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内讧”再反转 创始人袁宇警示“关键人条款”或导致巨额赎回

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内讧”再反转 创始人袁宇警示“关键人条款”或导致巨额赎回
2021年10月14日 11:41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10月13日,因疑似出现公司控制权纠纷,百亿量化私募上海鸣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石投资”)被推上风口浪尖。纠纷的两端分别是鸣石投资控股股东、总裁李硕以及公司创始人、原首席策略负责人袁宇。

一天之内,围绕究竟谁是鸣石投资的实控人,竟两次出现反转,孰真孰假一时难辨。

在鸣石投资内部的控制权纠纷被摆到台面上、鸣石投资官方对外确认(发布盖章文件)暂停袁宇策略技术部负责人的职务并强调李硕具有公司控制权之后,10月13日深夜,袁宇又发布了《告全体员工书》,坚称他本人才是实际控制人,并爆出“李硕所持股票为公司二股东委托其代持”。

至此,鸣石投资的控制权纠纷将以何种形式收尾犹未可知,但该次闹剧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已然显现。一方面,10月13日下午,已有券商产品中心下发通知,要求其分支机构暂停“鸣石傲华12号2期”的募集;鸣石投资官方也决定自10月14日起暂停公司旗下产品申购,产品赎回不受影响。

鸣石投资证实部分传闻

根据官网信息,鸣石投资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专业量化投资机构,其资产管理服务范围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股权投资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目前,该公司已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存续基金多达200只左右(不包括投资顾问类产品),且多为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

私募排排网披露的信息显示,袁宇为鸣石投资首席策略负责人、高级合伙人。另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李硕为鸣石投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

10月13日,鸣石投资的内部矛盾突然被公布于众,一张不知出处的截图向外界传递了鸣石投资实控人正面临公司控制权纠纷的消息。有业内人士猜测,截图中的说明或出自袁宇之手。这一致“各位同事”的简短说明写道,“刚刚,我非常震惊地得知李总宣布了解除我在公司的职位以及我对策略组的管理,这直接打破了我们的默契——不损害鸣石的利益,因为这已经直接触发了‘关键人条款’,接下来我们鸣石恐将面临大量赎回。”

但鸣石投资方面显然不认同袁宇的看法。10月13日晚间,鸣石投资发布的对外说明首先点出:“公司建立了‘五环十核’的投研模式,即不依靠某一两个核心人物进行测量研发,淡化核心人物在整个投资策略中的影响,更加强调专业和分工。”

说明同步确认了鸣石投资董事会暂停袁宇职务一事,并解释,“鉴于袁宇在策略技术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利于公司长久发展的举措。根据公司管理制度,公司董事会决定暂停袁宇策略技术部负责人的职务,由公司股东、合伙人王晓晗负责策略技术部日常工作。目前,公司日常经营一切正常,策略研发一切正常。”

就在外界以为此事已暂告一段落之时,却又流传出一张署名袁宇的“告全体员工书”。在这份告知书中,袁宇否认了前述说明的真实性,并强调其不具有法律效力。告知书再次提到,“李硕近期出现的种种行为,已完全置鸣石投资利益于不顾,这些情况,将可能触发‘关键人条款’,导致鸣石遭遇巨额赎回,造成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按照中国基金业协会的定义,所谓关键人条款是指当指定的基金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身故或离开基金时,基金将暂停投资或解散并清算。原因在于关键人物的退出、离开或者更换,可能对基金运作产生重大影响。关键人一般是指在基金募集、项目获取、投资决策、增值服务、投资退出等重要环节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团队核心成员。

不过,据了解,关键人条款通常是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协议的必备条款。不同协议对关键人条款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指关键人在整个基金存续期间不得离开,否则LP有权要求中止向基金进行出资承诺和后续投资,若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就替代人选达成协议,基金将解散并进行清算。关键人士可以有一名或多名,人数不同也会影响协议的具体规定;若有多名关键人,即便其中一人离职,也不一定会对基金运作产生很大影响。

