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皖青三地银保监局局长谈银保“这十年”:打造地方“名片” 金融助力国家区域战略发展

津皖青三地银保监局局长谈银保“这十年”:打造地方“名片” 金融助力国家区域战略发展
2022年09月23日 19:24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9月22日,天津、安徽和青海三地的银保监局局长在银保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当地银行保险这十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天津、安徽和青海分别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科创产业“后起之秀”和绿色生态的“中华水塔”,金融行业在助力打造这三张“名片”,实现地方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津银保监:培育制造业新动能

“十年来,天津银行业保险业持续稳健运行,行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国首家外资养老保险公司、首批民营银行试点相继落地天津,逐渐形成包含住房储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特色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种类齐全、集聚效应明显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天津银保监局局长赵宇龙表示。

据介绍,截至目前,天津银行业资产负债、存贷款等均较2012年实现翻番,其中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3.81万亿元和4.31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1倍和1.6倍。保险业原保费收入达660.47亿元,较2012年增长2.8倍;保险深度从1.85%增至4.45%,保险密度从1685元/人增至5030元/人,位居全国第4位。保险赔付支出187.3亿元,较2012年增长2.3倍。银行保险法人机构从31家增至57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排名全国第二,其中金租公司11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天津具有深厚的工业基因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中,天津被赋予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赵宇龙表示,天津银保监局紧跟“制造业立市”战略,配套出台金融支持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多个专项政策,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以信创、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为抓手,设立科技金融支行、首贷中心和信用贷中心等专营机构,推出“芯片贷”“科创积分贷”等创新产品,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辖内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166亿元,其中支持12条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约883亿元,助力天津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信创产业链条,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实现突破。

“天津银保监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推动银行业保险业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助力天津制造业再现辉煌。”赵宇龙称。

据了解,天津银保监局在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支持天津加快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截至8月末,辖内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166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项目贷款余额683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541亿元,较年初增长25.2%。同时,在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上聚焦天津市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12条重点产业链,联合市有关部门出台专项措施,按照“一链一策一方案”原则,建立“核心企业+主办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为重点产业链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截至8月末,辖内银行支持12条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约8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4%。目前,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已达1.26万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在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方面也不遗余力。赵宇龙介绍,围绕天津高水平建设信创、合成生物、细胞生态等5个海河实验室,推动银行通过“研发贷”“科技基础设施固定投资贷”等支持海河实验室建设超16亿元,助力打造“中国信创谷”、京津冀“细胞谷”。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引导银行推出“芯片贷”“上市贷”“科创积分贷”“股债贷”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专精特新”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此外,天津还是金融租赁公司的聚集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天津市金融租赁公司创造了中国金融租赁业的多个“第一”。

赵宇龙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天津已设立了11家金融租赁公司,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一,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稳居全国前列,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引领天津的融资租赁业务领跑全国,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的租赁业务规模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制造业背景股东在金租公司所有股东中的占比超过40%,为天津金融租赁业注入了制造业‘基因’。”

他表示,天津金融租赁业更加坚定和深度地融入制造业发展,设备类租赁资产近4525亿元,较十年前翻一番。天津金融租赁业支持国内船厂订造新船、高端船型作为重要任务,近三年来支持20余家国内船厂,直接订造和吸引境内外客户订造各类船舶80余艘,金额近300亿元。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矿砂船等船型都是在金租公司支持下实现国内首次制造。

安徽银保监:创新是最强基因

“这十年,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在发展战略中着重支持安徽创新发展,创新是安徽的最大优势,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安徽银保监局局长周家龙表示。

据介绍,这十年,安徽国民生产总值跃升至4.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式发展。安徽省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突破7万亿元,贷款余额达6.5万亿元,分别增长了2.1倍、2.9倍,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2.5个百分点。保险深度由2.6%上升至3.6%,保险密度由759元/人上升至2510元/人。

周家龙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安徽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近1万亿元,占安徽全省省外资金近六成。安徽银保监局聚焦金融总量供给,联合长三角地区银保监局出台了《长三角地区跨省(市)协同授信指引》,鼓励发展“长三贷”信贷模式,推动金融服务“同城化”。与上海共同作为全国首批开展中国集成电路保险共同体试点,已为近120家链属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200多亿元。

“创新是安徽的最靓名片,也是最强基因。”周家龙称,安徽银保监局加强引领,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已成为安徽银行保险机构自觉的战略选择。近两年,全省新设2家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其中工商银行合肥科创中心在工行系统科创中心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一。全省科技企业贷款翻了一番,科技保险保障金额增长了1.2倍,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2.4倍。

