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产业链“重整旗鼓”

上海汽车产业链“重整旗鼓”
2022年05月27日 21:32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夏治斌 张家振 上海报道

小满之后,上海市气温回升明显,能够下楼活动的居民也日渐增多。受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影响而按下“暂停键”的诸多企业,也加快了复工复产步伐。

往常忙碌繁华的上海市正一步步回归。5月19日,上海市副市长张为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链式复工带动、支撑了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持续平稳运行。比如占全国三成的关键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以点带链、以链带面,支持带动了一系列产业链的稳定与复苏。

此前的5月13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和特斯拉四家整车企业已全面复工,基本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每天下线整车约2000辆,带动上下游11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恢复生产;汽车出口加快恢复,特斯拉复工以来,离港出口约4900辆整车;上汽集团则出口1.5万辆整车。

(特斯拉整车离港出口海外。特斯拉供图)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4月16日和28日,在上海市经信委公布的首批和第二批复工复产重点企业“白名单”中,涵盖了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化工等重点领域。而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重镇,汽车制造及配套企业在上海市复工复产“白名单”中占据了很大比例,众多整车企业都在忙于复工复产,恢复产能。

以国内龙头车企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600104.SH)为例,5月5日,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截至4月底,公司所属整车企业位于上海市的基地已基本恢复单班生产,随着汽车产业链的恢复和物流的打通,公司后续将着力推进产能恢复,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将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此外,作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整车企业的特斯拉同样也在积极复工复产。据介绍,自4月19日复工复产以来,截至4月30日,特斯拉在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已下线1万辆整车。今年1~4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交付18.37万辆整车,交付量是去年同期的1.7倍多,并超越了2020年的全年交付量。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目前,上海市整车以及零配件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零配件和原材料短缺,原因是汽车产业链较长,整车企业有较多的一级或二级供应商,且部分供应商位于上海市周边的昆山和太仓等城市,目前进出上海市以及市内的物流运输还存在一些瓶颈。

“在上海市经信委发布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中,也将企业员工以及物流管理作为重点关注和待解决的领域。我们认为,行业正在向识别和解决瓶颈的方向前进。”华泰证券研报表示。

汽车产业发展“晴雨表”

上海市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重镇,更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核心聚集区,不仅拥有上汽集团和特斯拉等全球知名车企,还是众多全球汽车零部件跨国企业的中国总部所在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在汽车行业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中,长三角地区的发动机企业占比为47%,变速器和动力电池企业占比分别达53%和56.65%,电池控制系统企业占比更是超过了70%。另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有超过600家,如果再加上小微型零部件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多达2万家以上。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上海市算是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好坏的“晴雨表”,重要性不言而喻。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 2652.8万辆,其中上海市的汽车产量为283.32万辆,占全国的比重为10.68%。这也意味着,国内每生产10辆汽车,就有1辆是“上海制造”。

以特斯拉为例,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交付48.4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35%,占特斯拉全球年度总交付量93.6万辆的51.7%。而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的汽车中,超过16万辆出口至欧亚地区的10余个国家。

在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上海市是全国汽车行业的核心,这是上海市整车和零部件体系布局良好的结果。上海市汽车行业出现运行压力,汽车零部件体系风险外溢,对全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上海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很重要,一旦经济活动停滞,将导致全国经济低速运行。上海市汽车产业链受影响较为明显,疫情又会波及到环沪的周边地区,整车厂及配套零部件企业都会受影响。”

“上海市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的地位超高,首先是上汽集团在全国汽车行业处于领军地位。长期以来,上海市汽车行业就一直处于领军地位。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上汽集团的欧美配套体系和天汽集团的日系配套体系说法。”崔东树表示。

“上海市同时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崔东树认为,上海市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桑塔纳并积极推动国产化建设,采取了系列强有力的自主化配套措施,强化了桑塔纳共同体的建设,把上汽大众旗下的桑塔纳国产化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汽车产业拉升机遇,推动了汽车产业链自主化配套体系的改进。这也使上汽集团汽车产业链抓住了强势增长的机会。

6月份产能有望恢复正常

“目前,上海市汽车产业链部分重点企业已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阶段或已过去。但是,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爬产(产能爬坡)进度可能较缓慢,且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影响亦可能反复等,今年二季度产销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华福证券研报指出。

在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看来,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打乱了正常运转节奏。“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及毗邻的江浙地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

“以上海市及毗邻的江浙地区为例,该地区整车产量约占全国的15%~20%,零部件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三成。此外,在供应链传导下,该地区密集布局的诸多主流零部件企业对下游整车企业的辐射范围远超长三角地区,遍及全国。有鉴于此,上海市此次突发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很可能超过2020年初。”方寅亮表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4月,中国汽车销量为769.1万辆,同比下滑12.1%。其中,4月份销量为118.1万辆,同比减少47.1%,创下近10年来同期月度新低。

