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燕南童海华 武汉报道
“燃油车的销量已经接近顶峰,之后会快速下降,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快速地增长,预计在2025年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就会达到50%的渗透率。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也会快速增加。根据我们团队的预测,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估计会接近5000万辆,2030年为1.2亿辆,2035年超过2亿辆,2040年接近3亿辆。”9月23日,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2022)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对《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
欧阳明高指出:“动力电池是电动轿车的核心。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趋势将是低碳化、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损耗,发展绿色的电池。高端化是指高品质、高安全、高技术的智能电池和固态电池。智能化是指实施全链条的智能化,从智能设计到智能制造再到智能控制,最后真正发展成新一代的智能电池。”
不过,当前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能耗大、成本高、二氧化碳排放较严重。为改善这一问题,要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损耗。那么如何解决动力电池能耗大这一问题呢?
欧阳明高表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回收,动力电池经过回收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降低排放和能耗。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回收方式,比如湿法回收和物理回收,其中,物理回收潜力最大,也是目前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部分。通过物理回收可以使碳排放降低一半以上,结合绿电则可以实现完全的低碳化。现在产业正在朝西部地区绿电比较多的地区进行转移之中。”
欧阳明高还表示,现在中国电池系统的创新是非常活跃的,要从结构创新发展到材料体系的创新,这是必然的趋势。全世界正在进入到新一轮电池材料体系创新突破的竞争阶段。到2025年,锂离子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可以实现350Wh/kg的能量密度。到2030年之前,通过液态向固态的过渡中动力电池可以实现400Wh/kg的能量密度。2035年之前,部分研发实现突破,产业进入市场化、规模化阶段。未来锂金属负极、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就是下一步动力电池产业的目标。不过新体系电池的技术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必须突破,现在中国电池占全球电池的70%,很多国家都在进行颠覆性创新,从而改变市场格局,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全球合作,来突破新体系电池的技术难题。
据了解,欧洲《电池2030+》计划中提出智能电池、电池的智能化制造等理念。对此,欧阳明高表示,我们也必须加大力度,面向2030年,实现动力电池材料选择、电池设计、制造、使用、回收的全链条自动化。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充电系统未来的趋势,欧阳明高则认为是从无序充电到有序充电进行过渡。“电动车的量越来越大,无序充电电网无法承受,所以应该发展有序充电。为了进一步发挥电动车作为储能装置的作用,要发展双向充电,也就是V2G,既可以充也可以放。”
最后,针对新能源重卡技术的发展趋势,欧阳明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氢能重卡是氢燃料电池产业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战略。现在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氢耗还是偏高,达到百公里15公斤,未来必须降到百公里10公斤,如果不降低成本,氢燃料重卡就没有竞争优势。”
(编辑:张硕 校对:颜京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