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601319.SH)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中国人保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258.09亿元,同比增长6.9%;总资产1.51万亿元,同比增9.6%。同期,实现净利润343.25亿元,同比增长12.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44.06亿元,同比增长12.8%。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人保业绩发布会获悉,其管理层针对近期市场关心的热点话题均作出回应,包括“一把手”更换是否改变经营战略、如何保持经营效益领先优势、车险和非车险经营策略等。
中国人保集团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表示,“‘卓越保险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研究提出并推动实施的,也是经过集团党委集体研究,经过董事会审议通过的。这个战略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是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其本质和目标,符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当前行业发展和人保的战略愿景。人保将坚持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战略定力,同时也会把战略的稳定性和策略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对一些具体的策略进行动态优化,更加有效、更加科学地推进战略实施。”
财险基本盘结构优化
财产险板块是中国人保的核心价值业务,也是基本盘,旗下人保财险是国内第一大财险公司。
最新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854.34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净利润265.47亿元,同比增长17.5%;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据悉,人保财险此次净利润上升离不开车险的贡献。2022年,人保财险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11.60亿元,同比增长6.2%。车险业务实现承保利润113.05亿元,同比增长69.4%。在车险经营效益指标中,赔付率68.1%,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费用率27.5%,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95.6%,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创近年来新低。
实际上,对于人保财险车险承保端取得的成绩,业内已有预期。业内人士分析表示,2022年私家车车辆出行大幅减少,继而导致车险出险率整体下降,推动了很多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的显著改善。
非车险方面,业务占比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意健险原保险保费收入最高,达889.99亿元,同比增长10.3%;信用保证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2.94亿元,同比增长86.4%。不过,意健险、责任险、企财险等出现了承保亏损。其中,责任险承保亏损达31.53亿元。
对于2023年车险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的走势,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分析表示,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全面正常化,预期今年车辆出险频率可能上升,但是人保财险将通过提升人均产能、定价更优、反欺诈、防渗漏等多种方式来对冲车险出险率和赔付率上升的影响。
“人保财险的车险成长性和盈利性都是争取优于市场,2023年车险的综合成本率计划控制在97%以内。我们前段时间做了36个省公司关于2023年的盈利预算,在不释放准备金的情况下,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内部预算结果好于2022年。关于非车险方面,人保财险2022年做了一系列改造工程,这些举措可能会在2023年得到体现。”于泽进一步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国银保监会明确将进一步扩大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要求各地银保监局根据辖区内车险市场情况确定政策执行时间,原则上不晚于2023年6月1日。
于泽表示:“部分地区银保监局已经召集当地车险经营主体进行沟通,要求稳妥推进、平稳切换。其他地区具体费率方案尚未形成,具体切换时间尚未确定。”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进一步放开,大型险企更容易发挥数据和定价优势,盈利水平可能会优于中小险企。总体而言,非理性竞争在目前的国内财险主体中应该不会再存在。
更大力度推进个险转型
人身险业务板块方面,中国人保旗下子公司包括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
2022年,人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1028.64亿元,同比增长0.6%;净利润为27.06亿元,同比减少34.7%;新单期交规模保费182.76亿元,同比增长0.9%;新业务价值26.69亿元,同比下滑17.3%;内含价值1037.72亿元,同比下滑6.9%。
人保寿险在年报中称,公司主动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压缩低价值寿险产品规模。同时加大中高价值型终身寿险、年金保险产品销售,实现普通型寿险原保费收入298.50亿元,同比增长15.7%。
营销渠道方面,按规模保费统计,2022年,个人保险渠道、银行保险渠道、团体保险渠道分别实现规模保费544.83亿元、449.65亿元、34.17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人保寿险“大个险”营销员同比下降47.61%至9.74万人,但人均产能提升,月人均新单期交保费实现3995.03元。
中国人保执行董事、副总裁、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称,2022年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和疫情等原因,个险渠道线下增员、线下培训、线下管理、线下签单受到影响,个险队伍稳定性受到挑战。
肖建友表示,目前人保寿险个险渠道人力“增优控脱”已初见成效,人力规模趋于稳定。同时他指出,过去一年,人保寿险侧重夯实“大个险”队伍基础,营销员质态改善。
“2022年人保寿险绩优人力绝对数增长25%,人均FYC增长32%,保单继续率在持续地改善和提升。”肖建友说。