对于此次本土疫情带来的影响,上汽集团董事会秘书陈逊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上海此轮疫情对公司3月份的产销影响达20%左右,4月份的影响有所扩大。

上汽集团发布的4月产销数据显示,公司4月份整车产量合计为15.8万辆,而2021年同期产量达41.6万辆,同比降幅达到62%;整车销量合计为16.7万辆,2021年同期为41.95万辆,同比降幅达到60%。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记者:“业内普遍认为,6月份,上海市车企的产能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全力应对挑战,在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前提下,一方面精细化组织封闭生产,另一方面发挥行业龙头作用,积极推动产业链复工复产。目前产能正在持续恢复,我们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将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陈逊表示。

“上海市工厂的产能占集团的比例约为30%,集团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力争早日全面恢复产能。”5月5日,王晓秋在上汽集团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如是表示。

车企产能奋力爬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4月18日起,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华域汽车和安吉物流等整车、零部件和物流企业,重点瞄准人员保障、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等领域,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上汽集团临港整车厂总监陈培锋表示:“复工复产压力测试时间紧、任务重、涉及范围广,协调难度也非常大,除了要做好园区的各项工作外,还需要协调大量的外部供应商和物流企业等资源。”

而在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次日,上汽集团在临港乘用车工厂完成了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以来的首辆车下线。陈培锋直言:“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下的首辆车下线,是上汽集团积极响应推进上海市企业复工复产号召迈出的第一步。”

(上汽乘用车临港乘用车工厂车间内,工人正有序组织生产。上汽集团供图)

上汽集团旗下所属企业复工复产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以上汽通用为例,作为上海市经信委公布的首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企业,公司严格管理、封闭生产,并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拉动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逐步恢复产能。

5月7日,上汽通用凯迪拉克LYRIQ首辆预生产车在凯迪拉克工厂下线。上汽通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凯迪拉克LYRIQ预生产车是位于上海金桥的凯迪拉克工厂自实行封闭生产管理后下线的首款全新车型。随着上汽通用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凯迪拉克LYRIQ的制造及验证工作也将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5月24日,记者从上汽乘用车方面了解到,临港乘用车基地自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以来,截至5月20日已有包括智己、飞凡、荣威、MG名爵四个品牌在内的6800余辆整车陆续下线。

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目前,上汽大众安亭汽车三厂、MEB新能源汽车工厂、发动机厂、冲压工厂在进行闭环生产;二线部门主要采取线上办公形式,全力以赴保供保产。复工复产后,首批整车顺利下线,包括途观L、辉昂、全新奥迪A7L等多款车型。

“在疫情发生前,工厂的生产节拍最高到了1小时生产45辆。目前,生产节拍已经恢复了一半,产能正在逐步爬坡中。”上汽大众上述负责人以MEB新能源汽车工厂举例称。

采埃孚集团一位发言人向记者表示,上海市最近公布的第一、第二批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的名单中,采埃孚集团的几家工厂也位列其中。在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合作伙伴的通力配合下,采埃孚集团其他工厂的复工复产申请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除此之外,经申请,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门还向我们发放了‘上海市防疫保障临时通行证’,以及推进恢复城市和城市间的物流,使得物流条件在最近也有了很大改善。”采埃孚集团上述发言人称,随着小区逐步放行,返岗人员也在逐步增加,公司也持续与所有的客户和供应商保持紧密沟通与协作,以尽最大可能来保持集团供应链的稳定。

5月10日,在博世中国2022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于疫情的持续和物流因素制约,博世中国在各地的生产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原材料供应短缺问题,从而产能有所限制。“目前博世中国在上海市和江苏省太仓市的三家汽车部件工厂以及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热力技术工厂,由于疫情管控仍处于闭环生产状态。”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表示:“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得益于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于复工复产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看到了积极好转的趋势。然而,汽车等产业的供应链很长,环环相扣,整体恢复产能需要每一个生产供应和物流运输环节的打通,仍有待时间和共同努力。”

产业链协同“加速跑”

公开资料显示,在上海市经信委公布的首批和第二批复工复产重点企业“白名单”中,涵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为一级供应商,还有众多二级供应商没有被纳入其中。

防疫始终是各家复工复产企业面对的头等大事。上汽集团临港整车厂设备工程师祝春佳表示,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员工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特斯拉方面也表示,将确保落实“早抗原晚核酸”双检测,同时生产办公区域每日会进行严格消毒。

“防疫成本的压力确实不小。”上述不愿具名的汽车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多方协调。“例如,会优先给复工复产企业安排采购核酸检测试剂渠道,以此降低防疫成本压力。”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在此前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输、人员返岗和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有的整车企业可以复工,但零部件配套企业还不具备条件,物流仓储环节也需要逐步配套,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有些要寻找可替换的方案。”

