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兆中 北京报道
《人生路不熟》正在热映,这是易小星导演的第三部作品。截至目前,电影上映已经20多天,排片占比仍然位居前列。截至5月20日,其票房已达到9亿多元,在“五一”档电影中名列前茅。
不管是最初拍段子还是后来拍电影,易小星一直专注于喜剧。他对喜剧有自己的理解,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他说喜剧需要有力量、有所表达,不能只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之所以从事电影行业,也是自己热爱追逐观众的过程。以下是根据采访整理的自述。
想为老实人出口气
《人生路不熟》以卡车司机为背景,选取这个群体有几个原因,他们在中国有3000万人,是一个特别庞大的群体,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基本失语,很少有人会关心他们有多么辛苦。但我们的生活又跟他们息息相关,为什么快递这么快能到,跟他们路上的奔波是离不开的,他们天然带一种幕后英雄的感觉。
他们天天在路上跑,风餐露宿,也自带一种江湖豪气。而且公路又是人生的一个隐喻,能看到终点,但是你不知道路上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觉得卡车司机有一种狭义的浪漫感。
再加上剧情的设定,属于“秀才遇到兵”的类型。主人公万一帆是一个天天坐在办公室里敲键盘的“码农”,是文弱书生,有正义感却手无缚鸡之力。他要面对的这个人是一个有江湖侠气的人士,做事情不那么循规蹈矩,所以天然能够有一种碰撞。
万一帆从小就面对太多社会上的潜规则,这种规则到处都存在,有时候甚至是不道德的。比如说为什么别人通过犯规获得了冠军,但是你还没有办法去指责他,因为人家就是赢了,说这些有什么用。
包括他遇到的贾主任这样的人,吃拿卡要,可能不犯法,他有这个权力,但是这并不合理。还有像光子这样的人,有点像成功学大师,通过三寸不烂之舌来骗取了自己的地位,可能也不犯法,但并不好,这就是很残酷的社会现实。
像万一帆这样的老实人,更容易碰到这些事情,因为有些人就是愿意欺负老实人,软柿子好捏嘛。所以,我也是想为老实人出一口气。
电影拍摄过程中,范丞丞的表现还蛮让我惊喜的。我有一次看《门锁》,感觉里面范丞丞演得很不错,天然就是一个电影演员应该有的样子。后来在我监制《了不起的夜晚》时,他的角色是个街溜子,我发现他特别有决心,会让自己增肥,给自己弄得特别油腻,还把肚皮露出来,完全没有偶像包袱。
他有成为一个好演员的决心,我私下跟他相处,感觉他很善良聪明,有一点小正义感,又天然有点憨憨,这种感觉跟万一帆这个角色挺贴合,演出来也确实是我心目中想要的样子。
这部电影里面还有李宗恒、张百乔两名从短视频领域发迹的演员,其实李宗恒一开始就是演员,他的表演确实也还不错,只是做演员没有出名,就去做网红了,反而在拍段子时出了名。在喜剧表演上,他是特别好的一个演员。
张百乔是做编剧出身,虽然他也是靠拍段子出了名,但他确实一直是影视圈中的人。拍摄时,他会刻意给自己设计很多小细节,给自己设计个人物小传之类的,让人物更加饱满。
喜剧要有力量
这是我拍的第三部电影,如果给它打分,满分100分的话我会打75分。
第三部电影基本上是要开始进入风格定型的阶段,像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拍电影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得确保在观众满意的基础上,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前面两部还略显生涩的话,这部电影在喜剧风格融合、自我表达等方面都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拍第三部时,我又回头翻了翻前两部电影的评价,发现让我进步的声音都不是骂我的。别人对你到底是有没有善意,希不希望你成长,其实能从他们的话语中看出来。
批评的声音必须要有,因为批评就像照镜子一样,能看到自己哪里不足,以后要走哪个方向。但是对于辱骂我是完全过滤掉的,因为他本身就不希望你好。这部片子也让我心态跟前两部不一样,心理更强大。
喜剧电影是一个类型元素,它跟悬疑、科幻、动作一样。它就像是个调料,电影的本体才是主菜,元素的加入决定了这个菜到底是辣还是甜。但是我觉得一道好菜一定是各种元素都会有,关键在于导演这个“厨师”怎么把各种味道融合好。
喜剧作为一个元素来讲,它是需要有力量的。我觉得喜剧的最高追求是要表达深刻,如果只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它就变成街头杂耍了。当有所表达时,喜剧才展示它真正的魅力,我喜欢那种有力量的喜剧。
