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贷现拐点:投放规模增加不良率下降

制造业信贷现拐点:投放规模增加不良率下降
2020年04月07日 12:0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自2019年6月以来,“加大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多次成为国务院常委会的重要议题,银保监会要求银行制定制造业的年度服务目标。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此前由于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制造业近年来一直是银行不良的“重灾区”,导致金融机构纷纷压降该领域的信贷投放。

    在国家重提“制造强国”战略后,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投放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时至年报季,在已披露的银行制造业信贷中,记者统计12家上市银行2019年数据发现,对制造业的信贷规模“止降反增”。虽然增长规模仍有限,但其传递的信号已较为明显。同时,多数银行制造业的不良率有所下降,行业坏账也出现“拐点”。

    投放“分水岭”

    对于银行的制造业信贷投放而言,2019年是一个分水岭。

    在刚刚披露的各家银行年报中,对于制造业的支持已经可见一斑。12家上市银行全年信贷总规模达到7.185万亿元,同比增长280亿元。同时,制造业贷款的不良率已得到控制,这对下阶段加大资金投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记者统计发现,在六家国有大行中,工行制造业贷款规模最高,达1.45万亿元,紧跟其后的是中行、农行和建行,规模分别达到了1.28万亿元、1.19万亿元和1.08万亿元。交行制造业贷款规模为6011.43亿元,邮储银行为2730.74亿元。

    与去年相比,工行、农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四家的制造业贷款均为增长,其中工行增长596.91亿元居首位。中行和建行对制造业的贷款则略有下降。

    在资产质量上,所有大行制造业涉及的不良贷款规模均有所减少,不良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农行在该领域的贷款不良率下降最为明显,同比降幅达到0.96个百分点。该行制造业的贷款占比在六家国有大行中与工行并列第一,达到16.9%。

    总体上看,国有大行对于制造业的信贷增长达到904.86亿元,增长了1.53%,不良率下降较明显。

    在招行、中信、光大、民生、平安和浙商银行六家股份制银行中,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两家的制造业贷款为正增长,其中光大银行贷款规模增加212.63亿元,浙商银行贷款规模微增11.47亿元。招行、中信、民生和平安在该领域的贷款则分别压降208.32亿元、373.3亿元、217.12亿元和50.56亿元。在资产质量方面,招行、中信、光大和平安四家银行的不良率下降较明显,另外两家银行的不良率则有所上升。

    整体上看,六家股份制银行的制造业授信总额1.3万亿元,较去年规模减少625.2亿元。

    针对制造业贷款压降,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业绩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称,制造业贷款余额下降,主要是由于2019年加大制造业不良贷款的核销处置,如果加回这部分规模,则制造业贷款余额应是近年来首次正增长。

    据他透露,中信银行2019年共处置核销制造业不良贷款228亿元,若加回这部分,实际余额应该是增长109亿元。“中信将加大制造业的贷款考核,将制造业的信贷投放作为业务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他表示。

    信贷分化

    在银行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的同时,市场较担心的是其不良的隐患。事实上,记者了解到此次国家对于制造业的支持是集中在先进制造业和产业升级等方面,这有别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在贷款过程中,先进制造的实际坏账并不高,这就需要银行在风险识别上有所加强。

    “如果加大制造业投放时,银行盲目的投入和授信,坏账肯定低不了。国家要求支持制造业的根本目的是做强制造业,在于先进制造业的创新、技术和一些制造业的产业的升级,商业银行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和把控。”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称。

    他认为,通常对于先进制造的认定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在行业内是有比较优势存在的。“这些企业要不是行业的头部企业,要不就拥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专利。在投放制造业信贷过程中,银行就应该优先选择头部企业或者科技含量高的企业。”

    他强调,在风险把控中,这类企业的资金用途是一个关键。“对于制造业的支持不应该是在流动性上,而应该是对资金用途有所限制,比如购置机械设备,供应链中购置原材料等等,这样才能保证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对于落实加大制造业信贷,存量信贷的借旧还新要分情况考量。银行应该一方面加大新增投放,一方面加大存量清收。对于风险较高的传统制造业应该找出路,通过并购重组等等方式化解风险。”该人士认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有所冲击,但是新增制造业的贷款仍呈现加速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银行业新增制造业的贷款达到2500亿元,显著高于2019年同期的增幅。此外,部分银行在年度工作会上均将制造业的贷款纳入到考核指标上,甚至有银行借鉴小微贷款推行了免责制度。

    “政策上提倡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这也对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一旦银行盲目加大信贷投放,可能也会放大风险。”上述银行人士认为,不同银行的制造业贷款资产质量将会不断分化,这与银行贷款的模式、偏好和政策措施都有关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