上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临港乘用车基地目前到岗人数超4000人,计划采取单班工作制,目前还存在包括供应链畅通和物流保障不少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临港乘用车基地将综合考虑疫情走势、压力测试结果等情况,进一步制定复工复产的动态规划。

在汽车产业供应链和物流保障方面,相关企业也在积极协同。据了解,位于浙江省内的特斯拉供应商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积极联动,保障生产,打通物流环节,以支持特斯拉的整车制造。

“对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庞杂,且一环缺失即导致车辆无法下线的整车企业来说,供应链畅通和物流保障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疫情下行业复苏的难点。”特斯拉方面称,“特斯拉供应商遍布全国,涉及供应商数百家,甚至包含众多海外供应环节。因此,临港新片区与特斯拉成立工作小组,一企一策,以确保高效推动特斯拉复工复产,从而带动提振关键零部件和仓储物流等整个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据了解,随着上海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特斯拉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推动下,经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全力协同,长三角区域的物流保障工作持续“回血”,此外其他省际重要生产物资流通工作,尤其是跨境物流效率也稳步推进,物流“血管”逐步通畅,大量成品车整装待发。

在推动供应链复工复产方面,上汽乘用车临港乘用车基地目前已排摸了上海400余家一二级供应商,并对供应商产能、库存、原材料等进行了全面摸底;同时密切关注下级供应商的人员动态和生产情况等,尽可能协助支持下级供应商加快流程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目前,供应商在尽快取得复工复产证明的同时,也在想办法确保封闭式生产的人员储备。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对接政府部门,争取尽快打通跨省市通行的绿色通道,尽早缓解供应链保障和物流保障压力。”上汽乘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在推出重拳举措以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4月11日,工信部正式上线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当天,《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正式印发。

4月18日,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动下,经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全力协同,长三角地区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浙江-上海)正式投运。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近一段时间来,苏浙皖三省和各重点城市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海市重点企业提出的配套供应诉求,全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供应对接,畅通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等的跨省市运输,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生产。

另据张为介绍,上海市通过推动汽车产业链复工复产,打通了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转通道。“生产物资是企业复工复产的必要前提。”

“上海市深入落实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会议精神,推广使用国家统一制式通行证,并在兄弟省市的支持下,推动建设了长三角地区一系列的重要物资中转站,通过换司机和甩挂运输等方式实现无接触式的货物运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物资紧张问题。近期,这方面的协调工作还在持续推进。”张为表示。

不断增强供应链韧性

事实上,业内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塑造也有了更多新的认识。麦肯锡研究发现:“对汽车供应链的突发冲击性事件虽然难以预测,但却有规律可循。不同规模、频次的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冲击不可精确预测,更遑论避免;但企业并非只能‘徒呼奈何’。”

方寅亮也表示,要实现未雨绸缪,全行业需逐步改变传统学院式、追求成本及效率最优的供应链策略,转而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为核心目标。“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类突发事件,各级供应商及整车厂长期奉行的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理念,可能已无法满足业务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而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国外部分企业已率先开展了诸多供应链转型的实践,试图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可持续性。

麦肯锡全球供应链领导者调研显示,73%的企业不满意新冠肺炎疫情前的供应链布局,并表示将通过提升关键物料库存水平,以及多来源采购等方式加以应对。同时,也有89%的企业意识到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并将持续监控供需两端的风险以提前应对。

“企业可以通过短期应急管理、中期业务连续性管理和长期构建供应链新常态‘三步走’策略,逐渐从‘救火式’应急反应,转变为‘常态化、高韧性供应链管理’。”方寅亮表示。

具体来看,短期应急管理由危机指挥中心进行应急管理,尽可能减轻短期冲击对业务可持续性的影响;中期业务连续性管理指的是通过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规划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局面进行前瞻性布局;而长期构建供应链新常态则是对供应链韧性形成战略性认识,以达到供应链新常态。

方寅亮进一步表示,企业还应积极介入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为打造高韧性供应链模式,车企可以考虑改变原本单纯的外采策略,更积极布局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以增强相关环节能力水平并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同时,对各品类采购以及介入策略开展更为动态的管理。

何为高韧性供应链模式?方寅亮告诉记者,高韧性供应链模式是指整车厂需要针对不同的供应品类,去做一些动态的判断。“既要考虑整个宏观大环境的变化,也要考虑和新供应商之间的溢价关系,动态调整跟供应商的合作模式,包括保供条款等,以此在安全库存方面有更好的弹性准备,确保企业能够平稳地生产经营。”

“以备受瞩目的汽车半导体为例,车企长久以来奉行传统价值链模式,在‘缺芯’大背景下,这一模式已显得左支右绌。不同车企应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探索参与半导体价值链环节的可能性,更积极应对汽车半导体‘保供’挑战。”方寅亮举例称。

(编辑:张家振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