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建议放宽城乡居民补贴性培训年龄上限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建议放宽城乡居民补贴性培训年龄上限
2023年03月03日 21:52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成都报道

“当前,激发乡村活力、提高农村实力、增添区域动力,引进人才是关键,但发挥本土人才作用更加关键。”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她将把关于放宽城乡居民补贴性培训年龄限制的建议带到今年的两会上。

事实上,对城乡人才培养的建议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有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加强乡村人才培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培养问题,而地方也在陆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放大“工建军”能量

陶勋花指出,目前留守并参与乡村振兴的人员主要分为三大类:观念超前、敢创敢为的年轻人(先锋军),土生土长、扎根乡村的中老年人(工建军),心系家乡、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助力军)。三类群体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现实情况看,工建军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弱,根本原因是年龄偏大(50岁以上),文化程度偏低,技术技能偏弱。为此,应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年龄限制适当放宽,让更多有就业愿望的“工建军”提升技能,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已成为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

从“工建军”这一群体来看,50~60岁女性最多,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具备较强的劳动能力,在农村生活时间长,熟悉当地村情民情,当地生活经验丰富,同时具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该类群体的养老金普遍不高,他们多希望掌握一技之长来提高收入。为此,可以减免该类群体的培训经费支出,支持他们通过免费培训来提升技能,来提高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实现人与乡村的相互支撑、相互成就,这也是乡村振兴的强基之策。

那么,培训年龄错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陶勋花建议,在政策层面,可以完善补贴性培训政策,将政策中“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可享受免费培训,更改为“在法定劳动年龄未来10年内,具有劳动能力、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可享受免费培训。

此外,在资金扶持和执行层面,陶勋花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各地上报的该类群体资金需求计划,加强资金预算和精准投放。同时,国家职能部门应该根据该群体工作实际,鼓励职业(技工)院校等培训机构以提升技能为目的,采取多种技能提升方式,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聚焦乡村人才培养

在陶勋花之外,今年两会前夕已经有多位代表、委员表示了对乡村人才培养的关注。如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可以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完善农村经济带头人激励机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也认为,应该继续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作用,将以“第一书记”为核心的驻村工作队向乡村振兴延伸和拓展,以此来破除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人才瓶颈问题。

近年来针对乡村人才培训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农业农村部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启动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根据“耕耘者”振兴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由腾讯公司出资5亿元,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免费培训,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线上培训100万人、线下培训10万人。

据了解,这项计划将以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养一批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相协调,与现代乡村产业需求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

到今年,对农村地区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还在持续加码。在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特别提到了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

在地方层面,人才培养政策也在加速落地。比如,今年湖南省发布的《关于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扎实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作出要求。提出了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组织引导各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继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加大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力度,加强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编辑:卢志坤 校对:颜京宁)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