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武汉GDP排名重回第八,是经济实力和城市地位的回归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武汉GDP排名重回第八,是经济实力和城市地位的回归
2023年02月10日 18:14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张家振 武汉报道

“过去一年,是武汉极为重要、极不容易的一年。”2月6日,武汉市政府官网对外发布最终版武汉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更新了经核定的2022年全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4%,达到18866.43亿元。

最终,武汉市在时隔2年后(2020年和2021年)摆脱疫情“阴霾”,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提升一位,重新坐稳了全国第八的席位。

面向2023年,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在武汉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的目标。“确定经济增长6.5%以上的预期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符合中央精神和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符合武汉发展实际。这个目标不仅基于国家重大政策的多重利好,基于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现实需要,更是基于武汉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武汉市在历经两年后,经济实力和城市排名最终回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武汉市作为全国热点二线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各有哪些优劣势?在全力冲刺迈入“2万亿GDP俱乐部”过程中,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足?带着上述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

(秦尊文。受访者供图)

《中国经营报》:2022年,武汉市重返全国GDP第八位,这种变化背后有哪些原因?武汉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保经济民生和统筹协调疫情防控之间做了哪些积极工作?

秦尊文:在我看来,在经历疫情冲击后,武汉市在全国的排名最终重回第八位,既是产业结构、经济基础良好的反映,也是经济实力和城市地位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回归。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二是武汉市全体人民的感恩奋进;三是全国各地在疫情之初给予的大力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国家各部门、各省区市大力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疫后重振工作。同时,武汉人民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以倾城之力艰苦奋战,在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第一,武汉市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赢了疫情防控狙击战,坚决不搞“一刀切”,为最大限度地恢复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武汉市各相关部门精准高效对接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千方百计使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根据相关统计,仅2020年,武汉市全年减税降费达513.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

第三,武汉市实施了一系列补短板、强基础和高质量发展工程,培育出强大的发展后劲。武汉市不仅重新站起来了,而且行稳致远,被誉为“新时代的英雄城市”。近三年来,武汉市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产了一大批重大项目,仅2022年就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50个,落户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4个,为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中国经营报》:根据武汉市公布的2022年经济数据和2023年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努力冲刺迈入“2万亿GDP俱乐部”。武汉市在城市定位、产业结构等方面有哪些优势?

秦尊文:2022年,武汉市克服内外部不利因素,GDP增长率在全国位居前列,应该说是全市上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全体市民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国家战略层面,武汉市的地位比较重要。在国家目前布局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武汉市是其中一个,在全国城镇体系当中的站位很高。

另一方面,武汉市地处长江经济带,被定位为超大城市,城市能级更高。2016年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领作用。

《规划纲要》同时提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三大增长极分别对应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所以从这方面看,武汉市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较高,承担的使命也很重要。

同时,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也提出,武汉市要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这也说明,武汉市在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中国经营报》:武汉市GDP排名虽然重新回到了全国第八位,但是民营经济、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和部门城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在冲刺“2万亿俱乐部”过程中,武汉市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你有哪些合理建议?

秦尊文:尽管武汉市的数字经济产业跟杭州等热点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全国也有一席之地。武汉市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培育和发展提升的步伐。在元宇宙等新兴赛道布局方面,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也在2022年12月成立了光谷元宇宙研究院,希望依托人才等优势能够开辟新赛道,取得新成效。

根据《武汉市促进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武汉市将推动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2个以上元宇宙产业基地、3个以上元宇宙重点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打造50个以上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和项目,培育引进200个以上元宇宙创新企业,建成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的我国元宇宙创新发展先导区与核心区。

另外,湖北省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武汉新城规划》也指出,以东湖高新区为主体,横跨武汉市和鄂州市两市的武汉新城将构筑起数字经济新高地。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型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筑楼宇等数字化管理,强化“数字+”与城市运营管理各领域深度融合等。

这就要求武汉市下一步要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和实力提升,在国家层面承担更大的使命,发挥更大的作用。

武汉市的优势在于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后劲足,同时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基础好,因此要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比如,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武汉市在全国的排名比较靠前,汽车产业作为万亿级产业集群,是武汉市规划的最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湖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另外,东湖高新区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代表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话语权。武汉市在这方面要继续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筑牢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盘”。

(编辑:石英婧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