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奥平对话赵建:未雨绸缪,坚持长期主义,要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有期待

张奥平对话赵建:未雨绸缪,坚持长期主义,要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有期待
2022年07月05日 15:56 中国经营报

文/荀诗林

“全球都在印钞,只有中国在生产。”

疫情的第三年,上至国家的一些宏观政策,下至普通人的一些日常生活,以及中观的一些行业结构调整,这些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球经济未来会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又会迎来怎样的调整和新的变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都要学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去调整自己的经营和投资策略。

在《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金融大讲堂系列直播课中,西泽研究院院长、银河瑞鑫基金CEO赵建,经济学家、创投专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在线对话,聚焦“调整”,帮助大家一同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自我认知,不断努力学习,坚持自我”。

疫情3.0阶段

赵建曾将中国的疫情比作了3个时期,分别是疫情暴发的1.0、缓和期的2.0以及反复期的3.0,“而现在我们正处于疫情的3.0阶段”。

赵建具体解释说,病毒在不同的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1.0阶段,病毒伤害性比较高,我们采取了正确且比较难的政策,即网格化或动态清零;2.0阶段,是一个消散期,病毒特征比较容易防控,经济恢复得也比较正常。”

“欧美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只是需求侧刺激,直接给个人发钱,这个政策导致的结果就是它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是不匹配的,从而导致严重的通胀,而我们却并不是这样的,全球都在印钞,只有中国在生产。”

赵建补充说明,疫情3.0阶段的情况发生了改变,“病毒传播的速度更快,可以传播的介质更多,无症状感染也比较多,这就会使3.0阶段的动态清零网格化管理的成本变高,尤其是在经济上和民生上”。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社融同比少增946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9224亿元,居民贷款同比少增825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652亿元,同比少增3953亿元,低于近三年均值的4992亿元,新增社融9102亿元,较去年同期1.86万亿元“腰斩”,大幅低于预期2.03万亿元。

基于这一状况,中美之间不同的防疫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产生一系列的宏观后果,其中最大的一个后果就是人民币汇率的相对贬值。

张奥平对赵建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这三个阶段的划分非常清晰,也表示伴随着疫情的升级,我们又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新的难度。

货币政策的演化和反噬

很明显,从欧美国家的角度来看,疫情之下货币政策的运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从而去应对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

赵建提到,几年前,国际清算银行的某位总裁曾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唯一的驱动力就是央行了,就是靠银行印钞来刺激需求,来推动经济的前行。赵建认为,美国政府对于货币市场或者说金融市场的干预是直接的,但要注意的是,通过直接印钞来干扰市场,这一举措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赵建指出,关键点在于每一次货币政策的变化,或者基本理念的转变都来自于危机。他具体举了一些时间点,比如1929—1930年的大萧条对美国影响非常大,失业率高达30%左右,这次大萧条打破了美国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自由主义的神话,从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所有的货币政策是反通缩的。

赵建特别提到了美联储前主席沃克尔,他介绍到,沃克尔采取了反通胀的政策,就是加息,通过坚决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国上个世纪末出现的通胀在不断削减,得到了后面继任的美联储主席的效仿。

但是,赵建提出,如果将当时的历史场景放大,世界上发生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中国开始融入全球,“之前我们可能是一种内循环的状态,是一种计划经济的状态,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巨大的产能投入到全球,为全球提供商品。其实这个过程,我认为,对美国的通胀压制,或者是美国通胀缓解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赵建总结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不断演化,总体的变化就是债务在不断累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断膨胀,同时,上山容易下山难,扩表容易缩表难。

考虑到这些,赵建认为,下一步美国是否还能够继续加息和缩表下去,他是持有怀疑的态度。

张奥平对这些表示赞同,他补充说,美国之所以能持续放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是存在一定的铸币权的,美元相当于全球的货币,而美联储的央行又像是全球的央行,“它有这样的地位和实力,可以无限制、无节制地去做,从而把通胀所带来的危机释放给全球其他经济体。”

但是,张奥平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这样做真的不会带来反噬吗?

“当前的反噬,就是通货膨胀。”

赵建解释说,在一个恶性通胀时期,社会上并不是货币多了,而是没有货币了。他说,随着通胀的不断加大,货币的供给就会变得不足,高达8%以上的通胀,已经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放水。

赵建还认为,全球对于美元信念的动摇就是另外一个反噬。他表示,美元存在内在的矛盾,虽然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但执行的却是世界的功能,“每次美元的放和收,都是美联储根据自己国家来制定的,永远不会考虑全球,但是全球很大程度上却在依赖美国交易。”

基于这一状况,赵建认为,这一矛盾足以让全球对美元的信心产生动摇,而且在近100年来,美元的每一次“吐纳”,或者扩张和收缩,都会引起全球金融的动荡。

张奥平补充说到,实际上,不仅仅是美国在放水,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他不少经济体也在采取类似的操作。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什么“工具”来抵抗通胀?如果西方经济体持续放水,最终又会走向怎样的形态呢?

