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电影“厮杀”春节档 百部主旋律待映 被疫情耽误的电影院今年会好吗?

8部电影“厮杀”春节档 百部主旋律待映 被疫情耽误的电影院今年会好吗?
2021年01月17日 20:10 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8部电影“厮杀”春节档 百部主旋律待映 被疫情耽误的电影院今年会好吗?

文/陈玉琪

离春节不到一个月,湖南娄底一家影院的店长李文峰在为春节进货“头疼”。去年春节档折在手里的货赔了不少钱,让他今年备货时格外谨慎。“备少了怕不够,备多了又怕因为疫情再关门。”

2020年,被疫情耽误了大半年的电影业,都在期待新的一年能安安稳稳。在复工后强势复苏的电影行业,尽管在全球市场中表现不俗,但200亿元的票房还不到2019年的三分之一。中国电影仍然需要更为繁荣的2021年来“回血”。

根据《2021年院线电影前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1年将有约262部电影待登陆院线,其中242部为国产片,占比达92.37%。

图源:《2021年院线电影前瞻报告》

2021年的电影行业,能迎来春天吗?

拥挤的春节档

8部影片宣布挤进春节档,似乎铆足了劲,想把被疫情耽误的2020年春节档给抢回来。

观众今年的选择有很多——3部去年从春节档撤出、今年再战的影片:《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熊出没·狂野大陆》,2部奇幻大片:《侍神令》《刺杀小说家》,2部喜剧:《人潮汹涌》《你好,李焕英》,还有1部动画片:《新神榜:哪吒重生》。轻松娱乐、紧张刺激、故事性强还是春节档电影的主流。

春节档电影“想看”榜(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截至1月17日12时)

国庆档后,电影市场颇为乏力:往年撑起“后国庆档”的进口大片今年缺席,主力电影表现未达预期,复映片对整体票房贡献有限。疫情的冲击与未完全复苏的市场,让“档期迷信”更加突出,大制作的影片格外渴望热门档期对票房的加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分析,春节档的票房火爆能带来极强的档期“虹吸效应”,从前几年的情况看,除了春节档之外,其他档期都没有形成作为稳定档期所应具有的票房集聚效应。

对影院老板、尤其是小影院来说,春节档向来是下沉市场最为重要的档期,返乡的“小镇青年”是观影的主要群体。2019年,春节档占全年票房的比例达到9.7%,在四线城市,这一比例可以达到30%以上。

李文峰说:“我们县城的电影院就靠寒假、暑假做生意,大学生放假回家了,生意才会好一点。”

 图源:猫眼专业版《2019春节档数据洞察》

但春节档能容下多少电影?从前两年的总体情况来看,春节假期票房近80%都被前三名的头部影片瓜分。

一年以来,《唐人街探案3》一直长期霸占着“想看”榜首,截至1月16日,猫眼“想看”人数已经超过380万,比第二名《你好,李焕英》高出了300万。估计今年的春节档,依然会是强者恒强的局面。

各地多点散发的疫情也给春节档蒙上了一层阴影,29省区市颁布的不返乡政策或许也会改变春节档观影人群分布。“圈内人都捏着一把汗。”《八佰》《金刚川》的编剧葛瑞说。

担纲的主旋律

“主旋律”这个特殊的电影类型,成了2020年最坚实的票房保障。在2020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里,有5部是主旋律电影(《八佰》《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夺冠》《紧急救援》)。

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产业升级后的主旋律电影,在商业片与喜剧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21年,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加上响应抗疫、扶贫等时代任务,整合了行业一线资源的主旋律电影,可能还将扛起大旗。

《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正在筹备或即将上映的主旋律商业大片已有近百部,关注度比较高的有讲述抗美援朝的《长津湖》(陈凯歌)、延续《中国机长》制作班底的《中国医生》(刘伟强)、最为正宗的建党百年献礼片《1921》(黄建新)、讲述另一个国民运动故事的《中国乒乓》(邓超、俞白眉)。

然而,在经历近两年主旋律电影的密集“轰炸”之后,观众已经习惯了新型主旋律商业片的叙事模式。面对可能出现的审美疲劳,主旋律电影还能带来市场增量吗?

孙佳山认为,和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式主旋律”相比,我国目前的主旋律电影仅仅是在传统商业类型电影领域完成“基本动作”。

葛瑞分析,政策支持,加上主旋律电影相对保险的特性,让许多影视公司也在主动选择这类电影,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无论哪种题材,故事性、人物各个方面都做好了,其实还是有可能会有所突破的。”

2021年,不少主旋律电影仍将发生在战场,例如《长津湖》《狙击手(最冷的枪)》《东极岛》等。在经历了《八佰》《金刚川》之后,国产战争电影还能讲述怎样的故事?

葛瑞认为,无论是现场拍摄还是后期特效,国产的战争题材电影已经十分接近国际水平了。从内容上来说,在讴歌我军战士的英勇之外,“对于人性的深度挖掘,对于战争的反思,可能是以后大家探索的一个方向。”

挡不住的“院转网”

被迫触网,《囧妈》打响了疫情下电影人自救第一枪。疫情之初,作为几乎是唯一的观影需求出口,网络平台部分起到了替代院线的作用。

好莱坞也跟进了这一趋势,2020年4月10日,环球影业宣布将《魔发精灵2》放上流媒体,这一举动引发了院线AMC的反对,后者一怒之下宣布不再放映环球影业的影片。但《花木兰》的上线,让环球影业和AMC的角力暂时告一段落,电影在影院上映17天后允许在平台进行点播,而在之前,这段窗口期时长是75~90天。

到了2020年底,窗口期进一步缩短,华纳兄弟宣布计划2021年上映的17部新片都将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投放的模式。

而国内,越来越多电影选择在视频平台播出,单片付费点播、会员打折的PVOD(高端付费点播)模式成为主流。2020年院线转网播电影近20部,既有《征途》这样的特效大片,也有《我们永不言弃》《春潮》这样中小成本制作的类型片、艺术片,基本都实现了不亏本的小目标。

然而,除了年初引起巨大争议的《囧妈》,2020年始终没有出现现象级的“院转网”电影。在院线放映回归常态的2021年,流媒体与院线之争会出现新变化吗? 

孙佳山认为,《囧妈》的线上上映更像是“衡量了投入产出比之后的一次商业营销尝试”,偶然性强,电影的线上首映在我国不会成为常态。

“电影院的地位和仪式感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不可替代的。”葛瑞认为,像战争电影、科幻电影这类对视觉效果要求非常高的电影而言,影院提供的观影体验是不可替代的。

业内人士认为,流媒体与影院之争几乎是大势所趋,疫情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真正有价值的讨论在于细致关注电影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自身的再进化。”孙佳山说。

而对于中小成本的电影来说,“院转网”的趋势或许是一个利好。“影院越来越成为头部电影拼杀的场地,对于有可能沦为‘炮灰’的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及时转到网上去,我觉得对它们来说是一种保护,也为广大的年轻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葛瑞说。

爱奇艺电影中心总经理宋佳曾对媒体表示,院线和网络不是竞争关系。《春潮》播出效果超出预期,还获得了金鸡奖多项提名,亚马逊影业出品的《海边的曼彻斯特》《推销员》斩获奥斯卡,支持中小成本影片线上播映,避开大片,或许将成为一种可能性。

(编辑:黄玉璐 校对:燕郁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