至于鸣石投资旗下的产品是否适用关键人条款暂不可知。但如若公司近期的一系列变故真的触发了关键人条款,对鸣石投资的打击或难以估量。

控制权之争

截至记者发稿前,在袁宇的最新发声中,其透露的最关键信息是:他控制的上海松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盟”),持有鸣石50%及35%共计85%股权。而李硕名下的全部鸣石50%股权,均为松盟委托其代持,李硕并非鸣石的股东。同时,一份疑似由松盟法定代表人与李硕签署的股权代持协议也遭到曝光,但协议的真实性暂不可知。

而鸣石投资公众号早先发出的说明则强调,“自鸣石投资成立以来一直是由持股超50%的单一大股东李硕控制,股权结构稳定清晰,从未发生过变化。”

记者查询天眼查工商信息了解到,目前,鸣石投资共有4名股东,大股东李硕持股比例为50%,第二大股东上海松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5%。而袁宇持有松盟72.5%的股权,为其实际控制人,同时,李硕也持有松盟10%的股权。不过,上海松盟首次出现在鸣石投资的股东名单中,是在2017年1月。也就是说,鸣石投资明面上的大股东是否存在代持情况,公开资料无从查询。

上述告知书则提及,代持情况在投资尽调过程中,鸣石投资均曾披露。并且,10月12日,松盟已正式函告李硕,解除委托代持关系,收回鸣石的50%股权。

告知书还透露,近日袁宇进入鸣石办公室时,曾遭遇李硕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占据公司办公室,以暴力、人身威胁等方式阻止其进入,并恶意侵占鸣石公章,妨碍其对鸣石的正常经营管理。对此,袁宇将积极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身合法权利。

在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看来,私募核心人物分家或者闹矛盾,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利益和权力分配不合理导致,而且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公司做大的时候,发展初期一般不会出现,“因为蛋糕还不够大,产生的诱惑也不够,就算利益和权力分配不合理,差别也不会特别明显。一旦做大之后,这种差异就会被不断放大。”他解释。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鸣石投资旗下已披露净值表现的存续基金,大多数在年内获得了正收益;其中,表现最好的基金年内收益率接近76%(截至9月17日)。另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鸣石投资今年以来整体收益为39.77%,最大回撤为-1.14%。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传言四起之时,鸣石投资的代销方也坐不住了。据媒体报道,10月13日,有券商产品部对各分支机构下发了“关于暂停‘鸣石傲华12号2期’产品募集的重要提示”,该提示指出:因发现鸣石投资潜在风险信息,可能对产品运作产生重要影响,为保护投资者权益,暂停“鸣石傲华12号2期”产品募集;同时,鸣石投资的产品不再纳入量化私募产品销售活动(第二阶段)的重点产品池。

不仅如此,鸣石投资也决定自10月14日起,暂停公司旗下产品申购,产品赎回不受影响。但未提及何时恢复产品申购。

与此同时,有关鸣石投资人员流动率较高的传闻开始扩散。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次风波之前,鸣石投资还有一位策略研发负责人离职,并加盟了其他量化私募机构。这位负责人也曾在鸣石投资拥有合伙人身份,具有沃顿商学院金融博士学位。

更重要的是,如若鸣石投资股东代持股权的事情被证实,公司或面临严重后果。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资人不得有代持、循环出资、交叉出资、层级过多、结构复杂等情形,不得隐瞒关联关系或者将关联关系非关联化。按照相关规定,情节严重者甚至有可能被注销私募牌照。

实际上,在私募基金行业历史上,曾有多家知名私募因为经历了“内乱”或核心人物出走等状况,而陷入规模缩水的尴尬境地。鸣石投资能否走出此次事件的阴影,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另外,对于投资人而言,胡泊认为,私募核心人物分家或者闹矛盾这种风险很难提前规避,不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降低这种风险:其一,投资前充分了解私募核心人物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其二,加大对私募的跟踪和定性走访研究,通过高频率的私募走访,可以在苗头出现的初期及时发现问题;其三,提前对核心人物的过往进行深入调查,尽量选择核心人物品行好职业操守高的私募,他们会秉持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就算闹矛盾和分家,也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编辑:夏欣 校对:彭玉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