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一号工程” 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定位“一号工程” 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3年03月25日 17:17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牵引”定位正在川渝两地持续深化。

继四川多次强调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后,重庆市近期也多次提及总牵引这一定位。日前,重庆市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目标,按照重庆市委关于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的决策部署,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为此,重庆市在此次《方案》中提出多项重点任务,涉及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以及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等多个方面,明确要聚力形成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争当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成渝地区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既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也是中欧班列的主力,更能通过大西南一体化直接毗邻东南亚和南亚直达非洲。”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国目前的外循环主要依赖于发展水平最高的几个沿海省份,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还有着巨大的开放潜力待挖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打造,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联结点,打造国家南向西向的开放门户,有利于成渝地区更好融入与服务我国新发展格局。

强调总牵引定位

川渝两地已多次明确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牵引定位。

早在去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就曾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去年12月召开的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推进今年经济工作。

今年1月份,重庆市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也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此次《方案》再次重申相关定位,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发展大局、内陆改革开放大局、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大局、促进共同富裕大局。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案》提出未来5年多项重点任务,其中实施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行动被率先提出,并明确主城都市区是重庆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承载地,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具体来看,《方案》从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承载能力、打造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建设辐射力带动力强劲的动力源以及强化城市规划统筹等方面提出多项政策举措。

如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方面,《方案》提出要梯次推动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提速建设同城化通道,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交通廊道,全面提升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能级和水平等。

对于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方案》明确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7年,要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4%,常住人口达到22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80%。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除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外,《方案》还提出要实施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明确到2027年,重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5%左右,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8天左右,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

为此,《方案》提出多项政策举措,其中明确要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如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发展;加快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推动万州等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城市积极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等。

“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地区,是长江主要水源涵养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李然认为,成渝地区在探索绿色产业体系转型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生态功能区的大量人口,减少生态脆弱地区承载人口的压力,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同时带动周边区域全局发展,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特别是创造生态产品转化的消费市场。

此外,《方案》还明确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庆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的重中之重,提出到2027年,力争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为此,重庆此次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两大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点推进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建设等。

(编辑:王金龙 校对:燕郁霞)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