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竞逐城市竞争新赛道:加速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武汉竞逐城市竞争新赛道:加速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3年03月24日 21:46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杨让晨 张家振 上海、武汉报道

“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仍是目前工作的重点。

为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目前已有地方政府开始规划布局发展战略。为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武汉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相关发展目标,到2025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9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700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30万人次,展会节事活动达到800场次。

(“知音号”大型主题演艺轮船行驶在长江武汉段江面上。张家振/摄影)

对此,武汉市政府方面表示,武汉市未来将着力打造世界级文旅观光、生态休闲滨水之城,国际化时尚艺术、活力健康大学之城和全方位数字生活、新型消费创新之城,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市此次提出的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方向是比较有特色的。对于武汉市而言,有助于更好体现武汉市在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战略中当先锋、打头阵,更好发挥在引领中部崛起过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也是武汉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应有之义。

培育国际消费新品牌

《意见》提出,武汉市将坚持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聚国际消费资源,创新国际消费场景,完善国际化消费服务功能。

武汉市方面还表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立足城市特色,塑造鲜明形象,创新消费模式,打造“心向往之、近悦远来”的人潮涌动之城。到2030年,力争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50万人次,展会节事活动达到1000场次。

根据武汉市2023年初发布的经济运行情况数据,2022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36.2亿元,比2021年增长2.1%;全市进出口总额达3532.2亿元,比2021年增长5.3%。

为了力争达成《意见》提出的具体发展目标,武汉市将从城市名片、商品服务、消费场景、消费通道以及交流环境等五个方面入手,共规划了73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以打造城市名片为例,武汉市将从地理、人文和数字化三方面入手,做好武汉市沿江、环湖的历史人文消费功能区、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等空间规划以及鼓励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带以及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零售消费高效融合等。

秦尊文告诉记者,武汉市此次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向和目标是比较有特色的,也可以称之为“扬长补短”,“扬长”主要体现在类似构建“大江大湖+消费”“大学+消费”等方向,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新赛道。

而对于“数字+消费”相结合的发展建议,秦尊文表示,武汉市是一座创新之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种消费场景进行有效结合,可以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武汉市在这方面具备很好的实力,可以进一步深化发展,以更好拓展内需,扩大消费。”

此外,武汉市还提出将通过打造制造、服务、文旅等品牌等方式,培育国际消费新品牌。《意见》明确提出,将提升东风汽车和岚图汽车等本土汽车品牌知名度,同时将加快吉利路特斯、东风云峰项目的投产达产,以及小鹏汽车、东风高端新能源和上汽通用智能纯电平台等项目建设。

“实施‘打造名品’‘培育名企’‘汇聚名家’工程。促进民族品牌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际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应。”武汉市政府方面表示。

秦尊文也告诉记者,目前,武汉市在汽车消费、服装纺织和会展经济等产业领域发挥着对周边区域的引领作用。“武汉市的汽车产业,特别是在新能源、智能联网等方面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地位,周边城市也布局了诸多和武汉市汽车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产业配套。”

承担更多国家战略使命

事实上,武汉市已多次提出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并以此在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过程中更好发挥引领作用。

2022年6月18日,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此后,湖北省相关部门发布了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总纲,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之下,武汉市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提出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

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上述五座城市分别地处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中部地区则出现了缺位。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就曾建议,支持在中部地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支持湖北省武汉市建设中部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肩负区域内消费引领和带动之职,中部地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消费领域领头羊意义重大。”杨智表示。

在秦尊文看来,武汉市此次明确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更好地体现武汉市在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过程中当先锋、打头阵。”秦尊文表示,武汉市本身就是中部地区的消费中心,此次明确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助于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提供支撑,湖北省提出的定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武汉市是其中最重要的节点城市。

“第二,可以使武汉市更好地承担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使命。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把武汉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这就要求武汉市在经济、产业和消费等领域发挥重要的龙头作用,能够带动中部地区崛起发展,并与周边地区共同构筑中部强大的内需市场,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秦尊文告诉记者。

“第三,这也是武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应有之义。”秦尊文分析认为,武汉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并加速打造国际化大都市,这是从2012年起就一直努力的方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前提和核心功能就是要有消费资源,打造消费资源的集聚地和制高点,并在消费领域对周边地区发挥引领作用。在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形成国内强大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对武汉市提升在国际市场的活跃度起到积极作用。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分析人士看来,武汉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将会对整个武汉都市圈带来诸多助力。

据了解,今年初,湖北省发改委正式印发《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武鄂黄黄即武汉、鄂州、黄石、黄冈,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6.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64个百分点。

《大纲》提出,将沿江环湖构建包括武汉新城组团、武昌组团、汉口组团、汉阳组团、鄂州主城组团、黄冈主城组团等在内的8大城市组团。同时,将以武汉新城、花湖国际货运枢纽和武鄂黄黄核心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业性金融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对此,秦尊文告诉记者,武汉市的制造业实力较强,能够较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借助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优势,能够更好服务湖北省、湖南省以及江西省,在对接联通‘一带一路’大战略中也可以发挥进一步的作用。借助武汉市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方向,湖北省正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进行规划和发展碳金融、文旅和康养等产业。”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杨智也分析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是要通过城市的消费能力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培育增长动能,增强消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中部城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在提升自身能级的同时,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增强消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新载体和新引擎。”

杨智同时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有利于提高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中部地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势必将带动中部地区各城市拓宽国际视野,扩大开放,努力提升‘买全球卖全球’的能力。”

在杨智看来,目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是中部地区立足广阔的市场腹地,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契机,通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区域优势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内陆也可以成为开放前沿,中部地区也可以成为开放高地。

(编辑:张家振 校对:颜京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