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建杭
2024年中小银行收购、合并、重组进度加快。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6日,年内减少188家银行。减少的188家银行机构中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主,188家机构中包括1家城商行、76家农信机构和过百家村镇银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呈现出明显减量提质的特点。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中小银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维持独立运营;另一方面,也是监管机构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加速不良资产处置的结果。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合并重组可以优化管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经营“增量”到经营“存量”
2024年部分中小银行“整编重组”,从经营“增量”到经营“存量”,通过吸收合并部分规模小实力弱的机构,重组为资产规模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银行机构。
记者梳理2024年年内合并重组案例可知,2024年中小银行的数量减少呈现两个主要方向:首先是农村金融机构减少数量与层级,多省组建地市级农商银行;其次“村改支”(即村镇银行被吸收合并后改为支行)数量显著增加,多家村镇银行被主发起行吸收为旗下支行。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5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党支部发布《统筹推进改革化险 推动农村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署名文章。文中指出,加快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减少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和层级,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因地制宜优化机构布局,重塑经营机制,促进风险持续收敛。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加速减量,与地区内省联社改革进程紧密相关。2024年,全国农信机构组建地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加速,四川、新疆、云南等地农商行组建为市级法人银行,农商行法人数量减少。截至目前,浙江、河南、陕西、辽宁、四川、广西、海南、江西、贵州、山西、湖北、江苏等地已明确了省联社改制路线。
监管政策对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也作出指导。2024年1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村银行监管司发布《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推动农村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专栏文章指出,稳慎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提升主发起行管理能力;加强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监管,提升主发起行持股比例,建立主发起行主导的公司治理机制。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超100家村镇银行被合并吸收或收购,而2023年仅有约10家村镇银行被吸收。村镇银行改设为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即“村改支”,已成为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的重要方式。此外,还有“村改分”、直接解散、主发起行增持股份等兼并重组方式。
此外,2024年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东吴证券统计,注销银行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海南三省。总体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银行积极布局,尤其是对中小银行的收购频繁。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银行则更多在政策引导下进一步整合区域金融资源,推进筹建省级农商行合并中小银行。
记者了解到,由于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仍处于被收购、合并的过程中,2025年中小银行机构会延续合并重组、改革化险趋势,但合并重组不是最终目的,未来还需重点关注机构合并重组后的自身竞争力。
改革化险提质增效
改革化险是2024年出现中小金融机构大规模合并的主要原因。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是近年来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提及“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近日,人民银行在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中,也指出“持续有效防控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继续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
业内专家指出,积极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信机构合并重组成为地市级统一法人,有助于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增强抗风险能力;减少冗余机构分支,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银行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提升风控能力和科技实力,从而有效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此外,金融机构存在产能过剩、供给过剩也是2024年中小行大规模合并的原因之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4425家,其中包括银行、信托、金融租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消费金融、汽车金融、货币经纪公司、理财公司等等,其中中小银行的占比超过90%。具体到银行机构类型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数量分别为124家、1577家、483家、1620家。
对于2025年中小银行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诸蜀宁对记者表示:“2024年市场融资主体的再融资环境承压,2025年需关注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化。结合2024年中央经济会议及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未来银行机构的经营环境整体趋稳,中小农商行因地域属性较强,与本地区的经济情况有较高关联度。”
光大银行(601818.SH)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后将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化解风险,同时兼并重组促进银行规模与资本实力提升,未来如何确保新组建的银行继续深耕区域市场、服务区域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新兴产业、加快培育自身竞争优势等值得关注。
湖北省农信联社原党委书记、理事长李亚华告诉记者,在市场主体需求减弱、同业竞争加剧和自身利差不断收窄的形势下,包括农村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小银行应顺势而为主动求变,放弃对规模增长的单一追求,着手业务转型,这既适应外部变化的需要,也符合政策定位的要求,更是自身主动求变的机遇。
主动求变之外,同时要坚守主业,坚持金融为民的初心不变。
未来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应对面对市场竞争?李亚华认为,首先要坚守“金融为民”的定位不变。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建立金融强国,在此要求下,金融业本身的规模增长和盈利不是金融行业的主要追求目标,人民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才是金融行业追求的核心。天生具备人民性、功能性禀赋的普惠金融,必然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责主业。其次,要坚守“做小做散”的定位不变。坚守“立足本土,开展特色经营”的定位不变。新时代,党中央对于包括农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的发展要求是“立足本土,开展特色化经营”。而实现这一要求,需要坚持新的“三性原则”,即地域性、功能性和营利性,也就是说需要基于一方地域,在体现功能性的基础上,实现营利性。农村金融机构自身资源禀赋不足,但地方政府的组织资源能力是强大的,借力地方政府能放大自身发展能力。
具体来看,李亚华指出,未来农村金融机构从规模增长转向“小而美、小而精”的发展,一是扎根本土进一步下沉;二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服务再“精准”。中国幅员辽阔、省份众多,各地区经济、生活状态差异巨大。农村金融机构扎根本地,只要调整、应对到位,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以“自身情况”为基础,实现以放大线下优势为目的的数字化转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补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短板,但不能希冀数字化成为自身的“长板”,反而要秉持“越是数字化、人的服务越珍贵”的理念,找到符合自身特色、顺应时代要求的差异化转型道路。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