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实验学校学生转学背后:“公参民”改制进行中

北京市101实验学校学生转学背后:“公参民”改制进行中
2021年10月14日 17:12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今年发布的《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公办学校不得参与民办学校的举办和创立。涉及到的“公参民”学校中,已有不少公办学校撤出。就在最近,北京101中教育集团撤出北京市101实验学校。

有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今年择校时,因看中北京101中学的招牌选择了旗下的北京市101实验学校,但随后发现学校与北京101中教育集团进行切割,在校无法享受到101中教育集团的资源。目前,在海淀教委的统一安排下,北京市101实验学校的学生统一安置到北京101中教育集团的圆明园总部校区进行日常生活学习。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些原来按民办收费的学校,按规定大多会转公办,如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这需要财政加大投入来解决转公后的经费保障问题。

公办学校的撤退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市101实验学校前身为北京市一家高级中学,2014年更名为北京市101实验学校,是北京101中教育集团成员校。学校为一校两址,其中,初中部位于海淀区核心地带,占地面积2130平方米。今年为该校初中部首次面向海淀区招生,招生128人。在101中教育集团的官网上有关于101实验学校的介绍。

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正式发布《通知》,要求公办学校单独举办的民办、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举办的义务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不再审批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以举办者变更,集团办学、品牌输出等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已经存在的“公参民”学校将在两年内全部整改或者停办。

据了解,《通知》中明确规定: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作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六独立”要求(即独立法人资格、校园校舍及设备、专任教师队伍、财会核算、招生、毕业证发放)的,可继续举办民办学校,但应在履行财务清算等程序,并对民办学校及相关单位、企业等使用公办学校校名或校名简称进行清理后,公办学校逐步退出;经协商一致且条件成熟的,也可转为公办学校。不符合“六独立”要求的,地方政府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视情况将其转为公办学校或终止办学。

可见,北京市101实验学校首届招生之时,就意味着需要与北京101中教育集团进行切割,或者直接并入到101中教育集团成为公办学校。但根据其公开资料,北京市101实验学校的举办者为北京和德启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属于私有企业,该学校仍旧属于民办性质学校。

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在“公参民”学校中,公办学校撤出也并不是个例。今年1月30日,清华附中官网和海淀凯文学校官网同时挂出公告称,2016年1月6日,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与北京凯文智信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共同运营管理海淀凯文学校。经双方友好协商并一致同意,于2020年12月31日终止合作办学协议。在此之前,清华附中官网一直将海淀凯文学校列为“分校”。对此,凯文学校的家长也知晓清华附中的团队已经撤出的实施。

而在政策之下,北京市101实验学校归属问题难以明朗。从学校的资质来看,该学校属于典型的独立民办学校,但从其命名以及北京101中教育集团的官网来看,其仍旧属于北京101中教育集团旗下的学校。

对此,记者联系了北京市101实验学校,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在此问题上确有与部分家长意见不合,一切问题将以海淀区教委的说法为准。据了解,目前海淀区教委已经与家长代表进行了沟通,根据海淀区教委方面的说法,目前已经派驻工作人员在北京市101实验学校妥善解决此事,但对于具体问题,海淀区教委方面不便接受采访。

根据学校学生家长方面的说法,在海淀教委的统筹下,北京市101实验学校的所有学生已经划归北京101中教育集团圆明园校区,从9月26日开始,北京市101实验学校的所有学生开始在圆明园校区进行日常生活学习。

全面叫停“公参民”学校

对于此次《通知》的出台背景,在8月25日的记者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明确表示,近年来,部分公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缓解了部分地方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但是,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价值的要求和教育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公参民”学校的问题不断显现,加重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负担,影响了教育生态,社会反映强烈。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公参民”的学校进行了排查,其中部分公立学校的国际部等就涉及到此类问题。截至目前,对于“公参民”的学校已经全面叫停。

而在家长看来,只要孩子可以接触到这些名校的教育模式和名师,就接近于上了名校。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看到了市场的稀缺性,高校和名校参与的民办学校愈发增多,此前,在很多地区“公参民”类学校已经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首选。

记者了解到,在“名校办民校”的带动下,很多地区的名校形成了“一校多区”格局。名校在扩张中,通过向新校区派遣优秀教师,实现新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公参民”类学校,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高昂的学费。以北京市101实验学校为例,虽然该学校是第一年招生,但背靠101中学的光环,其每学期的学费就高达3万元,而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够获得北京101中学的教育资源仍旧选择该学校。在北京地区,公参民类学校的普遍学费是在2万至6万元每学期。

“对公参民学校一刀切,主要还是解决多年来很多学校利用公办学校资源参与民办学校,以达到获利的问题。义务教育本来就是基础性教育,是由国家财政所负担的,但目前公参民的热度,使得很多家庭出现了经济负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说,但民办学校在很长时间内,确实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此次公参民的全部退出,意味着未来国家对公办学校会有较大的投入,以解决教育资源的需求。

(编辑:于海霞 校对:彭玉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