就像卓别林早年间的作品,讽刺资本家,讽刺无良商人,讽刺受贿的公职人员,我觉得就挺有力量的。所以你现在看《摩登时代》也好,看《城市之光》也好,你会觉得除了情感之外,还是有力量的。
我曾经拍过一部短片《制造偶像》,这部片子就是“喜剧需要有力量”的一个展现。我在里面有个小设计,凡是荒诞的部分都用纪录片的手法拍,凡是现实的部分都用戏剧化的手法拍。从视听语言上就做了一个区分,营造一种反差感。
为什么做这样的区分?因为在娱乐圈里面看到了一些怪现状,我不说这种怪现状合理不合理,但至少我觉得它是怪的。
我们讨厌的其实不是流量或者是偶像这件事,或者他们这个身份,而是说你没有本事占那个位置,这才是我们真正讨厌的。这种怪现状我觉得需要去讽刺,这是一个喜剧创作者的本能。
喜剧电影是我目前擅长的方向,未来应该还会继续做。因为人总是会从有趣变到无趣,没有人会从无趣变成有趣,所以趁着现在自己还有趣,还有点幽默感,抓紧再做几个喜剧,等以后没幽默感了再说。
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进入电影行业有些年了,现在来看,我的导演水平还处在一个“人生路不熟”的阶段。其实我还没有完全定型,面前有很多选择,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导演,未来还是可能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刚进入电影行业时,最难的是自己能力不足、资源不足,有想法但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来实现。当然现在也还有这些不足,但是我觉得只要坚持做下去,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这也是我这次电影中的一个表达。
从现实的角度讲,自己做的电影没有给投资人亏钱。然后确实还是有相当部分观众是喜爱的,剩下的就是稳住自己的阵脚,然后扩大战果。一路走来,经历很多磕磕绊绊,我觉得湖南人就是坚韧不拔。从一开始遭受舆论上的攻击,到现在逐渐被接纳,我觉得就算是我的一种成功。
有一个著名的影评人,他给我第一部电影打了一星,给《沐浴之王》打了二星,然后这次说可以给我打个3.5星。如果起初在他们的打击之下就放弃了,那就太可惜了,感谢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
转到这个行业来,我觉得学习能力很重要。你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个行业的聪明人太多了,谁也不敢说自己是最聪明的。尤其像我这种还没有经历过系统学习的人,自学能力就更加重要。
要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儿,怎么去弥补或改进,然后有的放矢。很多人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放弃自我学习,我觉得对于电影人来说是不可以的。因为电影不管是技术还是它的人文表达,每年都在进步,稍微松懈一点就可能掉队。
我喜欢的导演有很多,喜剧这块有周星驰、比利·怀尔德、刘别谦。我常跟我公司的朋友说,特别喜欢斯皮尔伯格,因为他是一个顶级的商业导演,敢于做各种尝试。
最近我觉得张艺谋导演特别令人敬佩,他年纪比较大了,但还能精力饱满地完成各种创作,这很厉害。我电影的启蒙作品也是看他导演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电影的美给震惊到,那一刻就像一道霹雳闪过,发现原来电影这么美。
其实,我没有那么热爱电影,我觉得热爱电影的人应该是每天看8部电影,然后一个星期写3篇电影论文,天天在那儿搞研究,这才是热爱电影。
拍电影是因为我热爱追寻观众的过程,我热爱的是追寻观众,不管从最早的短视频到短剧,还是到现在拍电影,都是我作品的观众数目逐步增长的过程,我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乐。
电影是目前我能找到的、寻找最多观众的一种内容载体,如果将来有一个别的内容载体,能够比电影让我获得更多观众,我会毫不犹豫地去拥抱它。
我已快40岁了,我觉得人到了这个岁数,得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知道有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那不如与之和平相处。一个自洽的方式就是告诉自己,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大家的命运就是不一样,能追上吗?能追上,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嘛。如果追不上,还发什么愁呢?
(编辑:孟庆伟 校对:燕郁霞)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