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打好金融“组合拳”助力经济稳增长

中国平安:打好金融“组合拳”助力经济稳增长
2020年05月25日 12:06 中国经营报

    文/陈葭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如何助力市场复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成为今年的热点。

    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力量中,有“实体经济的血脉”之称的金融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科技型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601318.SH)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和金融服务特长,充分调动多方资源,积极采取各项兴业、惠企举措,主动谋求创新升级,多措并举为经济稳增长贡献“平安力量”。

    金融“硬核”:护航经济稳增长

    相关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综合研判形势,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这意味着要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企业工商户渡难关。为了响应“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的政策号召,作为世界知名的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平安集团通过旗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生态圈,持续推出金融服务的“硬核”举措,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其中,平安银行率先推出“贷款利率优惠,减免中小企业转账、代发工资等网银手续费”等6项保障实体经济的举措。同时,平安银行还将“客户经营”与“产品创新”深度融合,迅速推出“小企业数字金融复工产品包”。5月20日,平安银行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数据显示,2020年3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31%,该类小微企业一季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0.4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已经实现了“量增价降”。

    “保险姓保”,今年相关报告中5次提及保险,强调强化保险保障功能。中国平安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充分发挥保险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势。

    据了解,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寿发挥科技优势,推出7×24小时线上服务、专人理赔辅助指导、开通理赔绿色通道、特案预赔四大举措,15天云赔付7.2亿元。

    平安产险方面,近期为全国5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总保额达5000亿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平安养老险则向在今年2~3月期间投保的100人以下小微企业的被保险人扩展因确诊感染新冠肺炎身故责任,提供最高20万元救助金。据悉,截至目前,保障范围的“扩容”已惠及1200个小微企业,近4万名员工,预计未来将扩大到200万名小微企业员工。

    服务国计民生,这正是中国平安的初心和使命。长期以来,中国平安长期坚持险资支持实体经济建设,滋养实体经济“肌体”。围绕“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转型等重要战略举措,中国平安以科技赋能金融,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截至2019年末,中国平安已投入逾4.6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2020年以来,中国平安进一步加大对“新基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比如,通过“平安养老-湖北交投紫云铁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为奋战在一线的当地企业提供支持;旗下平安资管先后以债权投资计划行事参与投资赣铁集团、湖南铁投、贵州铁投等重大项目,累计金额超过280亿元。

    普惠“贷”动:金融服务中小微

    一直以来,非银供给是银行供给有效补充,从成熟市场经验来看,供给侧都由多类市场主体组成。当前国内银行业在政策引导下,服务核心小微企业方面可圈可点。而面对更小额、分散的长尾人群方面,非银机构的潜力正在释放。

    平安旗下的金融科技平台——金融壹账通,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为依托,以强大的产品研发和落地能力为支撑,链接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资源,推出了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等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比如,今年初上线的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目前已接入来自30多个政府部门的200多项数据,全面采集广东省1100多万家企业信息。该平台通过整合“政府数据+金融科技”,为上千万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的融资产品,极大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负担。目前金融机构接入数量超过300家,上线融资产品突破800个,累计申请贷款突破145亿元。

    此外,金融壹账通还通过推出“税金贷”,搭建智能金融超市等,实现连接广大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特别甄选了电商、外卖、物流、医疗四个重要民生行业作为当前信贷支持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特点显现。但是,如何打通金融资源与小微人群“最后一百米”,如何突破信贷风控难点,仍是困扰着金融机构的“老大难”。为此,平安集团也下了很大功夫。

    首先,近年来中国平安一直深耕供应链金融,深入普惠信贷的深水区、新蓝海。其次,中国平安依托金融壹账通、平安普惠、平安租赁等平台,借力科技,创新产品、提升风控、深入垂直场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比如“福金All-Link平台”,便是在供应链金融创新大潮中涌现出的优秀案例,系由金融壹账通联合福田汽车创建的。该产品借助在区块链方面的强大技术优势,创新打造除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

    区别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纸质票据,依靠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凭证,开立、分拆、流转等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可以进行灵活拆分和转移,这极大减少了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并且,“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使得整个供应链条中的强信用可以传导、渗透,而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以核心企业为原点的一级上下游企业。如此一来,从传统信贷的“点”到供应链金融的“线”直至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面”,逐步升华,打开获客渠道,供应链金融的融资客户将以几何级的数量增长。

    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使得风险管控的等级得到提升。采用区块链技术后,平台会在贷前审查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并核对企业是否进行过交易,贷后持续跟踪,对参与者可能参与重复融资进行提前预警。同时,还能在数据加密的情况下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很好地解决了目前供应链金融参与方不愿将数据共享的难题,切实提高各方协同合作的积极性。

    寻机突围:科技提质产业链

    千千万万家中小微企业连接组成众多的产业链供应链,而这些行业往往承载着国计民生的重任。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背景下,相关报告要求,要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具体在新兴产业方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中国平安抓住市场机遇,率先探索和推动数字新基建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充分激发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活力,切实服务惠及民生的实体经济领域。

    一方面,中国平安通过建设数字政府,带动“新基建”在政府公共平台的落地。例如,壹账通与天津口岸合作的区块链试点项目、与广东省金融部门合作的广东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与数字广西合作的东盟金融数字一体化平台。此外,在平安智慧城市体系下的智慧政务平台还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图谱等先进技术,推出企业复工平台、招商引资平台、云监工平台等系列产品。

    另一方面,中国平安注重结合优势资源和投研能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助力增加就业。近期,基于对车联网新产业的看好,为进一步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平安智慧交通事业部联合销售和产品部门,快速组建了“车联网突击队”;与无锡

    市相关部门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无锡车联网运营服务和产业集聚发展、智慧交通治理及服务提升。

    而在惠及民生、公众关切的医疗卫生领域,中国平安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三大核心技术,以先进的医疗科技为核心,平安云为载体,助力医疗系统“补短板”,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例如,平安好医生、平安智慧城市、平安医保科技等以大健康为主的多家子公司推出线上问诊等医疗卫生服务。

    除了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增加就业外,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工作部署,中国平安通过“国聘行动”,面向全社会求职者开放约2万个岗位需求,成为“国聘行动”中招聘人数最多的企业,切实履行稳就业、惠民生等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平安是中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9位,《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7位,2019年全年纳税超过1100亿元,每天纳税高达3.2亿元。

    不得不提的是,从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到智慧城市构建、推动产业链升级,科技创新在中国平安的发展中有着强大的支撑能量。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的强大赋能也为平安的业务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战略指引下,平安金融主业稳健增长,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在提升服务效率、提升风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将创新科技深度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的构建中,为2亿个人客户和5.16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生活产品及服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