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等重要事项除外 海南地方法规不再新设行政许可

国家安全等重要事项除外 海南地方法规不再新设行政许可
2022年06月27日 15:43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海南省制定各项制度和政策的着力点。在确定了2022~2025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后,海南省政府正着手提升政府诚信水平,拟定了一揽子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出了要建立“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经营便利政策制度。

日前,海南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与企业经营、投资密切相关的痛点与难点,提出解决办法。以充分发挥政府在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表率和引领作用,优化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

“很多都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6月26日,一位长期在海南投资的民营企业主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引起他关注的是《若干措施》中关于政府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的内容。“企业经营行为中有各种探索和尝试,包容审慎监管制度能保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增加经济活力。”他说。

《若干措施》提出,针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性质、特点,分类实施监管,探索柔性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实施风险分级分类“信用+智慧”监管,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检查情况、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监管方式。201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全面推行这一方式。在与企业信用结合后,可以提升执法检查的精确性,避免干扰合规企业的经营。

这还不是全部。记者了解到,在企业更为关心的行政处罚方面,海南省将制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性意见,编制“不罚清单”和“轻罚清单”,对轻微违法行为探索减轻或免于处罚的包容审慎监管。“很多企业经营的轻微违规行为没有主观恶意,所以,这种包容监管的探索企业十分关注。”前述民营企业主称。

在对企业经营行为探索包容审慎监管的同时,海南省还着手规范政府的许可行为。《若干措施》提出,优化前置服务,加强政务服务事项申报辅导。对现场勘验、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程序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限时办结机制并向社会公布。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政策颁布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海易办、海易兑等政务服务平台和政府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加快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除按照保密要求不得公开的文件外,未向社会公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更具实质意义的是尽可能减少政府许可事项。对此,海南省的原则是,除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生态保护红线、重大公共利益等国家实行准入管理的事项外,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原则上不再新设行政许可。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记者了解到,海南省将制定“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

为了达到提升政府诚信、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海南省政府还以多项制度作为实施保障。《若干措施》提出,由海南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系统,将省政府各部门、市县政府、管理机构、派出机构、事业单位等财政拨款单位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作为被执行人等)、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并将有关记录归集至海南自由贸易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这些信息将依托“海南省政府信用信息网”和“信用海南”等网站依法依规逐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政务信用信息归集、联动奖惩、信用监测、信用修复、考核评价等主要功能。

《若干措施》明确,一旦省政府各部门、市县政府出现政务失信行为的,由其上级机关、主管部门或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规取消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各类荣誉评选资格,并予以公开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