第四季度营收为 1062.4 亿元,净利为 129.76 亿,扣非后净利为 131.1 亿元。

这一成绩单背后,展示了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的强劲竞争力。数据显示,去年宁德时代实现了电池销量 390GWh,同比增长 35%。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达到 321GWh,储能电池系统销量达到 69GWh。

根据 SNE 机构统计,2023 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使用量市占率达 36.8%,连续七年稳居全球榜首;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市占率达 40%,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

海外杀疯了,股东眼红了

财报显示,宁德时代的增长势头正在回升,尤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十分突出。宁德时代去年海外收入达到 1309.92 亿元,同比增长 70.29%,占整体营收比例已经达到 32.67%,而这一比例在 2022 年仅为 23.41%。

根据财报显示,动力电池海外市场方面,宁德时代获得BMW、Daimler、Stellantis、VW、Hyundai、Honda等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与Stellantis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在欧洲市场向其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助力欧洲电动化转型;与Daimler、Volvo等头部重卡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得益于前期海外客户定点陆续交付,公司海外出货量持续提升。根据 SNE Research 统计,2023年公司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27.5%,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宁德时代海外布局之初,市场充斥着质疑的声音,认为海外建厂周期是国内的两倍,需要3-4年才能落地,产能还不保证满产,对于习惯“中国速度”的中国企业而言,这不仅是时间的变化,企业经营策略更要随之变化。

虽然困难重重,但如今海外厂商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电池企业,尤其是技术实力较强的宁德时代。相比其他竞争企业,中国电池企业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及其技术,比日韩竞争企业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安全,正在获得欧美车企的青睐。

得益于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宁德时代大手笔分红也有了底气。

宁德时代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50.28元(含税)。其中,20.11元为“年度现金分红”,30.17元为“特别现金分红”。2023年度拟以年度现金分红和年度特别分红合计派发现金220.6亿元。

本次,宁德时代延续了占合并归母净利润20%的分红比例,而在2022年前,现金分红比例通常为合并归母净利润的10%。截至2023年末,宁德时代股东总数为260992户。

Wind数据显示,除了本次分红计划,宁德时代自2018年上市以来已有5次分红,累计分红金额为91.0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本次宁德时代分红金额是此前总分红金额的两倍有余。

亮眼数据下的暗流涌动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下称“电池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同比增长31.6%。宁德时代虽以167.1GWh的装车量稳坐第一,但市占率降至43.11%,较上一年下滑超5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除了比亚迪搭载自家汽车获得动力电池业务高增长外,宁德时代市场份额还受到了厂商的挑战。

从电池联盟的数据来看,中创新航、亿纬锂能2023年装车市占率都同比上涨约2个百分点。动力电池厂商订单大多依赖车企,从两年前开始,诸如广汽埃安引入中创新航作为新供应商等合作案例屡见不鲜。

对车企而言,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产品价格更具性价比,增加供应商也有利于保障供应链稳定,避免被单一供应商“卡脖子”影响车辆交付。

除此之外,近年部分主机厂为进一步控制成本并完善产业链,已宣告计划自建电池厂。例如广汽集团内部孵化电池公司巨湾技研,以布局超充电池技术;吉利汽车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欣旺达等公司合资共建产能,吉利旗下利信能源则透露,到2027年将具备27GWh锂电池生产能力。

除了车企在电池领域的摆脱依赖,宁德时代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未来能源的路线之争。

近年来,中国储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共享储能示范省份不断增加;美国可再生能源及储能部署进程加快,电价波动加剧下储能经济性提升;欧洲主要国家出台储能支持政策,助推市场较快增长。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将进一步提升电力和储能需求。2023年,在风电光伏装机增长、碳酸锂价格回落提升储能经济性的带动下,储能需求持续提升。

不过,宁德时代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还提及了大规模储能项目的挑战。

公司管理层表示,“关于储能电池,大家认为很好做,其实储能电池更难做。1GWh的储能项目大概需要150万颗电芯,储能的一致性、安全性、能量衰减都很重要。这么难做的150万颗电芯,再加上其他零部件,就相当于大飞机的零部件数量水平。PPM(百万分之一)级别的单体电芯失效率会有很多故障,即使是PPB(十亿分之一)的水平也可能还不够。大规模储能安全很重要,尤其是在AI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背景下。”

AI的尽头是能源,宁德时代的身位在哪里?

“AI尽头是新能源”,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

OpenAI 创始人山姆. 奥特曼 (Sam Altman) 表示,未来 Al 技术的发展将高度依赖于能源,我们需要更多的光伏和储能。作为 AI 行业教父级别的人物,奥特曼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此外,在博世互联世界 2024 大会上,特斯拉 CEO 马斯克也曾预言,两年内将由「缺硅」变为「缺电」,而这可能阻碍 AI 的发展。马斯克多次强调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紧迫性。他认为,需要加快项目进度,以跟上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此前爱尔兰等数据中心耗电量较高的国家的断电案例表明,AI时代对高效电力网络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行业中普遍看好储能的表现。储能则能够随着高效利用光伏和控制对电网冲击需求的提升,有更大的配套需求。根据大摩的预测,光是在中国,储能需求在2024年-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就有24%,从长期来看,其对中国在2030年储能的需求从此前预测的500GWh水平直接接近翻倍,来到超900GWh。

另一方面,未来的电动汽车将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出行工具,而是能够成为灵活可调度的移动储能单元,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包括大众汽车、奥迪、日产和雷诺等车企,也都在V2G(车对网双向充电技术)方面有着诸多尝试。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V2G的本质在于B2G(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结合能源互联网技术,变成用能、储能回馈能源终端。宁德时代为消费者提供更长使用寿命、更安全的电池,也能够在B2G应用上,让消费者有更强的价值感。

不难看出,接下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对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都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像宁德时代这样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产品的玩家,未来也将不再只是单纯的电池生产商,而是能源的运营商,在可持续能源领域,以及伴随AI技术的发展,宁德时代也会找到自己合适的身位。

科记汇|张子鹏 newsmedia007

----------------------------

(科记汇,财经、科技先锋,资深内容团队,三十家网络平台同步。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