抗通胀的力量

赵建认为,全球化和市场化是抗通胀最重要的两种方法。他解释到,全球化可以带来充分的供给,而中国就是这当中重要的提供者。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可以参与到全球的生产当中,从而消灭通胀。同时,市场机制本身就是反通胀的。市场经济是容易带来过剩的,它会容易带来通缩的。

另外,赵建提到,有一些成本没有被记录在内,比如环保成本。在最初的时间里,在美国生产,这是要付出很大的碳排放的成本,而在中国却基本是免费的,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可以容纳一部分的环境污染,“但是现在,碳排放要计入成本了,一定是放到通胀的价格的上涨里面。”

赵建预测,在未来,通胀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个人投资者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最好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

从数据方面来看,赵建提到,实际上比较优质的防通胀资产的前几位还是股票,一只非常优质的股票是抗通胀最好的,比黄金还要好,另外就是随着优质股票组合的基金。

张奥平总结到,这并不是号召大家去炒股,而是因为权益类资产本身是可以抵抗未来不确定性,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资金和财富的升值的状态当中。

那么,国内经济未来的增长机遇又在哪里呢?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下行压力和中小企业的困境

赵建认为,现在我国的经济正面临着非常严峻和复杂的时刻,如果供给的冲击持续时间更长,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赵建解释说,供给是有市场主体加产业链、供应链连在一块的,也就是点线面连在一块的。

“点”就是每个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作为一个核心,周围围绕着一些中小企业;

“线”就是产业链和供应链;

“面”就是整个市场经济。

他表示,冲击时间过长,“点”上财务免疫力和订单免疫力比较差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着经营的困境,“线”上就是供应链一旦断裂,会出现永久性的损伤,从而导致整个“面”被冲击,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总体上可能会出现扭曲和紊乱。

但是,赵建也表示,这些都非常正常,因为经济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周期性规律的。

“虽然社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并不是特别好,但是我们看到固定资产的投资开始出现明显的回暖,这就是说政府已经在发力。”

赵建认为,政府通过投资的发力可能正在形成底部,也就是这次经济下行的底部可能正在形成。

张奥平就这个事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研究,他表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周期是完全正相关的,而且是顺周期的。反而在中国,大的国企、央企有时候是逆周期的。

但是,张奥平也表示,如果想把中小企业恢复过来,不是短期简简单单靠宏观政策或者靠货币财政政策就能刺激回来的,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又该如何摆脱困境呢?

赵建认为,对一个人最大的打击就是失业,而中小企业对社会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确实能够提供就业。

赵建表示,目前已经采取的一些退税、缓缴社保等保证现金流的政策还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在2020年采取的一些方法,比如直接给一些中小企业无息贷款,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免除债务。

另外,赵建还提到,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也非常重要。他表示,在特殊形势下,已经没有办法按照商业的风控标准来进行融资了。他认为,政府应该有一些非营利性的,或者公益性的担保,给一些不符合银行风控标准的中小企业担保,让它在特殊的时期能够继续获得银行的商业性贷款。

张奥平也表示赞同,个体的企业主还是要恢复一定的信心,重新拾起发展的信心,千万不要在经济下行的底部倒下了。

“十四五”期间的改革

张奥平提到,2022年已经到了“十四五”的中间了,后边还有两年半的时间,而这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新的行业和产业的变革。

赵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比如,小康社会的基本实现,扶贫的基本实现,现在又走向共同富裕,而“十四五”过去的时间里,中国基本都在抗疫。

赵建表示,防疫的攻坚战一定是暂时的,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他认为,公共卫生危机对国家的管理、城市的治理以及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赵建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家美国调研公司发现,疫情的发生推动了中国或者全球整个数字化加速了6—8年。基于这一特点,赵建认为,未来“十四五”规划肯定是对数字经济一个继续深化的过程,“这个深化的过程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元宇宙产业”。

赵建认为,除此之外,低碳,或者是“双碳”产业,是又一个发展点。他解释说,很多企业围绕着其他企业做数字化改造而存在,或者是研发了很多产品、技术和服务。那么,下面就同样会有很多企业为一些传统企业的低碳化,或者绿色化改造提供一些技术,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赵建还表示,新的财富管理产业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他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形成一个新的形态的财富管理行业,让真正的专业化的金融从业人员来做专业的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张奥平认为,这三个方向的重大改革和变革都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普适性的机会和调整。

但是,张奥平随之提出了一些反思,他指出,过去整个中国的商业生态和西方的商业生态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西方的商业生态更多的是靠产业驱动的,而中国的商业生态的发展,更多还是有一种战略,通过政策驱动去发展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家和投资者该如何思考和选择呢?

未雨绸缪,运筹帷幄

赵建认为,当下的时间里,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做好危机管理。

他提出,实际上,中国最近几年一直处于调整的状态,这实际上是对我们过去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来进行的。

“想要实现阶段性的软着陆是最难的,飞机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起飞和降落的时候。”

赵建认为,这个软着陆的时期非常艰难,再加上这三年的疫情,可能更加的让企业家感到不适应,“所以,在这种时刻,任何人都要长期处于一种危机管理状态,随时假定出现危机该如何应对”。

赵建表示,企业必须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任何人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家在战略上要乐观,在策略上可能要相对谨慎。

赵建强调,所有人都要意识到,宏观很重要,要认识到它的客观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感到恐惧。他表示,在这次调整过程中,所有的短期主义的行为都会付出代价,甚至被淘汰。最后活下来的就是长期主义者,有危机意识的人。

“所有人都应该有一个信念,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有一个期待。”

张奥平最后总结到,在新的阶段当中,想要去抓住新机会,更多的还是要去学习,去理解,去坚持自己要一直坚持的事情。

(校对:翟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