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品牌周|中国能源研究会孙正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

能源品牌周|中国能源研究会孙正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
2024年05月13日 12:27 科记汇

5月10日,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暨能源产业品牌建设年会(2024)(以下简称“2024能源品牌周”)主题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在2024能源品牌周上表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能源活动占比80%左右,其次分别是钢铁 (11.7%)、建筑(11.6%)、交通 (11.3%)等。能源活动中,电力排放占40%。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领域毋庸置疑是主战场,电力行业当仁不让是主力军。”

加快新型能源体系的落地实践

孙正运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既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孙正运看来,新型能源体系是指以绿色低碳为方向、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底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智能高效为特征、多种能源协同发展的能源体系。其中发电企业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发电企业可以提供优质、绿色、可调可控的电源,包括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等各种形式的电能,其中火电虽然有碳排放,但可控可调节。新能源虽然绿色,但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这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可靠供电。如何把安全、经济、绿色这个能源发展矛盾三角平衡好,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电网企业则起着连接发电和用户,起着保障供需平衡的枢纽和控制中心作用。孙正运表示:“电网企业把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等各种形式的电能与各种类型的电力用户连接起来,实时瞬间协调平衡。如此复杂庞大的系统,实现安全、高效、经济和低碳运行,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唯有通过管理和技术的创新才能成功应对挑战。”

源头清洁化,消费侧电能替代成为关键

“构建新型能源系统,源头清洁化和消费侧电能替代是重要环节之一。”孙正运说。

在他看来,源头清洁化主要体现在太阳能、风力和水力等等发电形式。所有类型能源中,电力是最清洁、安全、方便利用的,其他能源大多是转换成电能加以利用,比如化石能源煤炭,核能,风和光等。但同时电力又是极其特殊的资源,关乎国计民生,电力的保质保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电力的生产、传输、消费具有实时平衡的特点,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消费侧电能替代则要重点关注“安全+绿色”和经济高效的问题。我国油气资源相对不足,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可开发的空间非常大。用油的设备改成电动,比如新能源汽车、电动农机等,一方面实现了绿色低碳,同时也解决了战略上能源安全保障的问题。实现经济高效则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下功夫。比如如何通过数字化、储能、市场机制等手段降本增效。

“目前,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建设以及如何应对新能源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实际上是在源头上清洁化和加快调节能力建设两个方面同时做工作”孙正运说。

多举措推进3060目标实现

孙正运表示:随着3060目标的不断推进,电力储能、微电网平抑新能源的波动、异质能源的协同运行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特别是在市场交易方面,随着电力市场顶层设计不断深化,电力交易类型从单纯以电能量交易为主发展为电能量交易、辅助服务交易和容量交易并存,通过市场机制挖掘调节能力。一方面是用户市场化调峰,通过建立用户参与电网调峰的市场化补偿机制,鼓励用户根据电网的需求,主动响应,快速调节自身负荷,实现削峰填谷。另一方面是通过源网荷储、虚拟电厂、多能互补等方式,因地制宜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挖掘各个方面的聚合调节能力,来服务新能源的消纳和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供电。

孙正运指出,数字化技术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电能的生产、传输、转换和消费在瞬间完成,传统的电力技术手段难以应对新能源的间断性、波动性、随机性,以及电力电子化带来的转动惯量降低。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高质量的电力可靠供应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张子鹏(newsmedia007)

---------------------

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

科记汇,资深财经媒体人创办,财经报道先锋,年阅读观看量数亿。关注研究重大财经动态、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发展历程,报道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创业公司关键发展节点。内容同步近三十家网络平台。欢迎提供报道线索和采访机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