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川渝共推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

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川渝共推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
2023年03月18日 13:11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支持万州、达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强规划、政策、项目统筹,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探索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利益共享机制。”对于万州、达州、开州(以下简称“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已如是作出明确部署。

为落实相关部署,川渝两地日前共同印发《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发挥万达开地区川渝东出北上门户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共同打造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省际交界地区统筹发展新范例。

“推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被普遍认为是打破行政区划障碍、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成渝地区通过建立一套优势互补、相互成就的区域合作利益联结机制,能够解决同城化面临的困难,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同时也能为其他地区推动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提供创新案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根据《方案》内容,万达开地区位于三峡库区和秦巴山区腹心地带,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和成渝地区东出北上的主要门户,2022年常住人口814.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283.2亿元。

川渝此次《方案》对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战略定位,其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列于首位,明确要立足良好的生态本底和独特的生态功能,构建青绿交织、山水相依的跨区域生态网络,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的绿色发展新范例。

为实现这一战略定位,《方案》提出要切实抓好三峡库区腹地水源涵养、秦巴山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共筑山青水美的绿色生态屏障。

具体任务方面,《方案》提出要打造三峡库区生态廊道,筑牢秦巴山区生态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以及建立生态环境共治机制。其中,秦巴山区生态屏障以保护秦巴山区森林资源安全、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强化秦岭、大巴山等山脉自然风貌整体保护,并行推进“保护—修复—管控”等;三峡库区生态廊道则以保护长江母亲河、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开展“三水共治”,深入推进长江干流及主要次级河流水环境协同治理等。

建立生态环境共治机制方面,《方案》则提出要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一管控对象界定标准和管控尺度,探索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同时要健全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共同组建环境资源巡回法庭,构建环境资源案件多元化解平台等。

“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地区,是长江主要水源涵养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李然认为,成渝地区在探索绿色产业体系转型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生态功能区的大量人口,减少生态脆弱地区承载人口的压力,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屏障,还可以带动周边区域全局发展,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特别是创造生态产品转化的消费市场。

打造区域经济中心

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外,《方案》此次还对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提出了川渝东北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定位。

为此,《方案》提出,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要积极服务川渝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强化产业链价值链对接协作,挖掘天然气、锂、钾等矿产资源和大三峡、大巴山等文旅资源,提升先进材料、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高效集聚,打造引领带动渝东北川东北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心。

在共育绿色智慧的现代产业集群方面,《方案》还明确要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能源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协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共建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以及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等具体任务。

先进制造业布局方面,《方案》提出要统筹推进产业分工布局、链式配套,共同培育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医药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合力发展装备制造、绿色照明、电子信息、家居建材等产业集群;协同推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加快聚集一批具有系统集成能力和智能装备开发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

此外,《方案》还提出要创建万达开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区域数据综合利用中心,推进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交通运输经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万州国家级经开区、达州高新区、开州浦里新区,打造引领带动作用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等。

“产业和科技是充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的关键。”李然认为,为推动地区内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成渝地区应加快建立完善区域产业协作的政策联通、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区域规则共建、资质互认、信用互信、信息共享、监管共治、模式共推等创新改革,形成互联互通的要素流动和企业发展市场。

(编辑:王金龙 校对:燕郁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