人保寿险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公司以“队伍建设,绩优养成”为基础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建立更高效的增员工具和招募系统,将团队品质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增强风控能力。
渠道业务占比数据显示,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55.98亿元,占比49.2%;银保渠道收入440.3亿元,占比47.5%。
对此,肖建友强调,虽然2022年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有所上升,但个险渠道仍将是人保寿险的销售主力渠道。
对于2023年的人保寿险发展策略,肖建友表示,“渠道方面,人保寿险积极推进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转型,持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团队专业性,特别是在有效人力、绩优人力、新军建设、保全员队伍等方面,人保寿险将会进一步大力推动。同时,更加强调和重视客户经营,以客户经营水平提升来提高个险经营的实力,也希望银保渠道提高价值贡献。产品策略方面,2023年,人保寿险可能会迈出新步伐,开发出有特色、能够引领市场化的新产品,在细分市场进行探索。”
2022年,人保健康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10.22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70.0%;内含价值182.39亿元,同比增长12.8%;一年新业务价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35.3%。
人保健康表示,公司发展呈现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经营质效大幅提升、专业能力持续增强、管理基础不断夯实的良好态势。
人保健康总裁邵利铎表示,未来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趋势,持续推出有针对性和专业特色的短期性健康产品,特别是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群体带病健康保障,加大产品开发和布局的力度,同时创新消费场景,不断提升各类健康保险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围绕四个方面突出重点
王廷科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整个财险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驱动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伴随着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加快,保险作为政策工具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包含农险在内的保险业务面临广阔的发展趋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长期护理险、“惠民保”这些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家治理现代化,也会推动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政策陆续出台,将带动服务、社会治理类保险的发展。二是国家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工程投资、物流运输、对外开放等领域,为法人业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国家深入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为个人业务带来潜在的发展空间。与居家生活、家庭生活、健康、医疗、旅游出行相关保险业务将持续加快发展。车险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新能源车险以及智能网联车险正在成为拉动车险保费增长的主要动能。
王廷科说,面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需求,中国人保将立足当下,面向长远,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推进实施“卓越保险战略”,加强科技赋能,推进渠道创新、风险管理和降本增效。并指出,下一步在推进“卓越保险战略”过程中,中国人保更加进一步突出重点,并在四个方面加力、加强。
“第一,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业务机构优化、财务降本增效、管理上精细精益,更好地统筹质效的提升与规模合理增长相结合。今年设定的利润增速目标将继续快于保费增速目标,指标体系也更加体现高质量发展。第二,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发挥保险的长期风险保障和管理功能,在助力乡村振兴、高水平自立自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保险体系的优化。在服务大局中,不断地拓展新的业务蓝海。第三,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下一步,中国人保将更大力度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要在拓展新的客户市场和业务增长点上下功夫;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求成效;在商业模式上‘做文章’;更加拥抱和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赋能,切实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持续动力。第四,更加突出全面风险管理。在行业不断变革时期,有效的风险管理对金融保险发展至关重要。在全集团范围内,明确风险管理文化,推动风险管理工作前置,加强风险管理技术投入,更加全面有效管理好风险。”王廷科表示。
针对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王廷科表示,对于保险业而言,监管机构改革将有力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回归本源,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提升保险业整体风险防范水平,更加有利于进一步保护保险消费者权利、避免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
此外,王廷科认为,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还将促进中国人保更高标准回归保险本源,有利于推动集团实施“卓越保险战略”,有利于为集团营造更加有序和差异化的市场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
(编辑:张荣旺 校对:张国刚)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