银行业保险业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配置资金链过程中,安徽银保监局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科创金融资源供给总量。周家龙介绍,安徽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7%,战略新兴产业的产值占工业产值达41%,已经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安徽银保监局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新领域,按照“一张产业全景图、一张资金需求表、一场专项对接会”的思路,联合经信、科技等部门开展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百行访万企”活动,实施了多轮次、全覆盖的融资对接,实实在在地提高了科创金融总量投入的跃升。近两年,全省科技型企业的贷款余额从1525亿元增加至3128亿元,增长了105%,户数增长了157%,全省科技保险保障金额从1360亿元增加至2971亿元,增长了119%,年承保科技企业户数增长了181%。

同时,银行业保险业在推动科创金融服务产品模式上也不断创新。周家龙表示,安徽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芯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全国领跑。安徽银保监局推动金融大力融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四链合一”,指导推出了初创期科创企业信用贷、研发贷等契合科创企业轻资产、轻抵押、长周期特征的专属金融产品。协同政府部门开展了贷投批量联动,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合肥、蚌埠、滁州、芜湖等地开展升级行动,已为111家科创企业批量发放贷款,联动14家合作的股权投资机构投入股权投资17.6亿元,配套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7600万元,并通过股权投资的收益回流补充风险补偿资金池,实现了良性循环。

此外,他还提到,在加快建立科创金融特色服务体系方面,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加强了与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平台的联动,发挥基金、股权等协同作用,引导在皖的全国性银行保险机构发挥总部集团“全牌照”优势,引入集团成员单位入皖,加大债券、投行、理财等资金投入,加入安徽的“基金丛林”建设。近两年,全省新设2家总行级科创中心、36家区域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下一步,安徽银行业保险业将继续坚定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战略方向,推动安徽经济跨越式发展。”

青海银保监:使绿色成为金融业“基本色”

“这十年,是青海银行业保险业改革转型之路行稳致远的十年,是维护一方金融安全的十年。”青海银保监局局长景晋生表示。

据介绍,青海银行业保险业体量虽小,但是潜力比较大,这十年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与2012年相比,总资产迈入了万亿元大关,金融业的增加值占比提高了3.79个百分点,银行业贷款余额翻了一番,保险业提供的风险保障总额增长了5.18倍,保险密度增长了68.58%,保险深度上升了1.47个百分点,特别是重点领域发展更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13.15%,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长23.22%,都远远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农业保险赔付金额增长了近10倍,车险改革累计为消费者节省保费支出11.66亿元。同时,青海银行业保险业的模式新,用改革创新让高原民族地区共享高质量金融服务。创建并在全国推广“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实现了银行服务“不出村”,同时实现了保险服务“不出镇”;标准化打造16家绿色金融部门和特色分支机构;推出全国首个以“物联网+”实现牲畜活体抵押信贷产品“乡村振兴活畜贷”;金融支持“拉面经济”,助力“走出去”的新市民在280多个大中城市创业就业。

景晋生表示,青海银保监局引领银行保险机构贯彻国家关于青海在生态领域“三个最大”的指示精神,用好用足倾斜政策,推动青海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使绿色成为青海金融业的“基本色”,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路子。

据介绍,2015年是青海银行业保险业初步探索“绿色信贷示范年”;2017年,青海银保监局推进了辖内“公司治理、政策激励、信息共享、创新研发、专才培训”五大机制建设;2018年,银行业保险业实现“美丽中国、精准扶贫、污染防治、防范风险、转型发展”创新结合;2020年,青海银保监局出台了《绿色金融支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规划》,开展绿色金融“五个一”活动;再到2022年,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15条措施的提出,青海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支持的绿色项目小到田间地头、大到国家基建。从单个项目支持到培育壮大“专精特新”的绿色产业技术优势,青海绿色金融成为了一张“金名片”。

统计数据显示,到2022年6月底,青海省绿色信贷余额2065.27亿元,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占比过半,绿色信贷覆盖率29.44%,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担的风险总额也比2015年增长了2.5倍。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有一个塔拉滩,原来是‘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现在是‘地上都是草,还让羊吃饱’,就是因为这里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而绿色金融在这场荒漠变绿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景晋生称,下一步青海银保监局将指导各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做好绿色金融的探路者,持续助力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讲好绿色金融的“青海故事”。

(编辑:朱紫云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