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消费客群 银行个人金融战略转向

聚焦消费客群 银行个人金融战略转向
2023年04月01日 03:00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近期,A股上市银行密集披露2022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增速疲软,受个人房贷按揭和消费贷增速放缓影响,多数银行零售贷款表现偏弱。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一直以来支撑银行快速发展的三大红利逐步消失,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迫在眉睫。当前,消费需求仍处于慢复苏阶段,未来消费金融仍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依托数字化转型提升其零售客群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强化个性化产品服务创新,挖掘分层客群的需求潜力。

零售信贷增速放缓

以部分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为例,截至2022年年末,招商银行实现零售贷款余额31097.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4%,零售贷款占比 54.36%,较上年末下降1.64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实现个人贷款余额21169亿元,占比41.08%,较上年末下降1.21个百分点;平安银行实现个人贷款(含信用卡)余额20473.9亿元,占比61.5%,较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及信用卡贷款业务增速放缓趋势明显。截至2022年年末,招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3798.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仅1.12%;中信银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 9440.88 亿元,较上年末增幅仅0.04%。

惠誉评级亚太区银行评级董事薛慧如认为,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增速显著放缓,居民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同比增速不仅低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也低于以往年度这几类贷款的平均增速。

“我们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疫情反复背景下防疫管控措施持续,经济活动放缓,导致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预期下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另一方面,2022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部分房企资金持续承压,部分楼盘交付延迟,进一步延后了房地产市场信心的恢复,导致新增购房和按揭需求疲弱。同时,可选投资渠道有限以及居民消费和购房需求低迷,又促使居民提前还贷,最终导致住房按揭贷款增速的显著放缓。” 薛慧如分析称。

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表示,2022年由于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银行零售业务整体发展偏弱,信用卡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速普遍放缓。与此同时,各家银行对于消费金融和房抵贷等业务则各有侧重。“比如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增长了29.64%,平安银行则加大了个人抵押贷款的力度。银行通过各自不同的策略,实现零售信贷业务的平稳。”

平安银行在年报中强调,2022 年下半年以来,该行结合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加大了抵押类贷款投放力度。个人贷款中抵押类贷款占比 54.2%,较上年末上升 5个百分点。

银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调整零售信贷、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首要任务。

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近日在年报发布会上强调,经济的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利差比较高是前些年驱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三大红利。现在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到存量,利差也在缩窄,这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只有通过创新驱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才能应对挑战。”

在此情况下,消费金融成为不少银行布局发力的重点。缪建民指出,2023年1月份信用卡交易额、贷款金额均出现快速回升。从信用卡业务来看,2023年一季度整体消费出现“慢复苏”趋势。而线上线下总体消费复苏增长的同时,随着境外旅游消费转旺,跨境交易的增长势头将迸发,成为接下来信用卡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也强调,从零售业务来讲,要继续做好全行转型的排头兵,并把握消费复苏的机会,在经营策略、经营能力上不断升级。

从业务表现来看,开年以来,各家银行纷纷聚焦消费复苏,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入和推广力度。广州的王女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月中旬开始各种贷款推广的信息不断,个人房抵贷、大额消费贷、信用卡贷款等产品都有,有的银行年化利率甚至跌破了3%。

数字化驱动客群精细深耕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表示,近年来,消费金融业务主体日渐多元化,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甚至互联网平台,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在产品类型、客户群体以及服务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

李一帆认为,商业银行应顺应当前消费复苏趋势,结合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更高质量的消费金融服务。

客群的精细化运营正在成为新阶段商业银行深耕消费金融的重要抓手。在2022年年报中,上市银行也越来越重视对客群经营层面的关注。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该行零售领域坚持聚焦价值客群获取,深入挖掘国家政策鼓励的升级性消费场景及个人或家庭真实综合消费场景;线上渠道继续完善数字化中台体系建设,夯实零售客群分层分类经营的底层能力。2023年将继续聚焦价值客户经营,深化客群与资产结构调整,提升贷后数字化智能化运营水平。

建设银行在年报中也指出,2023年将强化客户深耕,加快公司、个人、同业客群分级分层分类经营方案落地,聚焦客户痛点难点,深化线上线下获客活客,全面加强客户营销服务能力。

在于百程看来,零售业务的核心是用户经营,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和运营。而一旦零售业务竞争力形成,将给银行带来品牌和规模效应。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也表示,在推动商业银行零售持续转型中,不同体量的商业银行选择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和竞争要素,最终就会形成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和行业格局。而客户获取和管理、渠道覆盖和体验、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风险管理机制、组织文化等,都将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核心驱动要素。

李一帆指出,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零售客户拓展更加注重分层分类,结合客户实际需求和体验,以便精细化开展针对性金融服务。不过,在存量客群深耕方面,银行如何长期留住客户,并激活存量客户,仍存在一定挑战。

“银行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用户画像,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消费金融需求。”李一帆补充道。

于百程也认为,银行应结合自身特色,借助数字化转型趋势,打通与现有客户、潜在客户之间的沟通机制,维护重点客户,提高客户沟通质效及其金融服务体验。特别是要缩短与老龄、农村等特殊客户群体之间的数字和金融服务鸿沟,契合其实际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于百程还强调,个人客户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金融需求,客群运营就是根据客户的生命周期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在他看来,客群运营需要依靠数字化能力,实现精细化运营。

袁帅也表示,银行应通过数据驱动构建从获客到存客经营提升的内生增长能力,要紧紧依靠数字化的强力驱动,构建起“线上+线下、客户+账户、数据+生态、体验+口碑”的新零售模式,走科技引领发展的差异化、多元性道路,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甚至激发新需求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在存量客群经营方面,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指出,银行还面临着数据质量、客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下一步,银行还需要关注用户体验、数字化服务和跨界合作等方向,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客户管理和服务。

安光勇同时表示,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还面临着竞争激烈、监管趋严、风险控制难度大等实际挑战和发展痛点,商业银行在布局上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客户体验和风险管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方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